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卡卡王
作為80后,1998年法國世界杯或許是我記憶中最好看的一屆世界杯,除了膾炙人口的主題曲《生命之杯》在大街小巷反復播放外,上午睡覺、下午踢球、晚上看球的“完美節(jié)奏”也是當時我的真實寫照。那屆大賽的幾個經(jīng)典瞬間,甚至對很多不怎么看球的“偽球迷”而言都可以做到如數(shù)家珍:貝克漢姆的報復紅牌;薩內蒂的任意球配合;博格坎普的巧妙彈射;歐文的長途奔襲……而一屆成功的世界杯,對于足球衍生品的發(fā)展自然有著巨大的帶動作用。正是在那個夏天之后,食品公司在內地推出了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足球球星卡。
上世紀90年代,統(tǒng)一和康師傅兩家臺企在大陸市場開始廝殺,那時的統(tǒng)一干脆面名字叫做“小浣熊”,而康師傅則照搬了90年代初紅極一時的臺灣男子偶像組合“小虎隊”的名號(很奇怪的是,康師傅沒有請吳奇隆、蘇有朋、陳志朋代言,但使用這一名稱卻始終沒有受到起訴,倘若放在現(xiàn)在,恐怕一場撕逼大戰(zhàn)怕是在所難免)。兩家競爭的關鍵,就在于有趣的贈品,而正是依靠球星卡,“小虎隊”一舉贏得了市場先機。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受到這樣的刺激,“小浣熊”痛定思痛,推出了經(jīng)典的“水滸108將”系列,才得以收復失地。
言歸正傳。這套“小虎隊”球星卡共有38張,包括30位球員,分為冠軍法國隊、亞軍巴西隊和全球明星隊三大部分。每張卡片的正面是球員場上英姿,背面則是國家隊出場次數(shù)和98世界杯進球數(shù)等個人信息。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自然難免粗糙之處,但不得不說在當時那個時代,“小虎隊”至少體現(xiàn)出了足夠的誠意,而且不少選擇的球員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而當時為了促進銷量,官方還推出了兩個活動:一是在當年12月25日前,在各商場及零售店促銷活動中,每購買兩包干脆面即可獲贈一本精美的收集冊,為球星卡安排一個舒適的“新家”;二是把全套38款球星卡對號入座、粘貼到收集冊上后,可兌換精彩好禮一份,而如果其中有10張或20張以上珍藏版銀卡(相比普卡,在卡邊緣多了層鍍銀邊),改送超級球迷贈品或球王大禮一份。只可惜,由于當時活動僅在北京、天津、太原和呼和浩特四個城市兌換,再加上當時網(wǎng)絡交流不暢,且是分批次發(fā)行,因此收集全套難度很大,所以略顯浮夸的“超級球迷贈品”和“球王大禮”迄今尚未得見。
此外,這個活動有個極不合理之處要吐槽一下:收集冊的“粘貼球星卡”實在是很坑,可想而知,粘貼一張球星卡,和毀掉這張卡其實并沒有太大區(qū)別。倘若當時有更人性化的插槽設計,恐怕會更受歡迎才是。當然,瑕不掩瑜,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小虎隊這套食品球星卡仍舊稱得上是收藏佳品,時至今日,從卡上看到那些昔日巨星們的風采,依舊能讓人想起當年,那個汽水、冰棍、滿臉痘痘的青澀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