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著力改變藝術(shù)學習中的機械模仿與枯燥訓練,不以單純掌握專業(yè)知識技能為目標”,這是完全正確的。但在音樂教學實踐中也出現(xiàn)了偏差,尤以小學高段歌唱教學為甚。有的教師把必要的歌唱技能訓練活動等同于機械模仿與枯燥訓練,教學中花費過多的時間講歌曲的背景,討論對歌詞的認識與理解,幾乎把音樂課上成了思品課或是語文課,有的教師放棄對學生必要的專業(yè)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對學生諸如音準、節(jié)奏等問題視而不見,放任自流。
筆者根據(jù)《音樂課程標準》理念及音樂教育心理理論,在教學中實施有效歌唱教學,在歌唱技能訓練中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趣味訓練激發(fā)學生歌唱的興趣
1.歌唱常規(guī)訓練活動設(shè)計
學生入校第一節(jié)課起,就開始逐步接受歌唱常規(guī)的訓練,但是學生到了高年級,歌唱姿勢、歌唱狀態(tài)等總還是經(jīng)常需要教師提醒。為此,筆者設(shè)計了一些活動。例如在發(fā)聲訓練或是唱歌前,教師彈奏一組旋律:2/4 0123|4567|1050| 10‖起初,教師把此“聽旋律”活動作為提醒學生注意歌唱坐姿或站姿的一種手段,通過一段時間訓練,師生會把這樣的提醒作為一種互動手段,有時教師在歌唱前省略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們自己會用“啦”唱出這段旋律,并且快速進入歌唱狀態(tài)。又如教學中,學生坐得疲憊了,讓學生站起來,進行比賽活動:看誰的氣息長,誰能能保持住,通過師生的活動,不僅在玩中訓練呼吸,更活躍了課堂氣氛。課堂中,高段學生較關(guān)注師生間的互動,更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參與學習和活動,通過趣味性的歌唱常規(guī)訓練活動,學生意識到唱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他們把類似于這樣的常規(guī)訓練看成是一種游戲或是活動,極大程度地培養(yǎng)了興趣。
2.發(fā)聲訓練活動的設(shè)計
實踐中,筆者設(shè)計了一些發(fā)聲訓練活動:如訓練學生找高位置聲音的感覺時,讓學生聽教師用兩種不同的聲音位置說話,再通過互動,讓學生模仿、展示,使學生明白聲音的高位置是怎么發(fā)出來的,聽起來是怎樣的效果。這樣的訓練尤其受高段男生歡迎,當一些男生爭先恐后地上講臺試著高位置說話時,教室里頓時充滿了笑聲,連平時不愛開口唱歌的學生都覺得有意思。再如運用游戲式的輪唱練習進行唱歌活動,不但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相互合作所帶來的愉悅感,還能建立較好的“和聲感”??傊?,當學生在沉浸于趣味性的訓練活動中時,學生已經(jīng)完全不自覺地融入到歌唱技能的學習中,這樣的教學體現(xiàn)趣味性,學生喜愛,效果明顯。
二、靈活訓練促進學生歌唱的技能
1.選準教材歌曲靈活地進行技能訓練
由于課程的特點,我們不可能對每首歌都面面俱到地教唱,筆者通過抓住歌曲某方面進行技能訓練,并且持之以恒,取得很大的效果。每首歌曲通常有特定的技術(shù)含量,有的以情感表達為主線,有的以連音、氣息連貫為主要技能要求,還有的以彈跳音、斷音為要求等等。如:歌曲《同一首歌》可以作為連音、有氣息支持的歌唱技能訓練歌曲,要求學生用手指劃出連音線,在歌唱時每位學生都用手勢表示音的連貫,并且有氣息支持;《紅河谷》作為二部合唱體驗聲音和諧的重點歌曲;《小白船》作為二部合唱及表現(xiàn)力的重點訓練等等。
2.選擇合適的課外歌曲進行特定的技能訓練
小學高段學生的求知欲強,信息量大,接受能力強,教師可以補充一些深受學生喜愛的、有特定技術(shù)含量的歌曲進行技能訓練。比如古詩詞的朗誦、欣賞是樂感性訓練行之有效的方式。在五年級欣賞課中,通過藝術(shù)歌曲《春曉》的欣賞,讓學生感受音樂與詩句結(jié)合的完美貼切,通過古詩朗誦、復聽再到小聲哼唱,讓學生進行樂感訓練。在歌曲《紅蜻蜒》教學中先讓學生練習二聲部《月亮下山》練習,通過聲部配合均勻、力度表現(xiàn)有起伏,能獲得極佳的和聲效果,為歌曲教學奠定了基礎(chǔ)。
三、強化訓練滿足學生歌唱的成功感
1.精選歌曲進行完美表現(xiàn)的強化訓練
每學期各年級可以挑選一至兩首歌曲精心磨煉,通過強化訓練使學生盡可能體現(xiàn)歌曲的旋律美與歌詞美,在歌唱中獲得成功感。如教《同一首歌》,初學時采用先全體學生都學唱第二聲部,重點進行第二樂句及結(jié)束句個低音音準的訓練;第二課時進行二聲部歌詞教學,先對每一句歌詞進行咬字吐字糾正,做到字正腔圓,再進行二聲部歌詞練習,并通過看歌手蔡國慶與小熒星合唱團的演出視頻,激發(fā)學生的歌唱欲望,然后再提出呼吸、氣息、情感的要求,并對每一步要求強化訓練,同時對每一句作細致的評價。第三課時教學著重進行情感的處理,教師問學生:歌曲中你最激動的樂句在哪里?用什么力度來演唱、表達歌曲情感?用哪些不同的演唱形式合適?還能加上動作表演嗎?經(jīng)過熱烈討論后確定運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形式,并加上一些動作來表現(xiàn)這首歌曲。
2.根據(jù)歌曲表現(xiàn)要素進行強化訓練
教學中還可以根據(jù)歌曲的特點進行某方面的強化訓練。開學初,教師可以統(tǒng)籌安排整冊教材歌曲強化訓練的側(cè)重點,即部分歌曲注重音準的強化訓練,部分歌曲作為歌詞咬字吐字訓練,還有的進行強化情感處理等技能訓練。例如《小白船》、可以強化音準練習的歌曲,強化咬字吐字練習可以選《田野的召喚》等歌曲。筆者認為,富有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或靈動跳躍的歌曲都是進行個常訓練和體驗的好材料,并且通過一些輔助性動作能更快解決技能上的一些難點。選擇特別適合歌唱表現(xiàn)的歌曲作為重點學唱或訓練改變了以往單調(diào)乏味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體驗到歌唱的樂趣。通過強化性的訓練,能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充分享受歌唱的快樂,并在唱會歌的基礎(chǔ)上有了進一步的突破——唱好歌。
總之,歌唱技能訓練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審美能力的必要前提,教師應(yīng)充分挖掘?qū)W生歌唱的潛能,只有聲音越來越美,學生歌唱才會越來越快樂。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