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孩子犯錯,需這么講
●佚名
孩子成長過程中,免不了犯錯。作為家長不要忙著焦慮,問孩子幾個問題,事情能輕松解決。
第一個問題是:“發(fā)生什么事情了?”許多成人碰到突發(fā)狀況時,會習(xí)慣性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薄耙欢ㄊ悄阕鲥e事,老師才會處罰你?!比绻覀儾蛔尯⒆訌乃慕嵌日f說事情的經(jīng)過,很可能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甘心認錯。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如何?”事情經(jīng)過是客觀事實,當事人心里受到的沖擊是主觀的感受,無所謂是非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一旦說出來,哭一哭,心情就好多了。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有情緒時,別人說什么他都聽不進去。總要等到他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等孩子冷靜下來,可以問他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么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xùn)他,而是冷靜地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么辦法?”
在這個階段,不妨跟孩子一起想各種點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這時候不論聽到什么,都不要做批評判斷。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就可以問他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后果會怎樣?”讓孩子自己一一審視,每個方法的后果是什么。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明白現(xiàn)實真相。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但是要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然后問他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么做?”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jié)果,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接著問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等到事情過去之后,問他第八個問題:“結(jié)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么選擇?”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
如此練習(xí)幾次,孩子就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需要我們操心了。
(周繼紅摘自《廣州日報》
2015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