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秋++王雨晴
[摘 要]在我國,計量檢定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內(nèi)容,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多因素都會對工作的質量產(chǎn)生比較大的影響,所以,如果想要更好的提升計量檢定工作的質量,就必須要在實際的工作建立一個相對較為科學和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計量檢定的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質量管理體系在我國計量檢定中的運用,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質量管理體系;計量檢定;運用
中圖分類號:R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3-0389-01
計量檢定工作是個比較復雜的流程,影響計量檢定工作質量的因素也比較多,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要在這一過程中對其予以有效的控制,而制定一個更加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此外還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對其進行應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計量檢定工作的規(guī)范性。
一、當前計量檢定機構質量管理體系現(xiàn)狀及分析
《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規(guī)范》管理職責中明確提出:機構負責人應通過以下活動對其檢定、校準和檢測工作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承諾提供依據(jù)(包括但不限于):a.向機構傳達滿足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和顧客要求的重要性:b.制定質量方針和目標:c.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并確保其有效運行:d.實施管理評審:e.確保獲得必要的資源。但在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考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機構依據(jù)規(guī)范所建立的文件體系,在規(guī)范“管理職責”的活動中,普遍存在“質量方針口號化、質量目標理想化、管理評審形式化”的現(xiàn)象。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在此淺談一下個人看法。
1、質量方針的提出
質量方針是一個組織在運行和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宗旨,其具體的內(nèi)容必須要能夠充分的展現(xiàn)出組織生產(chǎn)或者是其提供服務的特征,是對顧客滿意度的一種承諾,此外其具有長期性。站在組織內(nèi)部的角度去看,它是組織最孤傲領導人在組織發(fā)展和運作過程中要得到授權部門的鼓勵和認同,同時也要努力的得到組織服務對象的認可,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組織內(nèi)部的公信力。傳統(tǒng)的質量方針顯得非常的空洞,同時在很多方面都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實,無法體現(xiàn)出計量檢定工作自身的特點,同時授權機構對這樣的方針政策也不會持支持和認可的態(tài)度。質量方針在制定的過程中應該采取自上而下再從下至上的方針。也就是說管理者要在這一過程中提出一個具體的方針政策,之后從上到下對其進行全面細致的討論,這樣才能讓組織內(nèi)部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對其從基層到高層逐一的確認。在全面的確認之后,最高的管理者就可以對其進行全面的發(fā)布和執(zhí)行,只有這樣,制定出的方針才能更好的體現(xiàn)出組織內(nèi)部的需要,此外討論也是調整、學習和完善的過程,因此,它是必不可少的。
2、質量管理的目標確定與分解
目標就是對一件事情最終的期待,制定一個相對科學合理的目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這一因素能夠充分的調動起人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能讓一個人面對自己應該完成的工作更加的努力,更加的勇往直前,所以在制定組織質量方針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的考慮到宗旨的要求,這樣才能對工作的整個過程和結果進行更加清晰、客觀和準確的闡述。此外在質量目標的內(nèi)容之中,只是提出幾個指標是不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的,在實際的工作中應該將目標進行更加全面科學的細化和分解,將其充分的融合到與之相關的工作中去,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相對較為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在實際的工作中,一定要保證設備的運行狀態(tài),首先就是要完成設備運行狀態(tài)的識別,之后要采取公文的方式對工作的具體流程予以確認,之后再將整體的質量目標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進行合理的分解。在相關的研究當中也充分的證明一個質量方針要想更好的得到落實,就一定要有一個與之對應的目標體系對其予以保障和支持。
3、管理評審
管理評審是一個組織最高層次的一個管理活動,進行這項活動主要是為了對質量管理體系所達到的目標的適宜性和科學性以及有效性進行全面公正的評價。
適宜性通常就是指組織客觀環(huán)境不斷產(chǎn)生轉變的情況下,比如說法律條文規(guī)定上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或者是在這一過程中出現(xiàn)了全新的技術以及顧客的需求和市場的渴望產(chǎn)生了非常明顯的改變的時候,質量體系、質量目標和質量方針三者之間是否還能保持協(xié)調的關系。充分性通常就是指在內(nèi)外環(huán)境都在不斷改變的情況下,組織重新確定的流程或者是與之相關的子流程當中是不是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說資源的分配和資源的利用是否足夠合理等。
有效性通常就是指對預定目標進行全面的評判和衡量,將實現(xiàn)目標的程度劃定為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判斷的一個重要的指標。
此外,在得出評審結果之后還要對其進行全面的記錄,此外還要對各個部門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全面的跟蹤,跟蹤所得出的結果要給下一次評審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
二、確保計量檢定機構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措施
1、領導的重視
最高領導者是計量檢定機構的決策者和領導核心。計量檢定機構質量管理體系建立的主要任務是為了保證管理制度的科學性、合法性,加強培訓提高人員素質,提升檢定、校準質量,促進機構自身的能力和發(fā)展,進而獲得更好的經(jīng)濟及社會效益,確保計量檢定機構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計量檢定機構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是一項全員參與全面性的活動,機構內(nèi)部的各個部門幾乎都有涉及。所以,只有得到領導的重視才能在各個方面促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和持續(xù)改進。
2、加強培訓學習,促進全員參與
從事計量檢定的工作人員是計量檢定機構發(fā)展的基礎,只有充分調動起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才能規(guī)范機構和個人行為,才能保證檢定、校準的科學性和公正性,為計量檢定機構帶來良好的聲譽和更好的效益。計量檢定機構在應加強員工對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相關法律法規(guī)、檢定規(guī)程規(guī)范等各方面的培訓學習,使他們理解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作用及職責,認識到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重要性,進而促進全員參與到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健全的工作中來。同時機構應制定中長期的人員培訓計劃,以保證人員素質不斷得到提高,以適應新形勢下新檢測技術的要求。
3、運用過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統(tǒng)方法,確保檢定工作的科學性、公正性、準確性
計量檢定機構的工作目的是出具合格的檢定、校準報告,這是由各種檢驗環(huán)節(jié)來逐步完成的。所以,必須將質量管理體系的各要素作為一個閉環(huán)控制去分析,策劃好檢定、校準的實施,了解并掌握各個要素可以達到的效果,引用過程控制方法,實施PDCA循環(huán),及時糾正工作中影響檢定工作質量的行為,確保檢定、校準報告在形成過程中的質量得到控制,顧客的需求得到滿足。
4、確定組織機構,配置資源和相關職責
為了更好的落實質量管理體系的相關工作,計量檢定機構應當結合自身實際的情況,合理安排組織機構的制定。組織機構的制定必須要有利于質量職能的管理與發(fā)揮,有利于管理工作和計量檢定機構各工作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有利于計量檢定機構相關工作的順利實施。將質量管理工作細分到各個相應的部門,依據(jù)各個部門所承擔的質量管理環(huán)節(jié)確定其相關職責,并給予其相應的權利。
三、結語
在計量檢定工作中,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它能夠使得整個計量檢定工作更加的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可以更好的對一些問題進行改進和解決,但是在其應用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要保證其適宜性和科學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發(fā)揮其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于海濤,馬輝,陳繼寶.計量檢定機構定位要準[J].企業(yè)標準化.2007(06)
[2] 鄭斯文.計量檢定機構應樹立服務營銷觀念[J].企業(yè)標準化.2008(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