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瘙癢常令患者叫苦不迭。湖南省衡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苗圃門診部主任林志有個在臨床上用了20多年的小秘方,對治過敏性濕疹效果不錯。
林主任治療濕疹的妙方是用“四黃粉”冷敷。四黃粉的成分有大黃、黃連、黃芩和黃柏,這四種中藥材都有清熱祛濕、瀉火解毒和涼血祛瘀的功效。所謂冷敷,即加入冰片敷,該方法能夠消腫止痛,祛腐生新。“這種方法我在診治中使用了多年,對很多患者的效果都很不錯?!绷种魅畏Q。
四黃粉制作方法簡單,適用于家庭護理。“用時取等量大黃、黃連、黃芩和黃柏,曬干后打碎,將每種藥材分開研磨均勻后和在一起,再添加蜂蜜和少量溶于酒精的冰片攪勻后進行外敷,一天一換,可以有效緩解紅腫潰爛。林主任特別提醒,若給小孩子冷敷四黃粉,則要減少冰片用量,以免刺激孩子嬌嫩的皮膚。將適量冰片與四黃粉一同研磨過篩,這樣制作的粉末很細,可直接撒在患者的炎癥處,對滲出性濕疹的止癢和收斂效果很好。如果患者外出,亦可將四黃粉放入小瓶子中隨身攜帶,根據(jù)自身炎癥情況和傷口的大小調整用量。磨成粉的藥應裝在干燥的瓶子內,放在干燥、避光處儲藏,可避免因受潮而發(fā)霉。
特別提示:建議讀者在醫(yī)生指導下診療。(王小磊)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皮膚科王和平介紹,用復方黃柏液外用和馬齒莧煮汁以后冷敷緩解急性過敏性濕疹,效果也非常不錯。復方黃柏液的成分是連翹、黃柏、金銀花、蒲公英和蜈蚣,有清熱解毒、消腫祛腐之效。
具體的使用方法是,將浸泡藥液的紗布條敷于濕疹的潰爛和傷口感染處,用量一般為10~20毫升,每日一次。
將馬齒莧搗汁煎煮后冷敷在炎癥處也是臨床上常用的方法。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和散血消腫的作用。
1.急性濕疹:
(1)中藥濕敷(適用于急性期有滲出者):
藥液:可以選用馬齒莧、黃柏或鮮枇杷葉其中一種100克,如有繼發(fā)感染者加地丁50克。將藥放在盆內,加水2000~3000毫升,煮沸15~20分鐘,待冷卻后備用。
敷料:紗布6~8層,大小與皮損面等大。
操作方法:將紗布在藥液中浸透,取出后稍擰擠,使之干濕合宜,然后將濕紗布平放在皮損面上,稍加壓,使之與皮損面均勻密合,5~6分鐘后取下,重復上述步驟。反復操作30~60分鐘,每日2~4次,結束時用棉球輕輕拭去皮損面殘留的藥液,洗凈紗布,將其置于藥液中煮沸10分鐘,冷卻后備用。
注意事項:藥液溫度要適宜。皮損面積過大時,應分區(qū)濕敷。發(fā)際與手足部濕疹,可改用泡洗法,每次30~60分鐘,每日3~4次。
(2)甘草油調祛濕散外敷。
注意事項:換藥前一定要用甘草油或植物油將殘留的藥物清除干凈。若有繼發(fā)感染,可于祛濕散中加入少許化毒散。
2.亞急性濕疹:普連軟膏、止癢藥膏各半混合外用,換藥時一定要用甘草油清潔皮損后再上藥。
3.慢性濕疹:
(1)皮膚增厚但角化不明顯者,用大楓子油、冰片雞蛋油、甘草油混合外用,外撲五倍子粉。癢感明顯者加10%止癢藥粉。
(2)皮膚角化明顯者,用海螵蛸塊摩擦角化處。癢感明顯者可外用止癢藥膏加止癢藥粉、古月粉或銀粉散。角化明顯而且頑固局限性的皮損可外用京紅粉軟膏或豆青膏。陰囊濕疹可用熏藥療法,煙熏以后對于皮損干燥者可外用大楓子油,局部潮濕者可用五倍子粉加古月粉外撲。
(溫馨提示:以上方劑均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