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賈同全
銅與稀硝酸的反應實驗是高中化學課程中的重要演示實驗。該實驗裝置復雜、耗時過長、污染環(huán)境。為適應課堂實驗演示,對實驗裝置和實驗方法進行了改進,使其省時、環(huán)保、簡單。
銅與稀硝酸的反應是高中化學中的重要反應,是討論硝酸性質(zhì)的重要特征反應之一。該反應實驗中產(chǎn)生的一氧化氮氣體(無色)極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二氧化氮氣體(紅棕色),以致該實驗按常規(guī)方法操作難以達到理想的實驗演示效果。為了解決此問題,雖已有許多同行設計了不少改進方法或裝置,但也沒能解決諸如裝置復雜、操作不方便、耗時過長、反應不容易控制等問題。為了簡化實驗裝置,降低試劑用量,省時省力,并達到較好的實驗效果,設計如下實驗方法。
1實驗用品
實驗器材:鐵架臺(帶鐵圈)、燒杯(100 ml)、分液漏斗(60 ml)、注射器(50 ml)、玻璃導管、橡膠管、單孔橡皮塞、止水夾。
實驗藥品:銅絲(長約20 cm)、稀硝酸(濃度小于1︰1的體積比)。
2實驗步驟
(1)在100 ml燒杯中注入50 ml蒸餾水(液面高度以能浸沒分液漏斗末端為限)。圖1實驗裝置圖關(guān)閉分液漏斗的玻璃活塞,在分液漏斗中注滿稀硝酸,塞上連有注射器的單孔橡皮塞,將其固定在鐵架臺上。用止水夾夾緊導管上的橡膠管,然后打開分液漏斗的玻璃活塞(如圖1所示)。
(2)在橡膠管與玻璃導管接口處,將銅絲先插入橡膠管,再經(jīng)過玻璃導管直至盛有稀硝酸的分液漏斗中。
3實驗現(xiàn)象
銅絲一進入分液漏斗中,因為其與稀硝酸反應,溶液顏色變藍,漏斗中的液面持續(xù)下降,而燒杯中的液面迅速上升,該現(xiàn)象表明有無色氣體產(chǎn)生。當漏斗中收集20 ml左右的氣體時,將銅絲緩緩抽出。此時,反應停止,關(guān)閉分液漏斗的玻璃活塞。
圖2實驗裝置圖將注射器取下,吸取20 ml氧氣(見圖2),再次連到橡膠管上。打開止水夾,緩緩向分液漏斗中注入10 ml左右的氧氣,可看到分液漏斗中氣體變?yōu)榧t棕色。待氣體顏色變淺或無色時,關(guān)閉止水夾,打開分液漏斗的玻璃活塞,可看到漏斗中液面上升,燒杯中液面下降,說明漏斗中氣體減少了。關(guān)閉分液漏斗的玻璃活塞,再次打開止水夾,緩緩向分液漏斗中注入5 ml左右的氧氣,可看到分液漏斗中氣體又變?yōu)榧t棕色。待氣體顏色變?yōu)闊o色時,關(guān)閉止水夾,打開分液漏斗的玻璃活塞,可看到漏斗中液面上升,燒杯中液面下降,并可充滿整個漏斗。
4改進后實驗的優(yōu)點
(1)裝置簡單。該實驗設計未涉及大型或操作要求高的儀器設備,適宜課堂演示操作。
(2)反應快且易于控制。整個實驗操作過程不超過3 min,氣體的量的控制可通過將銅絲抽離稀硝酸而停止。
(3)實驗裝置氣密性好。銅絲通過橡膠管和玻璃管直至分液漏斗的稀硝酸中,橡膠管會緊緊包裹和擠壓銅絲,不會有氣體泄露。
(4)綠色環(huán)保。該實驗將一氧化氮的制取、驗證與尾氣處理一體化,沒有氣體的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