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 琴, 呂淑彬, 姚仁忠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200240)
?
校園餐廚垃圾處理處置方法
支琴,呂淑彬,姚仁忠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200240)
摘要餐廚垃圾是我國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分離處理既可解決生活垃圾處理量大、含水率高等問題,又可提高其內含有機物資源化效率。針對校園餐廚垃圾產量大、產生時間集中、組分相對單一的特性,在比較現有餐廚垃圾處理技術基礎上,認為集中規(guī)?;幹茫缍逊屎蛥捬跸?,是校園餐廚垃圾處理的可行方法。厭氧消化產沼發(fā)電可對接可持續(xù)發(fā)展校園的建設,但需要注意沼氣貯氣罐的安全問題;就地堆肥則需要注意脫鹽和脫水,特別要外接良好的堆肥市場。為保證餐廚垃圾后續(xù)處理工藝的正常運行,破碎、脫水和脫油是必要的預處理單元,其中熱干燥-壓濾脫水脫油可滿足處理需求。
關鍵詞校園餐廚垃圾; 脫水脫油預處理; 厭氧消化; 好氧堆肥
Campus Food Waste Disposal Methods
ZHIQin,LüShubin,YAORenzho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AbstractFood waste is a major part of domestic garbage. Source separation of food waste can reduce difficulties in huge workload and high mois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domestic garbage, and improve reusability of organic resources. We review current techniques of food waste treatment fo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output, concentrated production and simple component of campus food waste. We believe that centralized large-scale treatment is a suitable method for campus food waste reuse such as anaerobic digestion and aerobic composting. Anaerobic digestion can generate biogas and power to hel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ampus despite that safety of biogas tank needs to be considered. The dewatering and desalting process should be performed in local composting. To treat campus food waste, three pre-processing units, grind, dewatering, and deoiling, are necessary.
Keywordscampus food waste; dehydration and deoiling pretreatment; anaerobic digestion; aerobic composting
餐廚垃圾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產生的廚余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1],我國年產量超過0.9億t[2],且以每年約10%的比例遞增。餐廚垃圾主要由糧食、蔬菜、植物油、動物油、肉骨以及少量廢餐具、牙簽和餐紙等組成,具有明顯的兩面性,即污染性和資源性。一方面,由于餐廚垃圾含豐富有機物,經適當處理可制作成動物飼料、有機肥料和生物能源;另一方面,餐廚垃圾又極易腐敗發(fā)酵、滋生有害生物,又是地溝油生產的主要原料[3]。如何在無害化的基礎上實現有序收集,采用高效合理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盡量減少其污染性提高資源化率,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的有效統(tǒng)一,是政府和全社會普遍關切的問題。
