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對于春天,我們總恨其短暫,所謂“春宵一刻值千金”。而對于嚴酷的夏日而言,我們又總感覺其漫長,巴不得一下子就到了秋涼。世上人“苦夏”的多,這一多就變成了一種習俗,也可以稱為“世俗”,而“世俗”的強大正在于其人多勢眾。所以說“世俗”對于夏日的印象是酷熱、是焦灼,故才有“消夏”和“避暑”之說。
其實,這四季征候,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中的自然。正如《史記?太史公自序》所謂的“此天道之大經(jīng)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在古人心中,這“天下綱紀”正是以“天道”的自然為根本。一切規(guī)范的建立、傳統(tǒng)的沿襲、美好的長養(yǎng)都是從此“根本”上生發(fā)而出的。
所以,夏天是生發(fā)、是成長,而且這一切又必定是伴隨著苦痛與熱烈。是的,人生中某一個特別的階段也酷似這炎熱的夏天。
中國文化始終講究“體道”的人生。這“體道”其實就是理解和通達。理解自然,通達人生,這是作為“君子”的基本操守。而于中國藝術(shù)而言,“率性”也是一種“體道”的文化自省與心靈觀照。
當我們的識見能夠“理解”夏天的時候,我們也就開始“理解”了人生。當然,也就“理解”了藝術(shù)。
無論古今中外,藝術(shù)所要表達的東西從來都繞不開“生命”的話題。因此,那種鮮活的、創(chuàng)造的、由衷的、自在的生命要素才是藝術(shù)的真正靈魂。
七月,
小暑之后是大暑。
此刻,我們可以躲進唐詩里。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長夏江村事事幽……
藝術(shù)是生活、是平常。同時,它也是悠遠與寧靜。當然,在這個熱情的夏天里,它更是無上的清涼……
藝術(shù)品,品藝術(shù)。藝術(shù)使我們更深刻。
《藝術(shù)品》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