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青/文
?
中國人的年夜飯
◆丹 青/文
春節(jié)可謂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隆重的一個節(jié)日,現(xiàn)如今盡管大家不可能等到新年才有新衣穿、才有美食享用,但置辦年貨、孝敬長輩、關愛晚輩,依然是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節(jié)日傳統(tǒng)。除夕晚上的那頓“年夜飯”更被視為過年的象征,一家人歡聚一堂,共進晚餐,故“年夜飯”又稱“團圓飯”。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之意。南方人吃湯圓、水磨年糕等,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年糕則是有“步步登高”之意。當然,除了這些大家都熟知的美食之外,各地都有年夜飯中必吃的特色菜。在此,筆者與大家分享一下大江南北各有不同的“年味”。
上海“老八樣”本是過去老百姓家中的常用菜譜。組成老八樣的八道菜為:扣三絲、白斬雞、百葉扣咸肉、紅燒魚、蛋餃、蒸三鮮、走油肉、肉皮湯。
其中的蒸三鮮又叫“全家?!?,食材豐富,有咸肉、河蝦、蛤蜊、萵筍等眾多食材,最上面鋪了蛋餃,象征“金元寶”,寓意財源滾滾。這是一道非常適合一家人一起享用的菜肴,滿滿的一大砂鍋端上桌,過年團圓的氣氛就十足啦??廴z也是上海的傳統(tǒng)名菜,雞脯絲、火腿絲和筍絲相間,色澤很好看,也有加入雞蛋絲的,也被稱作“金銀扣三絲”,它的成品形狀像個山包,便又有了“金銀堆積如山”的說法。吃紅燒魚是因為魚和“裕”“余”同音,以討“年年有余”“吃剩有余”的口彩。
而年夜飯的最后一道菜要留給八寶飯。八寶飯一上桌,四平八穩(wěn)、八寶匯聚、“渾圓一體”,最是傳統(tǒng)年夜飯必不可少的滋味。傳統(tǒng)的八寶飯是用糯米飯拌上糖和豬油,放蓮子、紅棗、金橘脯、桂圓肉、蜜櫻桃、蜜冬瓜、瓜子仁等果料,撒上紅、綠梅絲做成。色香味美,還有美好的涵義:蓮子是八寶圖中的和合轉化而來,象征婚姻和諧和好;桂圓象征團圓;金橘象征吉利;紅棗象征早生貴子;蜜櫻桃、蜜冬瓜象征甜甜蜜蜜;瓜子仁是鼓板的變體,象征生活有規(guī)律,平安無災禍;紅梅絲與龍門同色,含有鼓勵進取、祝福順利的意思;綠梅絲象征長壽。當然現(xiàn)在八寶飯的用料日趨簡化,用各色果脯代替了金橘脯、蜜櫻桃、蜜冬瓜,以及紅、綠梅絲。后來又增添了桂花等香料,寓意“金(所用桂花必須是金桂)玉(糯米呈玉脂白色)滿堂”。
四川人即便不在家過年,通常也會收到來自家鄉(xiāng)自制的臘腸,在他們的年夜飯中,可以沒有雞鴨魚,但是不可沒有川味香腸。和廣東一帶的臘腸不同,四川過年必備的香腸多半是麻辣味的。四川人無辣不歡,香腸也不例外。將購買的豬肉切成肉丁狀放入盆子里,放入花椒粉、辣椒粉、鹽、味精、白糖、白酒等調料。腌制4~6個小時,待味入肉丁里。然后再將腸衣洗干凈,將一頭打死結,將肉丁灌入腸衣里。大約10厘米的時候,用麻繩打一個結,接著繼續(xù)灌入肉丁,在10厘米處又用麻繩打結,一直循環(huán),直至腸衣用盡。最后將制作好的川味香腸懸掛在通風的地方,待7天左右,便可放入沸水中蒸煮。而其中最大的區(qū)別莫過于調味料的掌握,麻辣味才是其精髓。
四川傳統(tǒng)年夜飯很豐富,有涼拌雞、臘肉香腸拼盤、鑲碗、甜燒白、咸燒白、粉蒸肉、紅燒什錦等。傳統(tǒng)川味年夜飯,由于四川人多地廣,東西南北中不同地域有細微差別。如川南風味,就以煎、炒、蒸、燒居多,味道偏甜酸,名菜有東坡肘子。川東風味,則擅長咸鮮味,顏色深、味道濃,名菜有達州的燈影牛肉。
“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在北京有這樣一句民謠,首先進入節(jié)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家中有了糖瓜和關東糖,預示著春節(jié)已經不遠了。
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有民謠唱到:“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jié)北京的美食。