高校作為一個相對獨立,而人數又非常集中的場所,餐廚垃圾產量恒定可控。據統(tǒng)計[4],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校人數2468.0726萬人,如果按每人每天約0.1kg餐廚廢棄物計算,一年至少在95萬t以上。針對校園餐廚垃圾主要依靠混合處理的現狀,選擇合適的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途徑,是降低環(huán)境影響的重要出路。本文在分析餐廚垃圾現有處理技術基礎上,結合校園餐廚垃圾特點,探討合適的校園餐廚垃圾源頭減量、分類處理方法,期望對校園廚余垃圾的處理提供參考。
1餐廚垃圾處理現狀
根據反映介質餐廚垃圾現有處理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5]: 非生物處理和生物處理。傳統(tǒng)的餐廚垃圾處理方式主要采用非生物處理,如焚燒、填埋、機械粉碎等,也有直接粉碎進入污水管網與市政污水混合處理,或者進入市政垃圾收運系統(tǒng)與垃圾混合填埋。現代的餐廚垃圾處理方法大部分采用生物處理,如以厭氧消化產氣、焚燒產熱發(fā)電為代表的能源化處理手段,以獲取餐廚垃圾有機物用于后續(xù)利用,以及好氧堆肥、飼料化等資源化處理技術的應用。
1.1混合處理
餐廚垃圾經粉碎機粉碎,進入油脂分離裝置,碎料排入下水道,油脂收集送往相關加工廠利用,該技術已在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得到了應用[6],即混合式處理模式見圖1。
圖1 混合處理模式Fig.1 Mixed processing method
排入市政下水管網的碎料與城市污水合并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充分發(fā)揮了餐廚垃圾高有機質特點,有利于調節(jié)市政污水的碳、氮、磷比例。我國目前合流制收集的低碳市政污水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在100mg/L左右,高濃度餐廚垃圾可補充碳源,有效調節(jié)污水生物處理所需的營養(yǎng)物。按中國的水電價格核算,食物垃圾粉碎進入下水道的運行費用不高,含粉碎電動機瞬時耗電及水,三口之家每月開支增量約在10元左右。但該法也存在內在缺陷: 餐廚垃圾粉碎過程噪音大,設備容易卡死,直排過程產生污水和臭氣,滋生病菌、蚊蠅,導致疾病傳播;粉碎和沖入下水道過程需大量水,浪費水資源并增加城市供水負擔;餐廚垃圾高油脂易形成油污凝結,從而引起污水收集管堵塞,在我國現行的下水道設計標準下,該方法幾乎不可行,需要基礎設施建設的配合。
餐廚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進行填埋處理,是目前我國很多地方實施的方案。一般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中,餐廚垃圾量占到一半以上,造成所填埋垃圾呈現“二高二低”特點,即高含水率、高有機質、低品質和低熱值。此類垃圾填埋后降解速率過快,釋放大量填埋氣,使填埋場成為重要的溫室氣體源,過快的沉降以及填埋氣積累等問題也給填埋場的安全管理帶來了重大危害。很多國家禁止餐廚垃圾填埋,如韓國,在2005年全面禁止廚余垃圾填埋,歐盟的填埋指令(Council Directive 199931EC)要求進場垃圾有機質含量<5%,這些規(guī)定都使得餐廚垃圾逐漸被禁止進入填埋場。就我國而言,實現餐廚垃圾源頭分離分流,實現單獨處理,是降低填埋場無庫容可用壓力,提高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和填埋場運行壽命的唯一途徑。
1.2能源化處理
