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游泳不僅是一種體育技能和健身手段,同時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一項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倍受廣大家長們的重視。游泳運動不僅有著其他運動項目共有的地方:比如強身健體能、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培養(yǎng)頑強拼搏、勇于克服困難等優(yōu)良品質;還有著游泳運動獨特的地方,經常參加游泳運動能有效地促進身體全面、勻稱、協(xié)調的發(fā)展;肌肉發(fā)達富有彈性,肌膚光潔,精神振奮,心肺功能明顯提高。無論從人體健康、生產勞動以及軍事訓練等多個方面,游泳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小學時期學生的獨立能力,以及心理適應能力的獨特性,要求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一、注意“安全第一”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安全性都應該是首位的,但是游泳項目更加特殊,由于游泳運動從事的環(huán)境是水中,并且小學生自理能力、應變能力都較弱;并且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對于獨生子女的家長來說,這些獨生子女在家中視為掌上明珠。由于游泳教學和陸上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有明顯的差別,人在水中運動時所產生的身體懸浮、失重感覺,身體位置由直立變?yōu)槠脚P運動時無固定支撐和呼吸的不隨意性,水溫的變化,以及發(fā)生溺水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將出現(xiàn)嚴重后果等特點,導致學生在心理、生理上的不適應,給游泳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所以,教師在開展游泳教學時要盡量全面地做好安全準備工作。1.上課前教師應清點人數(shù)。在下水前要做好準備活動,如組織小學生慢跑,帶領小學生做徒手運動,充分活動小學生的各個關節(jié),可以利用準備活動練習游泳的基本動作,下水前用冷水擦身,以便適應游泳池里的水的溫度。游泳池的水溫應在22℃~26℃之間,必須有游泳教練或者家長、游泳救生員的保護,同時小學生在水中的時間不宜過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感覺不舒服,就馬上帶孩子上岸,以免發(fā)生意外事故。2.學生離開上課場地(如,去衛(wèi)生間),必須報告教師,教師要不斷地清點人數(shù),注意每一個上課的學生狀況。3.遲到的學生到達上課場地后必須向教師報告,教師同意后方可下水。4.不要讓小學生在游泳池奔跑,尤其是腳底濕滑的情況下,很容易讓小學生跌倒出現(xiàn)傷害事故;不允許小學生出現(xiàn)跳水,不允許在水中嬉笑打鬧,不允許推拉他人。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嚴厲地提出批評。同時,小學生游泳前不宜吃硬食物,因為人到水中,水對人體會產生壓力,如果食物還未進孩子的胃里,就被水壓出來倒溢進氣管,造成窒息。建議在游泳前半小時可以給孩子吃點食物,做到不餓、不飽脹;孩子在大汗淋漓時不宜馬上進入水池,應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待毛孔收縮后再入水池中。
二、解決“怕水”問題
少兒怕水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有客觀原因。一是兒童生性膽小,身體矮小,由于水的浮力作用,人站入水中,被水托起。身體自然而然會失去平衡,站立不穩(wěn),產生“怕水”心理;二是人們?yōu)榱朔乐故鹿拾l(fā)生,往往不讓孩子靠近水域,甚至嚇唬孩子“游泳會淹死、水里有鬼”等,造成心理障礙,以致怕水;三是孩子們在平時生活中,不小心嗆水難受在所難免,更何況進入某種深度的水域,造成心理緊張,怕水;四是身邊有關游泳事故,耳聞目睹,產生恐懼心理,新聞媒體關于下水游泳溺水身亡的報道等,從客觀上對少兒造成心理壓力,產生“怕水”心理。針對以上少兒“怕水”現(xiàn)象,教學時可采取如下幾種辦法,解除少兒“怕水”心理。(1)水中睜眼練習:雙手扶池沿或水道線,吸足氣,睜眼將頭沒入水中,利用視角觀看周圍環(huán)境,認識水域從心理上得到“安全感”;(2)水下吐水練習:雙手扶池沿或水道線,吸足氣,將臉沒入水中,吐氣,出水再吸氣,反復練習,這樣就可克服由于呼吸緊張,造成嗆水而“怕水”。(3)體驗“浮力”練習:吸足氣,雙手松開上舉,將身體自然沿池壁沉入水中,繼而雙腳踩水上升,直至露出水面,雙手復又扶住池沿。進行多次重復練習,達到解除沉入水底的“怕水”心理。
三、學會正確呼吸
學會呼吸是學會游泳的關鍵。游泳的呼吸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呼吸不一樣。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口鼻都可以完成呼吸動作。而游泳的呼吸是以口為主呼氣,吸氣時必須是口吸氣(主要是用口吸氣)。教學時可采取如下幾種辦法:①趴在池邊,②人在池中,③身體直立在水中,④身體俯臥在水中。
呼吸是由三個聲音組成的從時間上講,即:“嘟、啪、啊”。“嘟”長,“啪”“啊”短?!班健笔窃谒?,”啪”是在嘴出水的一瞬間,“啊”是在水面上快速完成的動作。吐氣(呼氣)要充分,吐得干凈才吸得進氣,吐不干凈也就吸不進氣。氣要吸到肺里而不是存在口腔里。低頭呼氣(吐氣),抬頭吸氣,如果這個動作不能達到自動化的程度,老被嗆到,就學不會游泳。不會呼吸就不能說是會游泳。所以學會呼吸是學會游泳的關鍵。不會呼吸=不會游泳。教學時可采取如下幾種辦法:①趴在池邊,低頭“嘟”,抬頭“啪”,吸氣“啊”②人在池中,扶持邊角順池壁向下,水沒到發(fā)際時吐氣,身體逐漸升起,嘴出水面時結束吐氣,迅速吸氣。③身體俯臥在水中身體浮于水面,練習呼氣。
四、淺與深相結合教學
這一階段學生主要使學生減輕對深水的恐懼,直到對深水區(qū)的適應,由于對小學生采用淺、深水交替教學,淺水與深水的浮力、阻力、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使小學生不斷地以其新異的刺激,使他保持較高的神經興奮性,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使小學生的學習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在這一階段不僅能夠滿足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的學習需要,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也是突破呼吸關和動作技術產生質變的關鍵,抓住時機進行淺水、深水合理交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一階段學生采用淺水:脫浮板游泳,深水區(qū)教學,學生浮板蹬腿,配合游的距離不斷加長,踩水技術也由帶漂轉變到脫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身心特點及技能達到的階段,了解學生各個階段的游泳技術水平,合理進行淺、深水交替的時間分配。
總之,游泳教學中教師應做好教學計劃,充分研究小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安排教學,當學生出現(xiàn)抵制心理時,教師不要強制完成,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做好充分的安全準備工作,當出現(xiàn)緊急狀況時,教師應積極、有序地安排救治,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
【作者單位: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花溪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