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麗珠,李 軒,張 昊
(陽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廣東 陽江 5295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隸屬于山茶科(Theacese)山茶屬(CamelliaL),是我國特有的食用油料樹種,脂肪酸組成與在西方被譽為“液體黃金”的橄欖油相似,長期食用茶油,具有預(yù)防心腦血管疾病、抗肝炎、抗衰老、防癌抗癌等功效。而油茶籽油具有多種功效,歸功于其含有多種功能性成分,如角鯊烯、茶多酚、山茶皂甙、山茶甙等活性物質(zhì)[1]。
目前,國內(nèi)外使用較多的是合成抗氧化劑,如沒食子酸丙酯(PG)、二叔丁基羥基甲苯(BHT)、叔丁基對苯二酚(TBHQ)或丁基羥基茴香醚(BTA)等[2],但隨著人們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對合成添加劑的添加提出了質(zhì)疑。從油茶籽中提取出高效安全低毒的抗氧化活性物質(zhì),成為進一步開發(fā)天然高效食品抗氧化劑的重要途徑。
傳統(tǒng)的油茶籽油的提取工藝主要有壓榨法、有機溶劑浸提法、水蒸氣蒸餾法、油脂分離法等,新型的提取工藝則有超臨界萃取法[3]和亞臨界萃取,顯然前幾種的提取方法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茶油的成率和品質(zhì),超臨界CO2提取茶籽油盡管產(chǎn)品質(zhì)量好、得率高,但設(shè)備要求高,一次性資金投入較大。而亞臨界萃取作為其中一種新型提取工藝,有著條件相對溫和,對高壓設(shè)備要求不苛刻和成本更低的優(yōu)點。
本文通過提取油茶籽中不同極性物質(zhì),對不同極性的萃取物質(zhì)進行總酚含量的測定,并利用油茶籽油中不同極性萃取物進行自由基清除能力試驗,初步探明不同極性酚類物質(zhì)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效果,有利于有針對性地分離、提取活性物質(zhì)。在發(fā)現(xiàn)油茶籽中含有中等極性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研究亞臨界茶油的抗氧化活性,從而為論證亞臨界茶油的高品質(zhì)奠定基礎(chǔ)。
油茶籽;油茶籽醇提物:自制(油茶籽經(jīng)挑選后熱風干燥,用70%乙醇,在35 ℃下提取30 min,料液比1∶30,減壓濃縮真空干燥,密閉、低溫保存?zhèn)溆茫?;市售茶油、亞臨界茶油,參數(shù)選擇:原料堆密度0.7 kg/L,萃取時間70 min,萃取壓力0.5 MPa,萃取溫度45 ℃,顆粒度10目,亞臨界丁烷;沒食子酸(GA)標準品;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三氯乙酸。
鼓風干燥箱,旋轉(zhuǎn)蒸發(fā)儀,真空泵,超聲清洗器,、數(shù)顯恒溫水浴箱,棱光紫外分光光度計,中藥粉碎機。
(1)油茶籽醇提物的分級萃取。稱取一定量的油茶籽醇提物,用水配制成懸浮液,依次用等體積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別萃取3次。各不同極性的萃取液合并后用旋轉(zhuǎn)蒸發(fā)儀減壓濃縮至干粉,即得到分級萃取各相,分別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及水分級相。
(2)油茶籽醇提物及其各分級萃取相的總酚含量測定。標準曲線的制定:準確稱取真空干燥至恒重的沒食子酸標準品44.3 m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 mL。以此溶液配成濃度為8.86、17.72、35.44、70.88 μg/mL和88.60 μg/mL的溶液。分別取上述不同溶液1 mL加到10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1 mL去離子水,0.5 mL已稀釋2倍的福林-酚試液,1.5 mL 26.7%Na2CO3溶液,最后用水定容至10 mL,室溫下反應(yīng)2 h,在760 nm下測定其吸光度。由吸光度對濃度進行回歸分析,繪制標準曲線。試樣的測定:準確稱取適量試樣,用水溶解,濃度在0.08 mg/mL左右。取1 mL樣品液加到10 mL比色管中,測得的吸光度代入標準曲線,求得試樣中總多酚的含量。
(3)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測定。試樣的測定:分別將各相萃取物提取液4 mL和2×10-4mol/L DPPH溶液1 mL加入同一具塞試管中搖勻,在室溫下密閉靜置30 min,用純?nèi)軇┘状甲鲄⒈纫?,?17 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根據(jù)公式(1)計算每種提取液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