能源化處理主要包括厭氧消化和焚燒產熱發(fā)電兩類。餐廚垃圾有機物主要為粗脂肪、粗纖維、粗蛋白和還原糖。通過厭氧微生物分解作用,除降解難度較大的纖維素外,其他物質都可以被產酸菌和產CH4菌分解轉化為CH4,再通過燃燒發(fā)電等實現厭氧轉化。餐廚垃圾中主要成分是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在標準溫度、標準壓力下CH4的理論產量分別為0.99L/g、0.42L/g、0.63L/g,脂肪的產CH4潛能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要高。Kyoung等[7]對餐廚垃圾CH4潛能進行了實驗研究,發(fā)現餐廚垃圾中肉食、纖維素、米飯、卷心菜和混合廢物的CH4潛能分別為482、356、294、277、472mL/gvs,在最優(yōu)條件下,其產量可占理論化學計量CH4產量的0.82、0.92、0.72、0.73、0.86,說明厭氧體系條件合適,餐廚垃圾中約86%的碳可已轉化為CH4。
為提高餐廚垃圾在厭氧體系中的碳轉化率,進行了大量餐廚垃圾厭氧消化工藝的研究,包括低固體或液態(tài)發(fā)酵,高固體或半固體厭氧消化,單相、兩相發(fā)酵工藝等。有研究表明[8]單獨的餐廚垃圾不足以提供厭氧消化所需的微生物,當餐廚垃圾接種30%污泥(體積比),在55℃高溫下,產氣率最高。肖本益等[9]認為: 物料濃度在15~25gvs/L,第二相厭氧消化溫度控制在35~37℃,餐廚垃圾CH4產量能達到450mL/gvs,產氣中CH4濃度高達70%。但發(fā)酵過程需考慮酸化影響,由于餐廚垃圾中含有大量由長鏈脂肪酸與甘油以醚鍵連接而形成的聚合物脂肪,而長鏈脂肪酸的降解又因乙酸和氫氣積累而受到抑制,從而造成揮發(fā)性脂肪酸(VFAs)積累。Kang等[10]發(fā)現: 發(fā)酵初期產生的VFAs將引起系統(tǒng)pH值急劇下降,抑制甲烷化。即使初始pH在中性范圍、接種率30%條件下,餐廚垃圾也不易快速達到甲烷化。這反過來又積累大量的長鏈脂肪酸,進一步抑制微生物生長,而長鏈脂肪酸毒性比揮發(fā)性脂肪酸要大,酸化后恢復非常困難。因此,減少和避免酸抑制的產生,是保證厭氧發(fā)酵穩(wěn)定運行的關鍵,而調配底物物料合適C/N比和提高接種率是一種可行的方法[11]。選擇合適的物料配比是實現厭氧發(fā)酵穩(wěn)定運行的關鍵。
餐廚垃圾能源化的另外一種方式是焚燒。餐廚垃圾一般混合在生活垃圾后進入焚燒爐焚燒發(fā)電,其單獨焚燒的研究較少?;旌仙罾陌l(fā)電量大約能達到300~350℃/t,但這里熱值主要由不到30%的高熱值物質貢獻的(占15%左右的塑料和10%的紙類以及2%不到的布類等),而餐廚垃圾雖然含較高有機物,但高含水率又使得熱值偏低,在焚燒過程貢獻較??;另外餐廚垃圾中高氯含量,達到1%左右,是二惡英等污染物的重要生成源。
1.3資源化處理
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包括好氧消化制肥料和通過各種處理后的飼料化。
餐廚垃圾由于有機物含量高,C/N比低、營養(yǎng)元素全面,可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將內含有機物分解轉化為堆肥[12]。但堆肥過程受操作條件影響較大,一般環(huán)境溫度對堆肥過程影響最為顯著,其次為含水率、固態(tài)顆粒的大小和通風量[13]。呂凡等[14]采用高溫好氧工藝對餐廚垃圾進行堆肥小試,通過控制風量和物料投加,發(fā)現在55~65℃時可達到最大減量率,最佳參數范圍如下: pH=6.0~6.8,含水率=45%~55%,COD與有機氨之比為19.1~22.1,其中餐廚垃圾與廚余投加混合比為2∶1~10∶1(干基質量比),工藝最大處理負荷為 0.10kg·(kg·d)-1(每日投加量/反應物料容量)。曹萍等[15]發(fā)現,在通風量為0.2m3/h,處理量為0.6kg/d時,工藝能耗低,反應速度快,減重效果好。餐廚垃圾的高含水率和有機質,導致堆肥升溫慢、容積效率較低、顆粒機械穩(wěn)定性,為加速堆肥,席北斗等[16]通過添加蓬松劑技術,如鋸末、樹葉、秸桿和干馬糞等促進其通風,發(fā)現添加蓬松劑后,堆料所能達到的高溫及停留時間、好氧速率和產CO2能力均優(yōu)于對照組。蓬松劑有利于加速氧和有機物傳輸速率,改善了好氧堆肥微環(huán)境。但餐廚垃圾的高油脂和鹽分會影響微生物的活性,甚至造成毒害作用。Kwon等[17]甚至認為餐廚垃圾堆肥的有機物轉化率低于城市生活垃圾轉化率。He等[18]關注了餐廚垃圾好氧堆肥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發(fā)現即使在強制通風下,堆肥堆體內仍存在缺氧和厭氧環(huán)境,釋放部分CH4及N2O??傮w來說,好氧堆肥工藝相對簡單,良好品質的堆肥產品具有一定的農用價值。但堆肥前需先除雜,降低餐廚垃圾的玻璃和塑料袋等含量,同時需注意單純餐廚垃圾堆肥出來的肥料可能,因高含鹽量而導致土壤酸化和損害作物根系,需控制使用量。堆肥過程由于易造成局部缺氧而產生惡臭,利用機械化的標準操作流程,可有效避免該過程的發(fā)生,特別對于一些家庭和小型化的餐廚垃圾處理廠,發(fā)展餐廚垃圾裝備化是其重要出路。