至于除夕之夜的餃子,其中的素餡餃子要用來敬神,大家吃的則是肉餡的。在餃子、年糕這些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外,北京人還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干、黃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涼菜,色如琥珀,類似于“肉凍兒”。此外還有“芥末墩兒”,這是用來佐酒和開胃的涼菜。節(jié)日中人們食用油膩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這些涼菜能幫助平衡飲食。
在東北人的年夜飯中,豬肉燉粉條是分量十足的大菜之一,所用的粉條是用東北特產土豆淀粉軋制而成的。而典型的小雞燉蘑菇所呈現(xiàn)的是濃濃的鄉(xiāng)情。小雞燉蘑菇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因為小雞燉蘑菇里用的雞,是用鄉(xiāng)下散養(yǎng)的雞,吃五谷雜糧和蟲子長成,其味純,余香也濃;燉雞的蘑菇是用野生的榛蘑,細桿的那種,越燉越香,榛蘑因為長在榛樹下而得名,用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襯托出雞肉的鮮香。
東北地區(qū)氣候寒冷,到了冬天綠葉蔬菜幾乎難覓蹤跡,白菜土豆粉條兒成了主打菜,也逐漸演變成了現(xiàn)如今特有的東北菜系。東北菜最大的特色是燉。多是兩兩搭配,一起下鍋,大火猛燉。東北人過年必殺豬,大塊地切下來,有親友來訪,便和其他菜肴一起下鍋燉之。在東北年夜飯的桌子上,“酸菜燉白肉血腸”也是經常出現(xiàn)的菜肴。冬天,白菜的保存方式便是將其腌酸,與五花肉一起,大火燉東北人最常吃的血腸,既可用來下飯,也可少放鹽,當飯吃。
廣東人的年夜飯通常嚴格為“九大簋”(簋即古代放置食物的器皿,多為圓形,兩耳)。九個菜中必有燒乳豬、雞、魚、蠔豉。
其中“發(fā)財就手”在廣州人年夜飯的餐桌上必不可少,它實際上指的是發(fā)菜蠔豉燉豬手,如今發(fā)菜并不提倡吃,可利用生菜代替。發(fā)菜或生菜,粵語中都有“發(fā)財”“生財”之意。而“蠔豉”,有“好事”的諧音,“豬手”則意指“就手”,即得心應手。菜名和菜式一定要圖個吉利,廣州人對此甚為講究?!跋桇被蛟S對非廣東人來說有些陌生,它其實是曬干的生蠔,營養(yǎng)價值頗高,深受廣東人的歡迎。而這里所用到的“豬手”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豬蹄”,它一定是豬的前蹄,不僅有肉,更重要的是,它意味著好彩頭,有得心應手之意。
杭州人過年時很講究吃的菜,其中“十碗頭”要從年三十吃到元宵節(jié),包括元寶魚、元寶肉、白斬雞、彩蛋、暖鍋兒、八寶菜、如意菜、長生果、藕富、豆沙春卷等。
元寶魚是年年有余的意思,年夜飯上桌的元寶魚只能看不能吃,一定要放到元宵節(jié)才能吃。元寶肉就是鹵蛋和紅燒肉燒在一起,貌似元寶。白斬雞就是一整只雞上桌的,象征一戶人家的富裕。彩蛋其實就是皮蛋,叫彩蛋只不過是想討個好彩頭。暖鍋兒相當于現(xiàn)在的火鍋,里面放的東西很有講究:肉圓是代表團圓,蛋餃代表元寶,年糕就寓意著年年高。八寶菜的表示富裕,菜里的主要材料有黃豆芽,發(fā)芽的黃豆象征著“發(fā)”。如意菜里有豆板,也是代表“發(fā)”的意思,此外里頭還有冬筍丁和冬腌菜,此菜因為清口而備受歡迎,因此有如意菜的美稱。藕富這道菜象征富貴,藕里有洞,叫做“路路通”,里面的配料有寓意早生貴子的紅棗,表示樣樣都齊的帶芽的荸薺,還有象征元寶的老菱等。
除夕的團圓飯,湖北人的餐桌上,“三全”宴吃得相當講究。年夜飯中,一般要用“三全”,即全雞、全魚、全鴨,還要有“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為了避免菜變涼,近年來湖北人習慣在年夜飯的桌上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有節(jié)日氣氛。雞在年夜飯中并不算什么新奇的菜式,不過湖北人有自己獨特的習俗。比如他們習慣在過年的頭一餐喝雞湯,這象征著“清泰平安”之意。雞的哪個部位歸誰吃也十分講究。據(jù)說家中賺錢的要吃雞爪,意味著來年可以“抓財”,而學生則需要吃雞翅膀,意指能展翅高飛,而剩下的人則要吃雞骨頭,表示“出人頭地”。
除此之外,在荊州、沙市一帶,人們在新年的第一餐中必吃雞蛋。這表示在新的一年中,人們能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過日子,寄予“吉祥如意”的希望。如果有客人登門拜訪,則需要準備幾個又嫩又滑的荷包蛋,這樣他們便可以在來年中“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