江蘇省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學校附屬幼兒園 汪翠云
善用圖標促進語言教學
江蘇省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學校附屬幼兒園 汪翠云
《綱要》提出:“教師要注重幼兒學習的方法和過程,而不是以往單純的模仿習得的結果。”現(xiàn)在的幼兒與以往的幼兒相比,已經有了新的發(fā)展特點,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更容易發(fā)起主動學習。運用圖標進行語言教學是可行的,它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學習故事等。
1.圖標激發(fā)了幼兒運用語言表達的愿望
以往幼兒在講述、創(chuàng)編的活動中,積極性不高,是因為看不到自己表達的內容。現(xiàn)在有了圖標,幼兒創(chuàng)編的內容就能及時記錄下來,使別人能看懂自己的創(chuàng)編,一首兒歌創(chuàng)編出多首兒歌,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幼兒表現(xiàn)、表達的愿望。
2.圖標加快了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圖標以其形象、簡潔的特點,將抽象的文學作品直觀化,為幼兒理解、學習、掌握文學作品搭建了平臺。從而促進了幼兒對語言活動的學習,發(fā)展了幼兒對語言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加快了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3.圖標促進了幼兒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進程
圖標可以直接表現(xiàn)出幼兒腦海中的具體事物,它是知覺和思維之間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圖標是幼兒從認識事物圖像向理解抽象符號過渡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根據(jù)幼兒的思維特點,其思維活動必須依托具體的形象來展開。因此,促進幼兒積極思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幫助幼兒由具體的、感性的表象向抽象思維過渡。教師在語言教學中運用圖標培養(yǎng)幼兒的表象思維能力,并逐漸地在表象思維的基礎上發(fā)展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圖標發(fā)揮了不言而喻的橋梁作用。
1.卡片式圖標。這種圖標適用于中大班,即根據(jù)兒歌句子的長短繪制成長短不一的條形卡片。
2.鑲嵌式圖標。這種圖標適用于小班教學,即將圖標制作成有著上下兩層的復合式卡片,其中表面層是彩色動物或形象造型,底層則是用灰黑色卡紙塑封,略大于表面造型輪廓,便于表層附著貼合。使用時,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需要揭去表面層,留下該物象的底層,既能制造出“離開了、不見了”的剪影效果,又能對小班年齡幼兒的學習起到提示作用。
3.長條連環(huán)畫式圖標。這種圖標適用于連鎖調兒歌的教學,它是類似于電影膠片、連環(huán)畫式的長條形圖標,具體說來就是按句子——每個句子自成一張圖標,再將每張圖標按先后首尾相連。
4.實物造型圖標。適用于小中班教學,這種圖標形象而有趣,多以實物造型為外形輪廓,把兒歌內容制作成小圖標擺放在大實物卡上。
1.在語言活動中圖標教學的指導策略
(1)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運用
小班幼兒的思維明顯帶有直覺行動性,抽象、概括水平較低,并且認知經驗簡單。而中班幼兒的思維相對活躍,他們的思維主要依靠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理解文學作品時常常憑借自己的具體經驗。大班幼兒記憶主要是有意記憶,理解能力不斷增強,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是這個年齡層幼兒最喜歡參加的?;谝陨咸攸c,教師運用圖標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①圖標類型隨不同年齡而變化
隨著幼兒年齡的不斷增長,運用的圖標類型應該由形象符號逐漸向抽象符號發(fā)展。制作小班幼兒的圖標應具體形象、顏色鮮艷,畫面大而清晰;制作中班幼兒的圖標可出現(xiàn)簡筆畫;制作大班幼兒的圖標出現(xiàn)簡單的文字符號也是可以的。如:在學習小班詩歌《吃餅干》:“餅干圓圓,圓圓餅干。用手掰開,變成小船。你吃一口,我吃一口。啊嗚~~~小船真甜!”這首詩歌時,教師可以用彩色的圓形餅干、手掰開餅干、男孩娃娃吃餅干、女孩娃娃吃餅干的圖片做圖標,將圖標按順序排列。幼兒根據(jù)圖標的提示就能很快理解兒歌的內容,學會朗誦兒歌了。又如在:大班語言活動《兒歌:小胖小》中,我們制作的圖標,就提高了概括性。對于大班幼兒教師制作的圖標就具有抽象性,如漢字“水餃,草莓,喂豬”可見,制作大班幼兒的圖標更具有抽象性。
② 圖標出現(xiàn)時間隨年齡不同而變化
在小班,圖標適合在學習詩歌之前出現(xiàn);在中大班,適合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出現(xiàn)圖標。如:小班詩歌《大西瓜》在活動前教師先逐一出示圖標,問幼兒老師畫的是什么。當幼兒全都理解圖標的意思后,再進行教學活動,這樣幼兒就能較好學會詩歌了。
③圖標操作方法隨年齡不同而變化
在小班教師使用圖標時應加上表情和動作等,來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中大班更多的是讓幼兒自己去理解圖標,從而更好的理解詩歌內容。
(2)針對不同的活動目標的運用
①新授活動時,教師可利用背景圖、音樂等一起來出示圖標,讓幼兒有完整的體驗。
②復習、創(chuàng)編活動時,就不需要背景圖、音樂等的配合了,直接選用簡單、抽象的圖標即可。如在兒歌《梨寶寶》學習活動中,教師進行第一次活動時的圖標相當于教具。圖標是具體的圖片,并配合背景圖使用;進行第二次活動的圖標相當于一種標記符號。可以把圖標貼在磁性黑板上,供幼兒自主學習。
2.圖標在區(qū)角里的指導策略
(1)投放圖標,繼續(xù)探索操作
在語言角主要是來幫助幼兒鞏固、復習學過的故事和詩歌等內容,所以投放一些學過的詩歌的圖標即可。幼兒一定很喜歡,幾個小朋友一起指著這些圖標大聲朗讀詩歌,就牢牢記住詩歌和故事的內容了。另外,我們還可以提供一些圖標來幫助幼兒仿編故事或詩歌。如:在學習了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后,提供了青蛙、蝌蚪、蛇、泥鰍等一些動物圖標。小朋友就可以在原有故事中加入新的情節(jié),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編故事的能力。
(2)提供各種材料,自制圖標
在區(qū)角中教師投放一些紙、油畫棒、蠟筆等,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制作圖標,再根據(jù)自己所畫的圖標創(chuàng)編詩歌,或者記錄自己仿編的詩歌。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幼兒的繪畫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fā)展。
在研究活動中,我們覺得將圖標運用到幼兒園各種教學活動,如:看圖講述教學、故事教學、歌曲教學中,效果也很明顯。但在具體使用中各有不同的特點,還有待我們努力探索、不斷總結。
岳亞平.幼兒園有效教學的理念和策略【J】.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