餐廚垃圾飼料化主要包括直接飼料化、預處理后的飼料化和生物法制備飼料。前者由于不能達到環(huán)境安全要求,北京和上海率先從2000年11月起禁止清運餐廚垃圾三輪車進城,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國辦發(fā)〔2010〕36號),明確禁止餐廚垃圾的非法收集直接飼料化和提取地溝油。而餐廚垃圾預處理后進行飼料化目前仍在探索中,其預處理方法包括高溫干化滅菌、高溫壓榨、除鹽等。應該說,如能保證良好預處理效果,后續(xù)飼料化仍不失為合適的出路。Nijmeh等[19]采用太陽能干化器處理食品廢物制造飼料;郝東青等[20]采用分選、蒸煮、壓榨、脫油工序,將餐廚垃圾通過生物法殺除病原菌,再經過烘干后制成蛋白飼料;也有用餐廚垃圾飼養(yǎng)特定生物提取動物蛋白,如耿土鎖等[21]通過飼養(yǎng)蚯蚓,將餐廚垃圾轉化為動物蛋白,相比直接作為動物飼料,環(huán)境安全性有了進一步提高??偟恼f來,餐廚飼料化過程可有效利用餐廚垃圾的營養(yǎng)成分,資源化程度較高,但是對于食物鏈的傳遞及可能的風險需要進一步研究。除了生物作用制備高附加值物質外,也有研究者通過水熱反應,利用化工催化方式,將餐廚垃圾轉化為低級脂肪酸,如甲酸、乙酸等。水熱反應指在高溫高壓(一般溫度為150~600℃,壓力為2~50MPa)水中進行的含碳有機物的氧化反應?,F有報道中,將不同組分餐廚垃圾水熱氧化制備乙酸的收率可達到11%~13%,而且通過兩步反應和添加堿性催化劑等,其產率仍然有提高空間。對于碳水化合物,則在KOH添加條件下,甲酸產率可達到75%以上,生成的甲酸、乙酸等物質可進一步生成環(huán)境友好型鈣鎂融雪劑[22]。
2校園餐廚垃圾處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校園餐廚垃圾是一種典型的單位垃圾,通過對部分高校餐廚垃圾進行監(jiān)測分析發(fā)現校園餐廚垃圾富含有機物,固相部分其脂肪含量一般在16%,纖維素和蛋白質含量分別在0.9%、17%左右,還原糖含量則一般少于10%。液相成分主要是水和廢油脂的混合物。與其他垃圾相比,校園餐廚垃圾的特性表現在[23]: ① 含水率高,一般在70%~95%,高含水率給后續(xù)處理造成重大危害;② 存在大量易腐有機物,其固相成分中有機質含量在90%以上,這些有機物是各種病原微生物及攜帶病原微生物蠅蟲的良好繁殖場所,容易導致疾病傳播;研究顯示[24]: 餐廚垃圾在自然狀態(tài)下放置24h,其細菌總數可達108個/g樣品;③ 油類(1%~3%)和鹽類物質含量偏高(0.8%~1.5%),其中油脂主要為可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等,前三者可通過機械等分離方式得到去除,而溶解油則以分子狀態(tài)分散于水中,與水形成均相體系,分離較難;鈉鹽含量大約在0.79%~0.99%,低于毒害畜禽的1.8%,可用于飼料化;④ 營養(yǎng)價值豐富,含有大量淀粉、纖維素、蛋白質、脂類等以及少量氮、磷、鉀、鈣、鈉、鎂、鐵等微量元素,可作為動物飼料等;⑤ 組成相對較簡單,有毒有害物質(如重金屬等)含量少。
針對餐廚垃圾的組分特點和已有的工藝分析可以看出,餐廚垃圾處理需盡可能的利用所含的高有機物,將其轉化為能源或資源。現有技術工藝研究很多,也有不少成熟的工藝,但對于餐廚垃圾的規(guī)模處理,其過程主要還是受制于預處理過程以及制備出產品后的出路問題。因此,我們認為需結合餐廚垃圾的特點,強化前段的破碎、脫水、脫油和殺菌處理,選擇合適的后續(xù)工藝,通過試點示范來解決校園餐廚垃圾的出路。
2.1破碎和pH值調節(jié)
