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氣磅礴奇異恣肆——初探黃庭堅《李白憶舊游詩卷》筆墨技巧
《李白憶舊游詩卷》,是黃庭堅的草書代表作品之一。黃庭堅,工詩文,詩與蘇軾齊名。精書法,尤擅草書,同張旭、懷素并稱,為宋四家之一。
打開《李白憶舊游詩卷》,立刻有一種奇異恣肆的磅礴大氣,震懾心魂,眼前恍惚呈現(xiàn)刀光劍影、萬馬嘶鳴的古戰(zhàn)場。同時,“筆陣”一詞躍入腦海?!肮P陣”一詞很有意味,它形象地體現(xiàn)著作者以手中之筆作為刀槍,在紙上廝殺的場景?!对娋怼?中長槍大戟、明刀暗箭的筆畫,無不顯示其扛鼎的力度;輕重藏露、頓拙徐疾的墨跡,無不表現(xiàn)其用筆的技巧;俯仰向背、騰挪避讓的字形,無不展示其結(jié)體的靈活多變;而大小參差、欹斜錯落的書勢,亦正表明著其謀篇布局的超人智慧!
黃庭堅書法造詣之深,功夫恐不在蘇軾和米芾之下。特別是他的草書,個性特點十分突出。而這些特點,在其所書《李白憶舊游詩卷》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比如“長畫短點”這一特點,《詩卷》第2行“一”字的橫畫、第3行“人”字的撇和捺畫、第6行“到”字的豎鉤,都長到了駭人的地步,可見氣勢之豪壯。如果說黃庭堅的“長畫”有“樹梢掛蛇”之嫌,那么他的短點,則是精妙到無懈可擊,令人十分欣賞。它是那么簡短!那么有力!那么飽滿多姿!深得“高山墜石”之奧妙。如第5行“金”字的兩點、第6行“漢”字的三點。黃庭堅不僅偏旁部之點寫得好,而且擅長用“點”拼字。如第24行的“不”字用四點拼成,第31行的“流”字用六個點拼成。像“流”這種多筆畫的字,單用“點”畫拼成,不管在宋代還是在整個草書史上,舍黃庭堅又其誰歟!黃庭堅對“點”畫的創(chuàng)造性運(yùn)用,不僅為其書作加強(qiáng)了筆勢,增加了節(jié)奏感,而且在草書史上也是鮮亮的一筆。
黃庭堅草書的另一特色,是大小參差、欹斜錯落。這在《李白憶舊游詩卷》中亦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对娋怼肪驼在呅眲?,就像風(fēng)中雨線,幾乎每行都順勢傾斜。就每一行來看,也都大小參差、欹斜錯落。以第7行為例,“太”字大而左傾,“來”字大而右傾,“紫”字上右傾下左斜,“迎”“陽”等字小而右傾。此行字雖大小不等、左右傾斜,但都沒有脫離中心軸線。就像技藝高超的走鋼絲者,雖左右搖擺,但身體總能找到平衡的支點。黃庭堅對于個別字的大膽處理十分令人矚目。如第9三行的“樓”字,字形大得出奇,幾乎占了三個字的空間,同時,也斜的大膽,左邊“木”字旁已經(jīng)出行,“婁”中一長豎斜勢右下,而“女”字的最后一畫回腕一繞,使此字變斜為正,妙哉!耐人尋味的是,此字雖大,但用筆不重,給人一種空靈感。就部分而言,最精彩的當(dāng)是第34-36行。第35行又當(dāng)是此處之最,無論筆力、結(jié)字、章法、節(jié)奏乃至韻味都達(dá)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不知讀者有沒有同感,黃庭堅的《李白憶舊游詩卷》,就總體而言倒海翻江、氣勢宏大,細(xì)察之,字字沉穩(wěn)堅實。就像功夫極深的武士,每一招式都有來處那樣,黃庭堅筆畫的每一出鋒,可以說是“三思而后行”。米芾評“黃庭堅畫字”。這個“畫”,形象地道出黃庭堅寫字時的狀態(tài),是那么認(rèn)真、仔細(xì)和投入。黃庭堅經(jīng)過幾十年的摸索,總結(jié)出許多寫好草書的經(jīng)驗,其中最關(guān)鍵的一條,就是要做到“字中有筆”。他說:“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通過這個“眼”,我們就可以窺見黃庭堅“知擒縱、知向背、知起倒”等筆法的奧妙,并從中深解黃庭堅用筆之“宗趣”。
另外,黃庭堅自云“得草書于涪陵”。是說他路經(jīng)涪陵時,在楊修家見懷素《自敘》真跡而草書大進(jìn)。然而,他的草書,就《李白憶舊游詩卷》而言,較之《自敘》又有鮮明的個性。除上述用筆、結(jié)字、章法等技巧而外,就是意蘊(yùn)深厚。如眾所周知,黃庭堅詩文造詣深厚,詩風(fēng)奇崛奔放,而人格修養(yǎng)就像他的“魯直”那樣耿介軒昂、仙風(fēng)道骨。這一切,又怎能不從深知草書三昧的他的書作中表現(xiàn)出來呢!細(xì)賞黃庭堅《李白憶舊游詩卷》墨跡,通過筆墨技巧體會其內(nèi)在意韻,真是趣味無窮??!
(李述善/文)
《李白憶舊游詩卷》 北宋·黃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