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 白
?
畫畫,要靜下心來
□ 亦白
《蜻蜓》 齊白石
白石老人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57歲后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齊白石初到北京時,他的一個扇面定價銀幣兩元,比平時一般畫家的價碼還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問津??梢姡R白石當時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慘淡!
一天,在一個無人理睬的場合,梅蘭芳跟他寒暄了幾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點面子。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畫了一張《雪中送炭圖》送給梅蘭芳,并題句云:“而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笨梢姡诽m芳也并不能改變齊白石在畫壇的地位。
直到齊白石認識了陳師曾后,其藝術(shù)生涯才得以轉(zhuǎn)變。陳師曾雖然比齊白石小13歲,但其時已名滿天下,是吳昌碩之后革新文人畫的重要代表。他鼓勵齊白石盡快自成一體,走藝術(shù)的創(chuàng)新之路。于是,齊白石開始了“衰年變法”。用他自己的話說:“掃除凡格實難能,十載關(guān)門始變更?!?/p>
《知了》 齊白石
從1920年到1929年,他“十載關(guān)門”,大膽突破艱難探索,終于“掃除凡格”,“變更”了面貌。自此,他在美術(shù)史上亦可以自立門戶了。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正像他自己說的:“懂得我的畫的,除陳師曾外,絕無僅有?!?/p>
陳師曾于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失去唯一知音的齊白石,遭到了同行們的口誅筆伐。北京畫壇的保守派們,罵齊白石的畫是“野狐之禪”“俗氣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極盡攻擊之能事。
但絕望中亦孕育著希望。齊白石在 “十載關(guān)門”的最后一年——1929年,被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鴻慧眼識珠。此時的齊白石年已66歲。在徐悲鴻看來,齊白石絕對是大師級的畫家。在反對派的鼓噪聲中,徐悲鴻大聲疾呼:齊白石“妙造自然”,齊白石的畫“致廣大,盡精微”……徐悲鴻不僅在展覽會上貼條預(yù)定齊白石的畫以提升其地位,而且為齊白石編畫集,親自寫序,送到上海出版。除此以外,徐悲鴻還請齊白石到自己任院長的北京藝術(shù)學院做教授,并親自駕馬車接齊白石到校上課。徐悲鴻對學生說:“齊白石可以和歷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僅可以做你們的老師,也可以做我的老師?!?/p>
齊白石曾在一封寫給比自己小32歲的徐悲鴻的信里說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道理很簡單,齊白石的成名,主要得益于徐悲鴻的慧識與提攜。1952年的一天,詩人艾青前來拜訪已是88歲高齡的齊白石,并帶來了一幅畫請他鑒別真?zhèn)?。齊白石拿出放大鏡,仔細看了看,對艾青說:“我用剛創(chuàng)作好的兩幅畫跟你換這幅,行嗎?”
艾青聽后,趕緊收起這幅畫,笑笑應(yīng)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換?!饼R白石見換畫無望,不禁嘆了一口氣:“我年輕時畫畫多認真呀!現(xiàn)在退步了?!痹瓉?,艾青所帶來的這幅畫,正是齊白石數(shù)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后,齊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兒子起來上廁所,發(fā)現(xiàn)父親沒在房間。正要四處尋找時,卻發(fā)現(xiàn)書房里的燈是亮著的,走近一看,原來父親正坐在書桌前,一筆一畫地描紅。
兒子不解,便問道:“您都這么大年紀了,早就盛名于世了,怎么會突然想起來要描紅,而且還描這般初級的東西?”
齊白石搖了搖頭,不緊不慢地回答道:“現(xiàn)在我的聲望高,很多人說我畫得好,覺得我隨便抹一筆都是好的,我也被這些贊譽弄得有些飄飄然了,無形之中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幾天,我看見年輕時畫的一幅畫,才猛然驚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實之詞蒙蔽了,所以還要重新認真練習,要自己管住自己。”
此后,即便是年齡越來越大,但齊白石卻依然堅持每天必畫畫,從不敢慢怠,甚至有時為了畫一幅畫,往往要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
不被贊譽沖昏頭腦,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也許正是這位畫家成功的原因。
《秋趣》 齊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