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家庭教育科學理念的逐漸普及,家長們都知道溺愛孩子害處多多,但如何調整教育方法,矯正孩子身上的“皇帝病”“公主病”,許多家長卻不得法,往往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這方面,杭州攝影記者步恩撒的家教經驗值得家長們借鑒。
步恩撒的女兒步璠從小被四位祖輩老人寵愛,被寵得膽小、嬌氣、任性,平時上三樓都要人抱。步恩撒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他既怕惹老人生氣,又怕生硬的吃苦教育傷害女兒。后來,他想到一個萬全之策: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帶女兒長途旅行。
旅游的第一站是去香格里拉。步恩撒驚喜地發(fā)現,或許是被美景吸引,又或許是出于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步璠對旅行頗為適應,連騎馬在崎嶇的山道上顛簸都不叫苦。步恩撒暗喜,決定照方抓藥,帶女兒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在海南三亞的海灘上,步璠玩得很開心,但她拒絕下水,被爸爸強行帶到海水里,她被嚇得大哭。步恩撒及時反?。嚎磥?,對女兒動硬的不行,必須循序漸進地改變女兒怕水的毛病。在馬爾代夫,步璠拒絕潛水,步恩撒不敢再強迫。在馬來西亞的潛水圣地仙本那,步恩撒再次誘惑女兒潛水,告訴她水下有溫順的海龜,可以和它一起嬉戲。這次,步璠動心了,還正式要求跟爸爸學游泳。后來,她終于潛入海水,還撫摸了海龜的大尾巴??吹脚畠嚎朔藢λ目謶?,膽量越來越大,步恩撒欣慰不已。
2013年國慶節(jié),步恩撒帶妻子和女兒自駕游,從杭州出發(fā),經天津、承德、壩上、錫林浩特到達張家口,行程3500公里,每天行車10小時。最后幾天,步恩撒都累得吃不消了,步璠卻從不叫苦,困了就在后座上睡覺,餓了就自己找餅干、面包吃,住在沒有廁所也無法洗澡的蒙古包里,她也平靜地接受了。在家里,她是從來不吃羊肉的,但在旅途中,她卻和爸爸媽媽一起大快朵頤。
在河南焦作的云臺山,7歲的步璠帶病登山,并在游人的鼓勵下,一馬當先地爬上了最高峰。站在山頂,看著興奮的女兒,步恩撒鼻子發(fā)酸:這真是那個連上三樓都要人抱的嬌氣女兒嗎?
在一次又一次的旅行中,膽小、嬌氣的步璠不知不覺變成了陽光、勇敢的小小背包客,而步恩撒也有了一個小模特,所拍的照片連連獲獎。北京出版社還為他們出版了《自討苦吃》,記錄了這對瘋狂父女10萬公里充滿愛的旅程。這是我國第一本父女旅行成長圖書,被譽為“家教圣典”。
中國有句俗話,叫“彩虹總在風雨后”,意思是說,只有勇敢地經歷風雨,才能實現美好的愿望,但誰說風雨一定是凄風苦雨或狂風暴雨,而不是和風細雨呢?有些家長故意為難孩子,自詡“挫折教育”;有些家長把患網癮的孩子送到非法的矯治中心,接受殘酷的體罰;有些家長抱殘守缺,篤信“棍棒之下出孝子”,隨意打罵孩子……這些生硬而落后的教育方法,不僅不能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還有可能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步恩撒的家教經驗,核心價值在于用自然的方式引導女兒,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中讓女兒自然而然地改變。
讀者朋友,讀了步恩撒的家教故事,您有哪些心得?歡迎來電來函與我們交流。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