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龍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馬山中學 564100)
淺析初中語文中的外國文學作品教學
?何華龍
我國的初中語文教材建設曾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自我探索、反思、完善的過程。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小學語文教育剛邁入正軌,變爆發(fā)了十年浩劫。1978年文革結束后我國采取撥亂反正政策,語文教學終于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時代。然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和體系都有許多不足之處,無法適應各方面都飛速發(fā)展的當代社會。這時關于語文教學方面的各種論調由此產生,進而演變?yōu)橐粓龌A教育的全面改革。因此,新世紀初誕生的全新版教學大綱提出:要扎根豐厚博大的中華傳統文化,從民族文化中吸收養(yǎng)分,尊重文化多樣性,加強外國文學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多元文化素養(yǎng)。
20世紀二十年代,外國文學作品被編入我國中學語文的教材,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1920年,商務印書館發(fā)行第一套中學語文白話文教材——《白話文范》,其中選用了4篇外國文學作品,由此,我國的中學語文教育中出現了外國文學。建國之后,我國語文教材編纂者不斷探索研究,歷經坎坷,始終堅持外國文學作品必須在教材中占據一定分量,并逐漸提高其比重。進入90年代后,我國加快了語文教學改革的步伐,外國文學教材的數量明顯增加,國別、體裁、題材、風格流派等也更加豐富。從單純的文學作品拓展到科普讀物、社會倫理等各個方面,由單一的蘇俄、東歐文學發(fā)展為世界各國文學,且更加偏重于十九、二十世紀的選文。而從風格流派來看,在現實主義作品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大量的浪漫主義詩歌、哲理散文以及天文、地理、科學等方面的小品,充分體現了中學語文教育與當今社會發(fā)展的緊密聯系。
1.合理講解外國文學作品 教師對中學生的培養(yǎng),不應該只是灌溉學生知識,更多的是培養(yǎng)中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與人文精神。外國文學作品和中國文學作品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都是優(yōu)秀的文化的文化遺產,盡管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外國文學作品只占據一小部分,但同樣擔負著文學作品教學的任務,老師不能因為外國文學作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內容少、考試分量少就忽視它。經濟全球化時代下,語文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學習與閱讀更多、更好的外國優(yōu)秀文學作品,這是讓中學生了解、認識世界和文化時代發(fā)展的窗口,有助于開拓中學生的文化眼界,增強中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從真正意義上的了解外國文學作品。
例如,老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戰(zhàn)爭與和平》、《荒島余生》、《悲慘世界》三篇優(yōu)秀的外國文學作品時,教師可以按照教學的重點,對前兩篇作品進行講解,讓中學生充分認識,并了解外國先賢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中學生的正確愛國意識,激發(fā)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學習欲望與學習熱情;進而讓學生自行預習第三篇文章,并利用開課前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談談自己閱讀后的感受,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情感的認同,而且還能促進中學生更有效的理解作品內容,切實提高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學習效率。
2.鼓勵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調整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借助有效的獎勵與懲罰的方式,這樣一來,能夠促進中學生從“害怕失敗”上升到“獲取成功”的轉折。此外,科學、合適的學習動機是中學生學習外國文學作品前提條件,同時也是中學生學習穩(wěn)定的表現所在。初中語文外國文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鼓勵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式,鞏固中學生對于外國文化學習的動機,端正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并協助中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學習習慣,使中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實際上,無論是中國文學作品還是外國文學作品,從作品自身的發(fā)展情況來看,都是以人為的書寫為核心。因此,從外國文學作品的學習角度出發(fā),中學生應該降低功利性的學習動機,更多的是體現文學作品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并以此來看待外國文學作品學習,使中學生深入的認識到外國文學作品的真正價值,促進中學生主動投身于外國文學作品的學習中來,更進一步提高中學生的外國文學素養(yǎng)。
3.提升老師的外國文學素養(yǎng) 老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以適應新課程對語文教學目標的要求。語文教學課程有十分明顯的人文精神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中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每一位中學生都接觸外國文學作品教育。在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積極的引導中學生把握外國文學作品的語言使用規(guī)律,培養(yǎng)中學生的文學語感,提升學生對作品的把握力。例如,老師在為學生講解《威尼斯商人》這一篇外國作品時,老師可以上網先收集相關資料,深入了解作者莎士比亞生平的一些經歷與寫作意圖,關注如何展開戲劇中的沖突變化,感受作者戲劇作品中的語言魅力,并以此來提升老師自身的外國文學素養(yǎng),進而豐富課堂內容,更好的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在初中語文外國文學作品教學策略上,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改變語文教學方式 這里所說的語文教方式,指的是那種只注重字詞句的解析以及文章寫作方式的語文教學。在教學中要以掌握人文精神為主,像學習《最后一課》,不要只重視文章中的好句子,而是要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之心,以及對國土淪喪的痛苦。在學習《威尼斯商人》時,對于吝嗇鬼夏洛克應該批判,但作品中還含有強烈的殖民傾向,以及對猶太人的歧視,這一點也要掌握。
2.提高語文教師素質 初中語文教師的素質包括文學素養(yǎng)、歷史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在初中外國文學作品中,不僅有文學歷史,還有涉及自然科學的《昆蟲記》,涉及到美術的《梵高傳》以及地理知識的《魯濱遜漂流記》,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很難在課堂上將這些內容詮釋清楚。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多讀書,廣讀書才能儲備自己的那“一桶水”。
無論是中國文學作品還是外國文學作品,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死記硬背,以分數為目標是學不好的。在世界多元化發(fā)展的今天,教學也要采取多元化方式。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馬山中學 5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