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興趣是指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有助于提高其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本文指出教師調(diào)整教學目標,因材施教;豐富課堂知識,增加教材的趣味性;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寓教于樂;運用“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提高學生學習成就感;采用鼓勵式評價方式,增強信心,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實現(xiàn)有效教學。
【關鍵詞】高職 (2+3)專業(yè)學生 英語學習興趣
一、引言
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一個人一旦對某一問題產(chǎn)生興趣,那么他的努力會達到驚人的程度。然而,如今應試教育盛行。大量高職(2+3)學生為了應付期末考試而被動地學習外語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這對于其長遠地學習英語和真正地掌握好英語這門外語相當不利。因而,改變這一現(xiàn)狀,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迫在眉睫。
行動研究是指教師通過對自己課堂中出現(xiàn)的教學現(xiàn)象進行考察,并采取措施,改進教學質(zhì)量的一種探索性的活動。為了更有效的教學,采取措施激發(fā)高職(2+3)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其英語學習長遠發(fā)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高職(2+3)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過于功利。絕大部分學生表明: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期末考試。
問題二: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表現(xiàn)為:不愛聽課,玩手機,開小差,睡覺等。
問題三: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堂氣氛沉悶。
筆者認為,出現(xiàn)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學生認為學習英語無用,唯一的用處就是通過期末考試,能順利畢業(yè)。第二、所學的教材枯燥,教師上課無趣。第三、所學的內(nèi)容偏難,而學生基礎太薄弱,學習英語挫敗感強。第四、學生從小到大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不感興趣。
三、提出解決教學問題的對策和教學反思
1.調(diào)整教學目標,因材施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主體。一切的教育教學活動都要圍繞著學生進行,學生的發(fā)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也是終點。高職(2+3)英語教學目標應該要圍繞學生而設計。
經(jīng)過測試發(fā)現(xiàn),筆者教的四個班級由于是中職升高職的學生,英語基礎特別差。因此,和普通高職學生一樣的教學目標會不適合這樣的學生,英語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該要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建構主義也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動構建者,構建的過程他人無法代替。同時,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所有經(jīng)驗,關注學習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通過努力能達成的發(fā)展。只有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設計的教學目標才能被學生所理解和接受,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因此,筆者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重新制定了本學期的教學目標,調(diào)整了教學計劃.本學期英語學習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主,以通過B級考試為輔。筆者認為,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了,才會認真復習考試,因而通過考試?;谶@樣的教學目的,筆者調(diào)整了教學內(nèi)容,有選擇性地使用教材,并且補充一些實用的高頻口語,增加學習內(nèi)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教育實踐證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
2.豐富課堂知識,增加教材的趣味性。高職(2+3)的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熱情。部分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等。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象,筆者豐富課堂知識,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在備課時,充分挖掘每一篇英語課文里包含的英美文化知識、習俗、思維方式。在教學中,使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呈現(xiàn)豐富的課文背景知識,適當?shù)財U展課文內(nèi)容,尤其是傳遞國外優(yōu)秀的文化,增長學生的見識。比如:在Great Event這一課,介紹中外婚禮的習俗。在Interview課文中,教學生如何進行面試。在國慶黃金周后,給學生講國外旅行見聞等。實踐證明:在豐富課文知識過程中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而能把學生吸引到英語課堂來。
3.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大部分高職(2+3)的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學習的時間短。呆板無趣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很容易打瞌睡。因此,筆者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寓教于樂。比如:在教學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法教閱讀,創(chuàng)設真實生活的語言情景。在導入了課文的主題后,布置一個任務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最后派一兩個代表做一個報告。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中學習。而且,嘗試采用講故事,英文歌曲,精美圖片等方式教學生英文詞匯。比如:通過引導學生唱Months of The Year來教學生十二個月份的英文表達。實踐證明:豐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利于學生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喜愛上學習英語。
4.運用“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提高學生學習成就感。筆者對所教學生進行了一次B級詞匯測試。測試結果顯示:18.7%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了相當于高一學生的水平,35.4%學生的英語基礎在初二初三學生的水平,45.8%學生的基礎停留在初一學生的水平。根據(jù)這個詞匯測試的結果,筆者在英語教學中,筆者運用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對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了篩選,選擇了難度適中的內(nèi)容進行課堂教學。比如:在時態(tài)教學上,筆者刪去了較難的內(nèi)容,僅僅重點教常用的九種時態(tài)。在舉例說明的時候,盡量使用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詞匯。課堂教學效果良好,學生配合度明顯提高。同時,針對部分較難的教學內(nèi)容,筆者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分解,給學生的學習搭好腳手架,一步一步把學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比如:在教定語從句時,先教句子成分,再教句型,最后教定語從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實踐證明:正如班杜拉認為,只有當人們勝任某些活動、認為自己在這些方面是有能力的,才會產(chǎn)生對這些活動的內(nèi)在動機。教師的教學活動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選擇難度適中的教學內(nèi)容,能引起學生學習的愿望,并且使得學生通過努力能完成學習任務,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順利獲得自我效能感,逐漸培養(yǎng)起外語學習的興趣。
5.采用鼓勵式評價方式,增強信心。筆者所教的四個班的學生英語基礎非常薄弱,學習興趣低,紀律差,自卑。部分學生來自偏僻的鄉(xiāng)村,由于受教學條件的限制,發(fā)音不標準。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堅持始終對學生保持一個包容的心,一直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表現(xiàn)。例如,課堂上有一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聲音有點小,就評價說,“你回答得很好,如果聲音再大些就更好了?!庇秩纾瑢W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回答對了一半,就給與肯定。通過類似的鼓勵式的評價,滿足學生渴望得到認可和理解的心理需求,給與學生自信。教育實踐證明: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敖逃乃囆g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話或一個動作足以改變一個學生對英語的看法和興趣。學習的外部信息反饋不僅可以調(diào)節(jié)學習的活動方式,而且可以強化學習動機,并對學習需要發(fā)揮激勵作用。
四、結束語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因材施教,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得到提高,課堂氣氛有所改善。學生們的學習漸漸步入正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少部分英語近乎零基礎的學生仍然不愿意參與學習。因此,筆者有待提高對學習態(tài)度極差學生的管理能力和分層教學的技巧。
參考文獻:
[1]陳旭遠.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3.
[2]廖曉翔.實踐與反思:新課程的“三維目標”[J].教育導刊,2005(5).
[3]Piaget,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New York:Basic Books,1970:96-100.
[4]王振宏.學習動機的認知理論與應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31-35.
作者簡介:王雁(1988.5-),女,廣西桂平人,廣西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