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核聚變對未來能源發(fā)展的重要性
■董寅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高。然而,也伴隨著地球資源的巨大消耗,人類繼續(xù)尋找可替代的清潔能源。于是,核聚變應運而生。
一個簡簡單單的方程式,卻蘊含著人們對未來能源的無限想象。
核聚變,顧名思義,即氘核與氚核聚變形成一個氦核并釋放出一個中子和大量能量。相對于裂變來說,聚變反應具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首先,輕核聚變產(chǎn)能效率較高,相同質(zhì)量的核燃料,聚變產(chǎn)生的能量更多,一個氘核和氚核聚變便可釋放出17.6 MeV能量;其次,地球上聚變?nèi)剂系漠a(chǎn)量更豐富,每升水中含有0.03 g氘,而地球上氘的總量可達40萬億噸;再者,氫核聚變更為安全,清潔。鈾核裂變會產(chǎn)生大量放射性物質(zhì),難以清除,而輕核聚變的放射性廢物主要是泄漏的氘,以及其他物質(zhì),廢物少且更容易處理。
傳統(tǒng)的化石能源,其形成過程需要上萬年的時間,且釋放的二氧化碳會加劇地球的溫室效應。如每千克甲烷可釋放出50 200 J的熱量,其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5倍,而每千克熱核聚變?nèi)剂暇圩兯懦龅哪芰渴?74.4萬億焦,相當于12 800 t標準煤燃燒放出的熱量,其對環(huán)境的污染也遠遠小于傳統(tǒng)化石能源。可見,作為一種新型能源,核聚變能的發(fā)展空間是不容小覷的。
而核聚變是一個很難控制的反應,這需要極高的溫度來加速布朗運動,從而使氫原子沖破靜電力的作用,被核力(一種強相互作用力)所吸引,并放出巨大能量,但地球上沒有任何一種材料能承受上億攝氏度的溫度。“為什么不讓粒子在運動的狀態(tài)下實現(xiàn)聚變呢?”根據(jù)電流的磁效應,我們可以利用強大的電流制造出強大的磁場,(qvB=mv2r-1)在速度一定的情況下,磁場越強,粒子運動半徑越小,從而使高溫下的等離子體被約束在一個極小的空間內(nèi),避免了粒子的飛散。但這種方法所需成本過高,對于工業(yè)生產(chǎn)并不適用。
還有一種方法是慣性約束,主要是把氘和氚的混合物集中在一個極小的球體內(nèi),利用激光照射小球,在高溫下,小球內(nèi)產(chǎn)生強大的反沖力,從而將氘和氚“擠壓”成氦核,由于質(zhì)量虧損,釋放出巨大能量。這種方法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百萬千瓦級的發(fā)電站,具有可觀的前景。
然而,由于氘核提取的困難以及為了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人類不得不轉(zhuǎn)向新的目標。阿波羅探月計劃表明,月球上存儲的氦-3可以百萬噸計算??茖W家表示,氦-3可在核聚變中釋放出大量能量,而且?guī)缀醪划a(chǎn)生放射性污染,被認為是21世紀人類社會的完美原料。于是,人們把開采月球上的氦-3認為是一項“具有神奇色彩的潛力工程”。
科學如同浩瀚的宇宙,而我們所掌握的只不過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塵埃。核聚變對于物理學的發(fā)展,乃至對人類生存都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面對能源危機,化石能源被新型能源所取代,絕不只是天方夜譚,核聚變必然會在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世界能源的格局也必然會因核聚變而發(fā)生重大的改變。
作者單位:河南省駐馬店高級中學58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