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wèi)國
自從女兒上了小學,我們一家三口的生活緊張而又忙碌起來。
女兒每天放學后都有家庭作業(yè),愛人時常晚上有課,陪孩子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我身上。孩子小,注意力容易渙散,有一點兒響動,屁股就坐不住。一開始,我安排她在客廳里做作業(yè),而我則在臥室看電視,看得正高興時,突然聽到“咯咯”的笑聲,原來不知何時,小家伙竟站在門旁,看得比我還起勁呢。我費了好大勁,才把她哄回客廳,過不了多會兒,她又溜了過來,我氣得”啪”一聲,狠狠地關了電視。沒有電視的日子,我徹底變成了一個無所事事者,何不如陪孩子一起讀書呢?這些年來,我買了不少書,可由于工作忙、應酬多,沒有完整地看完一本。我把未看完的書全找出來,足足有百十余本,從《論語》、《道德經(jīng)》等古典原著,到南懷瑾、傅佩榮等學術隨筆,不到兩年,把庫存的書全讀完了。在閱讀過程中,我與女兒的互動也多了起來,她讀到好玩的故事情節(jié),會大聲朗讀給我聽;而我,讀到一些精彩的華章也會解釋給她聽,播種一些文學的“種子”。
女兒的學校地處鬧市區(qū),交通十分擁擠,開車極不方便,再三權衡,我還是選擇步行。我是個比較懶散的人,好靜不好動,年紀不算大,但身材有些變形,體檢時不少指標達到臨界點。由于孩子上學比較早,我買了個鬧鐘,伴隨著每早六點的“叮?!甭?,懵懵懂懂地起床洗漱后,匆忙扒幾口飯后就送她上學,路程不算遠,不過步行也要二十分鐘。走路是比較枯燥的運動,尤其是剛開始,這段路對我是一種折磨。漸漸地,我開始沒事找事做。一邊走,一邊抽查要求背誦的課文她是否掌握,對遺忘部分及時提醒復習。有時,我也引導她學會觀察和體會,什么樣的交通狀況叫“車水馬龍”,什么樣的天氣是“天高云淡”,偶爾也會一起背背乘法口訣,根據(jù)她的興趣給她“加餐”,講一些“堯舜禪讓”和“玄武門政變”的歷史故事,不知不覺,我們倆就走到了學校,然后我快步返回,簡單收拾一下去上班。晚自習放學后,我也會去接她,幫她一起回憶一天所學的知識。這樣下來,平均一天有三四公里的行程,長期堅持,身體得到了很好的運動。
我平時話不多,和女兒在一起,顯得捉襟見肘。有一天,她問:“盤古開天劈地是什么意思?”我說:“就是盤古這個人,用斧頭把天和地劈開的啊?!彼^一歪、嘴一撇:“???!沒啦?”我一愣,突然意識到我的解釋她不滿意,就思考了一下,又換了一種方式,講到上古時宇宙是如何混沌,天地好像什么樣子,盤古如何動鑿揮刀,再輔之以有點夸張的身體語言。經(jīng)過這么渲染,她聽的津津有味,一下子記住了。神話故事好發(fā)揮,可一旦碰到古詩詞,有些想解釋就很費力了。有天晚上,她問我“人閑桂花落”是什么意思,這類詩詞可意會、難言傳,我一下子真不知道如何解釋給她聽。等她做完作業(yè),我把燈關了,并讓她閉上眼睛,什么都不要想。過了兩三分鐘,我把一根針輕輕地扔在地板磚上,“叮嚀”一聲響后,我打開燈,告訴她剛才清脆的“叮嚀”聲是在寂靜的時候發(fā)出的,與白天針掉地聲音有很大的區(qū)別。接著,我從夜晚的靜謐,再講到內心的安靜,再過渡到由靜謐顯示出來的空寂。通過層層抽繭剝絲,她漸漸聽懂了。慢慢地,我摸索出了一些回答孩子問題的經(jīng)驗,就是要用孩子的語言和思維,先打好腹稿,在心中默默演練幾次,然后在孩子面前一氣呵成,并盡量講的高潮迭起,孩子才能聽得如癡如醉。日積月累,原本不善言辭的我,也變得能“神侃”了。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反過來看,如果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大人也會獲得另一種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