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遵義師范學院圖書館,貴州遵義563002)
?
我國985高校圖書館(2011-2014)科研狀況分析
胡軍
(遵義師范學院圖書館,貴州遵義563002)
摘要:運用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對我國39所985高校圖書館(2011-2014)在期刊、會議論文集和輯刊上發(fā)表的論文,分別從論文類型分析、圖書情報學核心期刊分析、高產作者分析、高頻被引論文分析、學術機構發(fā)文量、圖情核心論文數、被引篇數、頻次和H值分析進行了統計分析,從而揭示了我國39所985高校圖書館(2011-2014)學術研究的發(fā)展進程。
關鍵詞:985高校圖書館;科研狀況;分析
學科研究論文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學科的研究狀況、研究水平和發(fā)展速度[1]。筆者通過CNKI的《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和《中國引文數據庫》統計了我國39所985高校圖書館(2011-2014)在期刊、會議論文集和輯刊上發(fā)表的論文,分別從論文類型分析、圖書情報學核心期刊分析、高產作者分析、高頻被引論文分析、學術機構發(fā)文量、圖情核心論文數、被引篇數、頻次和H值分析進行了統計分析,從而揭示我國39所985高校圖書館(2011-2014)學術研究的發(fā)展進程。
據統計(2011-2014)我國39所高校圖書館(以第一作者統計為準)共發(fā)表學術論文2992篇,其發(fā)表的論文類型見表1。
表1論文類型分布
表1看出:(1)發(fā)表在會議論文集和輯刊論文集上的論文只有26篇和10篇,分別占論文總數的0.87%和0.33%,在發(fā)表的會議論文中,既有中國會議論文集上的論文,也有國際論文集上的論文,而發(fā)表在期刊上的論文有2956篇,占論文總數的98.80%;(2)從而充分表明(2010-2014)我國39所高校圖書館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主要以期刊論文為主,其次是會議論文和輯刊論文。
(2011-2014)我國39所高校圖書館發(fā)表的2956篇期刊論文有1351篇論文是發(fā)表在北京大學圖書館2011年12月認定的核心期刊上[2],占期刊論文總數的45.70%,占論文總數的45.15%,其具體分布見表2。
表2圖書情報學核心期刊分布
表2看出:(1)發(fā)表論文最多的三種期刊分別是《圖書情報工作》、《圖書館工作與研究》和《大學圖書館學報》,其發(fā)表論文數分別有211篇、160篇和153篇,分別占核心期刊論文總數的15.62%、11.84%和11.33%,從而表明這三種期刊是985高校圖書館專業(yè)人員發(fā)表論文的主要園地;(2)發(fā)表論文最少的三種期刊分別是《國家圖書館學刊》、《情報資料工作》和《中國圖書館學報》,分別發(fā)表論文26篇、25篇和17篇,分別占核心期刊論文總數的1.92%、1.85%和1.26%,從而說明這三種期刊的辦刊方針及對稿件的要求很嚴;(3)1351篇論文分布在18種核心期刊,平均每種期刊發(fā)表論文75.06篇,超過平均發(fā)文的期刊有8種,未達到平均數的期刊有10種;(4)調查顯示,985高校圖書館發(fā)表的核心期刊論文與所處的地域有很大的聯系,如南開大學圖書館在《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發(fā)文74篇,北京大學圖書館在《大學圖書館學報》發(fā)文有61篇,湖南大學圖書館在《圖書館》發(fā)文有22篇,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在《圖書館雜志》發(fā)文16篇,中山大學圖書館在《圖書館論壇》發(fā)文有15篇。
2992篇論文的合作情況,見表3。
表3合作情況分布
表3看出:(1)發(fā)表的2992篇論文中,1人發(fā)表的論文有1502篇,占論文總數的50.20%,2人合寫發(fā)表的論文有860篇,占論文總數的28.74%,3人合寫發(fā)表的論文有413篇,占論文總數的13.80%,4人以上合寫發(fā)表的論文有217篇,占論文總數的7.26%;(2)總體來看,合作論文占論文總數的49.80%,從而表明有將近50%的論文是通過合作方式完成的,一方面說明作者們的合作意識在不斷加強,另一方面也表明作者們的科研課題在不斷增加,需要尋找合作伙伴來共同完成任務。
2992篇論文由許多作者完成,限于篇幅的原因,筆者將發(fā)表論文在8篇(含8篇)以上論文的作者界定為高產作者,共30人,見表4.