餐廚垃圾由于內含骨頭、一次性筷子以及一些面巾紙,在進入裝置前需通過破碎均質裝置,從而提高后續(xù)工藝的流動性和連續(xù)性,但目前的破碎裝置等受到腐蝕和卡殼等現象的困擾。收集到餐廚垃圾pH值一般都<7.0,pH值變化范圍在4.4~5.2,呈酸性或弱酸性,主要是因為在閑置過程中易導致餐廚垃圾的快速厭氧酸化,形成部分酸積累,從而降低了系統(tǒng)的pH,這對于后續(xù)的堆肥以及厭氧消化而言,都需調節(jié)pH值至6.5~8.5范圍。因此,減少收運和堆置時間,對于餐廚垃圾的處理處置和二次污染控制都具有重要作用。
2.2脫水處理
脫水可有效降低餐廚垃圾含水率,減少垃圾體積,節(jié)約垃圾運輸和后續(xù)處理成本,是餐廚垃圾快速減量的最直接手段。餐廚垃圾中包括大量易脫除的自由水和存在于膠體顆粒細隙和毛細管中的間歇水,也包括由淀粉、蛋白質等膠體顆粒表面張力作用而吸附的結合水,根據脫水的難易程度,宜對前者利用重力、離心力等機械方式去除,后者由于直接脫除較為困難,通過加熱等方式脫除。常用的機械脫水主要采用螺旋擠壓或離心等脫水技術,經處理后的含水率基本在75%以上,不能滿足后續(xù)堆肥含水率〈60%和焚燒〉3350kJ/kg熱值的要求,而且對于擠壓和離心產生的污水需額外處理,不能完全達到餐廚垃圾預處理的目的。因此,人們開始探究濕熱處理的方法。熱干燥技術在餐廚垃圾脫水中得到應用。任連海等[25]發(fā)現: 濕熱處理初期,垃圾脫水率下降,加熱40min后,脫水率開始上升,且溫度越高,上升越快,在180℃加熱100min時達到最高;李永青等[26]考察了不同溫度(60~100℃)對2種餐廚垃圾在熱風干燥過程中水分變化規(guī)律,溫度越高,所需時間越短。也有采用微波加熱來干燥餐廚垃圾,實現內外同時高效加熱及殺菌等功效。郭濤等[27]比較了蒸煮、酶解、擠壓對餐廚垃圾水分去除作用,發(fā)現蒸煮可破壞垃圾內部組織結構,促使水存在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同時使固體大顆粒裂解成小顆粒,增大水分和熱量傳遞比表面積,釋放顆粒內部水,加速水分擴散而脫水,且在溫度為160℃,時間控制30min時,脫水率達到43.4%。
2.3脫油脂
餐廚垃圾中油脂以懸浮油、乳化油、分散油和固相內部油脂為存在形式的植物油為主,與礦物油相比,其多為脂肪酸甘油三酯,極性更強,不易與水分離。重力分離是油脂分離的主要工藝,有研究者[26]發(fā)展了采用重力-氣浮式油水分離聯用技術,以高壓蒸汽為熱源,并將高壓蒸汽用于氣浮分離法所需的微氣泡,從而提高了分離效率。任連海等[25]討論了濕熱處理對脫油性能的影響,發(fā)現餐廚垃圾脫油性能隨溫度上升和加熱時間延長呈上升趨勢,在100~120℃時加熱20~100min,脫油性能持續(xù)增強;140℃加熱60min后,脫油性能不再變化;160℃加熱80min,脫油性能達到最佳,單位垃圾可浮油含量為131.7mL,繼續(xù)升高溫度或延長加熱時間,則改變脂質化學組分,從而降低了油脂回收得率。郭濤等[27]也發(fā)現,隨著脫水率的增加,餐廚垃圾在蒸煮后,其固相中油脂含量同步降低,當蒸煮鍋在溫度160℃,時間為30min時,固相中油脂含量為20.1%;當選用纖維素酶加量為5%(酶與原料的總質量比),溫度40℃,時間20min時,固相中脂肪含量最低達到15.8%,再加上30MPa擠壓機聯用,固相中油脂含量可降低到8.7%。因此,在脫油脂的過程中有效地加入熱處理的方法,可大大提高效率。如采用濕熱-重力法[28]和濕熱-離心法[25],相比之下,濕熱-離心法對廢油脂分離度更高,并隨著溫度升高和加熱時間延長而提高脫油性能,發(fā)現在120℃下濕熱處理80min,離心轉速2500r/min時,餐廚垃圾固相內部油脂液化浸出效果最佳[29]。
3校園餐廚垃圾解決之道
分析校園餐廚垃圾的組分特點,并結合現有餐廚垃圾處理關鍵環(huán)節(jié),校園作為相對獨立的一個管理與運行實體,其餐廚垃圾的處理應充分將管理和技術進行融合,以“整體推進、條塊結合、試點示范”的原則,在技術方法的選擇與應用的同時,建立健全餐廚垃圾處理規(guī)范、實施有效的管理與運行體系,確保建成的設施設備安全、穩(wěn)定、持續(xù)、正常運作。
(1) 規(guī)范實施、完善運行管理體系。餐廚垃圾的處理是一個連續(xù)過程,有效、規(guī)范地處理對校園環(huán)境的治理至關重要,因此,從學校層面來說必須建立長效的監(jiān)管機制,健全安全運行管理體系,并通過數字化后勤管理的手段實現各處理點的數據采集、統(tǒng)計分析和有效調度。對各使用點而言,必須配備專門的操作人員,明確崗位職責,建立操作檔案,并對接學校主管部門,建立對口聯絡機制。