其中,As為加4 mL提取液后DPPH溶液的吸光度;Asb為4 mL提取液+1 mL溶劑(甲醇)后的吸光度;Ac為4 mL溶劑(甲醇)+1 mLDPPH溶液的吸光度。
(4)還原能力的測定。在2.5 mL pH=6.6的磷酸鹽緩沖液中加入不同濃度的試樣液2.5 mL,1%的鐵氰化鉀溶液2.5 mL,混合物在50 ℃恒溫20 min后,再加入2.5 mL 10%的三氯乙酸溶液,然后以3 000 r/min離心分離10 min,取上層清液5 mL加蒸餾水5 mL和0.1% FeC13溶液l mL,在700nm處測定吸光度,即為OD值。吸光度越高,還原能力越強。
以標準沒食子酸濃度(x)為橫坐標,吸光度(y)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用最小二乘法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標準回歸方程為y=0.007 9x+0.045 6,線性相關(guān)系數(shù)R2=0.9961。利用沒食子酸濃度與吸光值的關(guān)系標準曲線圖,可根據(jù)吸光值推測定試樣的沒食子酸濃度。在堿性溶液中,顏色的深淺與多酚含量呈正相關(guān),藍色化合物在760 nm處有最大吸收。一般用沒食子酸(或焦性沒食子酸)作為參照標準。提取物中總多酚的含量以等同于沒食子酸的量表示。
取各不同極性的干粉,配置成相同濃度,利用沒食子酸標準曲線測定其中總酚含量,總酚含量大小依次為:正丁醇>乙酸乙酯>水層>石油醚層。
相同濃度下,不同萃取層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能力不同,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依次為: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層>石油醚層。在所測濃度內(nèi),乙酸乙酯層表現(xiàn)出較強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各萃取層樣品反應(yīng)后的生成物在700 nm下的吸光度大小,可反映出物質(zhì)抗氧化能力的強弱。OD值由大到小依次為: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層>石油醚層。結(jié)合以上三點可知,油茶籽醇提取物中不同萃取層的還原能力、DPPH清除率與酚類含量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
取乙酸乙酯層萃取物,過100~200目硅膠柱,以乙酸乙酯∶甲醇進行梯度洗脫,洗脫比例分別為:10∶0、9∶1、8∶2、7∶3、6∶4和5∶5(極性依次增加)。每個梯度洗脫3倍柱體積,分段收集,以自由基清除率和還原能力為評價指標進行檢測。以自由基的清除率為比較指標得出:6∶4>9∶1>油茶籽醇提取物>10∶0>7∶3>8∶2>5∶5。以還原能力為比較指標:9∶1>油茶籽醇提取物>6∶4>10∶0>7∶3>5∶5>8∶2。結(jié)果進一步論證了油茶籽中抗氧化成分的存在及其極性大小。
市售茶油和亞臨界茶油均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清除能力與樣品的濃度呈現(xiàn)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隨著樣品濃度的增大其清除能力也越大。但隨著濃度的增加,亞臨界茶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明顯高于市售茶油,這可能與其含有較多的有效抗氧化成分有關(guān)。
油茶籽中含有抗氧化活性成分。利用活性跟蹤方法發(fā)現(xiàn),對油茶籽醇提取物進行分級萃取,其活性較強的部分集中在乙酸乙酯層,過柱后活性部位主要富集在9∶1和6∶4,且初步研究得出亞臨界茶油的自由基清除率優(yōu)于市售精煉茶油。
參考文獻:
[1]毛方華,王鴻飛,劉 飛等.茶籽油的提取及其對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9(5):125-128.
[2]董新榮,劉宇光,李本祥.芝麻酚對茶油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8(7):19-21.
[3]李川山,陳 曄.植物精油提取工藝研究進展[J].大眾科技,2010(9):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