表4看出:(1)從高產作者的職稱看,副研究館員有14人,占高產作者總人數的46.67%,館員有13人,占高產作者總人數的43.33%,研究館員(教授)有3人,占高產作者總人數的10%,可見高產作者以高級職稱為主,副研究館員占的比例最大,副高職稱和中級職稱的人發(fā)表論文的目標很明確,是朝著高一級的職稱奮斗,而正高職稱由于其職稱已達到了最高級,因此其發(fā)文積極性遠不如副高和中級職稱人員;(2)30名高產作者分布在22所985高校圖書館,占39所985高校圖書館總數的56.41%,其中北京大學圖書館的高產作者人數有3人,占高產作者總人數的10%,中山大學圖書館、蘭州大學圖書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和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各有2人,占高產作者總人數的6.67%,南京大學圖書館等15所高校圖書館各有1人,各占高產作者總人數的3.33%;(3)從性別分布看,男性館員有12人,占高產作者總人數的40%,女性館員有18人,占高產作者總人數的60%,符合目前圖書館界女性館員普遍多于男性館員的現狀;(4)從年齡看,計算至2014年12月,30名高產作者年齡最大者69歲,年齡最小者31歲,平均年齡為42.77歲,年長者與年輕者年齡相差38歲,從而表明,圖書館學是一門社會科學,作者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須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方能達到這一目標;(5)30名高產作者共發(fā)表論文295篇,平均每名高產作者發(fā)表論文9.83篇,這30名高產作者是985高校圖書館的學術精英,他們?yōu)?85高校圖書館的學術研究做出驚人的成績。
表4高產作者分布
一般來說,論文的被引次數越多,其學術影響力也就越大[3]。為此筆者將被引次數在30次以上的學術論文(只列出第一作者的姓名)界定為高頻被引論文,有13篇,見表5。
表5高頻被引論文分布
表5看出:(1)從期刊的分布看,《圖書情報工作》有5篇,占高頻被引論文總數的38.46%,《大學圖書館學報》有4篇,占高頻被引論文總數的30.77%,《圖書情報知識》、《圖書館雜志》、《圖書館》和《圖書與情報》各有1篇,各占高頻被引論文總數的7.69%,這六種期刊全部為圖書情報學的專業(yè)核心期刊,從而充分說明了核心期刊的學術影響力遠高于普通期刊;(2)13篇高頻被引論文分布在7所高校圖書館,其中清華大學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各有3篇,各占高頻被引論文總數的23.08%,重慶大學圖書館和武漢大學圖書館各有2篇,各占高頻被引論文總數的15.38%,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蘭州大學圖書館和廈門大學圖書館各有1篇,各占高頻被引論文總數的7.69%;(3)從年代分布看,2011年和2012年各有6篇,各占高頻被引論文總數的46.15%,2013年有1篇,占高頻被引論文總數的7.69%,從而說明了論文的被引頻次隨著年代的增加,被引次數相應增多;(4)13篇高頻被引論文由12名館員共同完成,其中魏群義有2篇,其余11名館員各有1篇;(5)13篇高頻被引論文的主題分布為數字圖書館有7篇,占高頻被引論文總數的53.85%,學科服務有6篇,占高頻被引論文總數的46.15%,從而說明這二個主題是985高校圖書館專業(yè)人員研究的熱點問題。
表6學術機構發(fā)文量、圖情核心論文數、被引篇數、頻次和H值分布
(2011-2014)我國39所高校圖書館發(fā)表的2992篇學術論文,其各項統計指標見表6[4]。
表6看出:(1)從發(fā)文數看,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和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分列前三名,分別發(fā)表論文169篇、168篇和143篇,發(fā)表論文最少的三所圖書館分別為中南大學圖書館的30篇、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的12篇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的8篇;(2)從圖情核心論文數來看,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和南開大學圖書館分列前三名,分別發(fā)表圖情核心論文120篇、98篇和93篇,發(fā)表圖情核心論文最少的三所圖書館分別是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的5篇、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的3篇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的3篇;(3)從被引篇數看,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和清華大學圖書館分列前三名,分別有88篇、79篇和79篇,中南大學圖書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的被引篇數最少,分別為11篇、5篇和1篇;(4)從被引次數看,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和復旦大學圖書館分列前三名,分別有562次、475次和376次,中南大學圖書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