(2) 統(tǒng)籌規(guī)劃、分布式就地處理。校園餐廚垃圾產量大,包括校園內的各個餐廳、食堂與接待中心,單獨收集校園餐廚垃圾保證了組分相對單一。根據餐廚垃圾產生點的規(guī)模和分布情況,可采用條塊結合、選擇性地進行分布式的就地處理。一方面是由于餐廚垃圾高含水率、高鹽分、高有機物以及易腐敗等特點,使得其處理過程首先需減少堆放和收運時間,降低在堆放和收運過程中造成的病菌、惡臭等二次污染風險;另一方面結合學校各餐廚垃圾點進行分布式配置,可有效降低處理成本和收運成本。
(3) 合理利用、資源化路徑選擇。能源化和資源化是校園餐廚垃圾的主要選項。從理論上分析,厭氧消化產氣、高溫好氧堆肥以及物料轉化飼料化等三種途徑都可有效利用餐廚垃圾有機組分,并避免餐廚垃圾一些致病菌等的影響。結合校園的特點從應用實際分析,厭氧消化產氣存在較大的安全性風險,在實際運行中需盡量避免;餐廚垃圾飼料化的技術路線相對較長,技術相對復雜,是一個備選方案;脫水后的高溫堆肥對于有苗圃等綠化需求的高校,是非常好的途徑,但需發(fā)展規(guī)模化的機械設備,并將整個操作過程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減少環(huán)境污染。
(4) 因校制宜、有效減量技術應用。從餐廚垃圾減量化處理的整個流程來說,前段的脫水脫油脂一方面可大幅度地減少體積,迅速減量,另一方面減少含水率,調節(jié)生物活性對餐廚垃圾的儲運和后續(xù)的集中處理都有作用。高含水率已成為制約收運和后續(xù)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關鍵技術的選擇過程中,就地干燥脫水技術的應用是其必要選項,大部分油脂可通過脫水同時得到分離,而氣浮方式也是進一步脫油的重要保障;破碎除雜設施是提高餐廚垃圾均質度和接觸面積的重要一環(huán),從而有利于后續(xù)反應的順利進行。
4結語
餐廚垃圾處理是現在的研究熱點,尤其是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方面。① 制定完善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隨著依法治國大政方略的實施,需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這是開展合理而科學的環(huán)保工作的基礎。② 生物處理過程中的除臭技術。發(fā)酵過程中氨基酸等有機物經微生物的分解而產生臭味,雖然采用了電離、光解等技術,但要徹底解決還相當困難,因此如何高效、經濟的解決除臭問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③ 餐廚垃圾中鹽分、油脂對堆肥品質的影響。堆肥的品質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餐廚垃圾中油脂含量、鹽分含量等因素影響,高鹽分的堆肥產品將抑制植物的生長-如果長期使用還會導致土壤的鹽堿化。因此如何降低鹽分在堆肥產品中的含量以及其對植物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④ 加快實施廚余垃圾分類收集進程,著重提高分類收集的質量。無論是堆肥、厭氧消化、加工制飼料,還是制取生物柴油,為了提高處理效果以及產品的質量,都必須保證進料的純度,盡可能減少異物含量。
參考文獻
[1]方戰(zhàn)強,吳堅,鮑倫軍.餐廚垃圾處置方法探討[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 73-77.
[2]徐棟,沈東升,馮華軍.廚余垃圾的特性及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科技通報,2011(1): 134-139.
[3]胡新軍,張敏,余俊鋒,等.中國餐廚垃圾處理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生態(tài)學報,2012,32(14): 4575-4584.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編.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4年[M].北京: 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4: 463.
