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后一個“人”悄悄死去
《1984》
作者:【英】
喬治·奧威爾
推薦人:沈晃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qū)) 高一13班)
1950年逝去的喬治·奧威爾絕不會想到,他最后一本著作對后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這本小說寫的是人不再是人的故事。怎樣才是人?沒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不知道追尋自由和幸福,一味盲從政治領袖——這不是“人”。與此相反,散發(fā)著鮮活力量的角色,遵循人的本能的人,才可以被真正稱之為“人”。
《1984》反抗獨裁和強權。但是在冷冰冰的“1984”年,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誰控制過去就能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能控制過去。在“思想警察”的圍剿下,真正的“人”往往被壓迫,受傷害。
所以,這個故事注定是悲慘的,也是令人絕望的。假裝臣服于類同納粹的強權,卻一直質疑虛假的溫斯頓,最終被組織洗腦,成為了沒有真正人性的機器;思想自由熱情洋溢的裘莉亞,在強權的壓迫下最終也慘遭磨難不能幸福。他們是那個扭曲時代的異端,他們心中充滿了人性的力量,但是,追尋權利的獨裁者們抹殺了他們。
期間,溫斯頓又遭受了多少的磨難呢?那是用三言兩語無法形容的災難。他被組織虐待;他被組織教育;他被組織洗腦。他被打傷,全身布滿了傷痕,連牙齒都不剩幾粒,孤零零地懸掛在他黯淡的肉色粘膜上;他被刺激,無數只他所懼怕的老鼠被放出,它們來自污穢的下水道,它們黏糊糊的,帶著骯臟的泥,它們即將吞噬溫斯頓;他被洗腦,“2+2=5”這種荒謬的答案被強行要求說出,尖利的竹條刺入他的皮膚,盲從浸入他的骨骼,他即將發(fā)生演變。
最后的最后,溫斯頓確實發(fā)生了演變,他成為了“思想警察”口中的“純潔者”。他不再懂得思考,他不再思索真相,他不再渴求真理。他失去了質疑的能力,他開始熱愛“老大哥”,他開始熱愛獨裁者。然后他不再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人”了。
合上書本,你會發(fā)現在寒冷的“1984”年,愛情偷偷地生長,被偷偷地篡改;最后一個真正的“人”偷偷地流淚,悄悄地死去。但是沒有事,一切都很好,斗爭已經結束了,大家都熱愛“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