的被引次數最少,分別為28次、22次和2次;(5)從H值的分布看,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和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分列前三名,H值分別為12、10和10,H值為8的高校圖書館有3所,有31所高校圖書館的H值為3-7之間,而低于2的H值只有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的2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的1;(6)(2011-2014)我國39所985高校圖書館共發(fā)表論文2992篇,平均每所圖書館發(fā)表論文76.72篇,超過平均發(fā)文的圖書館有16所,未達到平均發(fā)文的圖書館有23所,每年發(fā)表論文為748篇,每年平均一所圖書館發(fā)表論文為19.18篇;(7)兩極分化的現象較突出,北京大學圖書館的發(fā)文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發(fā)文的21.13倍,北京大學圖書館核心期刊論文的發(fā)文是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的40倍;(8)造成幾所985高校圖書館發(fā)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圖書館對館員未提出明確的科研任務;二是圖書館的職稱空崗已沒有了,館員晉升職稱的欲望大大降低。
通過分析我國985高校圖書館(2011-2014)發(fā)表論文的情況,得出如下結論:(1)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主要是以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為主;(2)在所發(fā)表的期刊論文中,圖書情報核心期刊論文占的比例較高,尤其是《圖書情報工作》、《圖書館工作與研究》和《大學圖書館學報》這三種期刊深受專業(yè)人員的喜愛,從而說明985高校圖書館專業(yè)人員發(fā)表的論文質量較高;(3)作者們的科技合作意識觀念較強,承擔的科技課題較多,許多論文必須經過多人的努力才能完成;(4)發(fā)表8篇以上的學術論文作者面分布較廣,說明發(fā)表論文的數量對館員來說不再是一件難事;(5)高頻論文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重慶大學圖書館和武漢大學圖書館這四所圖書館;(6)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各項統計指標均處于第一位,從而說明北京大學圖書館的綜合科技實力最強。
參考文獻:
[1]葉協杰.我國圖書情報學高被引論文熱點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7,(12):138-141.
[2]朱強,戴龍基,何峻.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12.
[3]胡軍,杜朝東.我國15個副省級公共圖書館2010年至2013年發(fā)表論文分析[J].公共圖書館,2014,(1):32-36.
[4]胡軍,杜朝東. 2009-2013年我國31個省級公共圖書館科研狀況分析[J].圖書館界,2013,(6):74-79
(責任編輯:徐國紅)
A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2011-2014)of Researches of“985”University Library
HU Jun
(Library,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563002, China)
Abstract:Bibliometric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papers(2011-2014)in libraries from 39 universities entitle“985”in terms of paper type, core journal, highly productive author, highly cited paper, academic institutions, number of core paper, etc, which reveals the developing course of research about these libraries of key universities.
Key words:libraries of universities of“985”; research situation; analysis
作者簡介:胡軍,男,江西宜春人,遵義師范學院圖書館研究館員,采編部主任,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是圖書館管理、文獻資源建設和文獻計量分析。自1985年以來,已先后在全國27個省50余家刊物上發(fā)表圖書館專業(yè)文章12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發(fā)文27篇),其它文章5篇,主持完成了一項省級課題。
收稿日期:2015-10-22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583(2016)-01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