[5]李榮平,葛亞軍,王奎升,等.餐廚垃圾特性及其厭氧消化性能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0,28(1): 76-80.
[6]王星,王德漢,張玉帥,等.國內外餐廚垃圾的生物處理及資源化技術進展[J].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2005,13(2): 25-29.
[7]CHO J K,PARK,S C.CHANG H N.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 and solid state anaerobic digestion of korean food wastes[J].Bioresource Technology,1995,5(2): 245-253.
[8]孫營軍.杭州市餐廚垃圾現狀調查及厭氧沼氣發(fā)酵可行性研究[D].杭州: 浙江大學,2008.
[9]林佶侃,肖本益.一種利用廚余垃圾常溫厭氧消化的方法: CN,101063152[P].2007-10-31.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73b8f4fd 595770d0a765dc258bbd46b9)&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一種利用廚余垃圾常溫厭氧發(fā)酵的方法&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 &ie=utf-8.
[10]KANG H JEWELL W J.Anaerobic plug flow reactor performance[J].Korean 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Enging,1990,12(1): 55-64.
[11]李俊濤,錢小青,趙由才.泔腳的厭氧消化處理可行性研究[J].上海環(huán)境科學,2003,22(9): 646-648,659.
[12]馬洪儒,林聰,張運真.城市垃圾處理技術應用探討[J].中國沼氣,2006,24(3): 36-39,42.
[13]韓濤,任連海.餐廚垃圾好氧堆肥工藝條件優(yōu)化[J].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2007,15(6): 28-29,33.
[14]呂凡,何品晶,邵立明等.餐廚垃圾高溫好氧生物消化工藝控制條件優(yōu)化[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1(2): 233-238.
[15]曹萍,陳紹偉.高溫好氧處理廚余的工藝研究[J].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1996(4): 14-19.
[16]席北斗,劉鴻亮,孟偉,等.廚余垃圾堆肥蓬松劑技術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3,3(3): 41-45.
[17]KWON S H,LEE D H.Evaluation of korean food waste composting with fed-batch operations i: using water extractable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tocw)[J].Process Biochemistry,2004,39(10): 1183-1194.
[18]HE Y,INAMORI Y,MIZUOCHI M,et al.Measurements of N2O and CH4from the aerated composting of food waste[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0,254(1): 65-74.
[19]NIJMEH M N,RAGAB A S,EMEISH M S,et al.Design and testing of solar dryers for processing foof waste[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1998,18(12): 1337-1346.
[20]郝東青,郝勇,范群,等.利用餐飲廢物生產蛋白飼料[J].環(huán)境保護科學,2003,29(3): 31-32.
[21]耿土鎖.高含水率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置對策[J].江蘇環(huán)境科技,2002,15(2): 24-25.
[22]金放鳴,曾旭,惲俊,等,餐廚垃圾水熱產有機酸制備環(huán)境友好道路融雪劑[C]∥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院第155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保定: 保定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2: 90-93.
[23]靳秋穎,王伯鐸.餐廚垃圾資源化技術進展及發(fā)展方向研究[J].環(huán)境工程,2012,30(S2): 327-330,531.
[24]曾憲興,宮本水,王富生.高壓蒸汽滅菌工藝處理餐廚垃圾[J].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2007,15(1): 55-56,59.
[25]任連海,聶永豐,劉建國,等.濕熱處理參數對餐廚垃圾脫水和脫油性能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2006(9): 1906-1911.
[26]李永青,易其臻,馮孝杰,等.餐廚垃圾熱風干燥過程特性及模擬[J].后勤工程學院學報,2012,28(3): 54-58.
[27]郭濤,朱華倫,杜蕾蕾,等.餐廚垃圾處理中油脂和水分的去除[J].糧油加工,2008(11): 71-73.
[28]昋永強.餐廚廢棄物油脂回收工藝及設備的研究與設計[D].寧夏: 寧夏大學,2014.
[29]寧娜,任連海,王攀,等.濕熱-離心法分離餐廚廢油脂[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11,24(12): 1430-1434.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X 799.3
文章編號2095 - 0020(2016)01 -0056 - 07
作者簡介:支琴(1979-),女,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能源資源管理,E-mail: simonezhi@sjtu.edu.cn
收稿日期:2016 - 0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