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課題組研究的課題是古詩“想畫面,悟詩情”教學設計探究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我們的研究內容是:(1)古詩教學導入的有效性與目的性;(2)寫作背景的揭示方法自然,高效,適時;(3)古詩畫面,意境想象的高效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4)古詩情感朗讀扎實。高效的指導方法;(5)教師教學語言的準確性,豐富性,啟發(fā)性,引領性。
研究目的:(1)讓學生充分積累古詩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2)感受古詩文的深遠意境,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3)教會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4)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及鑒賞古詩文語言的能力;(5)繼承并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情感。
下面是三年級下冊《嫦娥》課堂教學實錄。
一、導入
教師出示幾組描寫月亮的詩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老師是想把月亮引出來,從而再把嫦娥引出來,表現(xiàn)出 老師導入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師:讀一讀,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是寫月亮的詩句。
師:是啊,讓我們帶著美的感情一起來讀這些詩句!
生:讀得很美!
師:你們動聽的聲音把月亮的主人召喚來了,相機出示嫦娥的圖片。老師和學生一起講嫦娥的故事。
師:嫦娥的故事千古流傳,那么在詩人筆下的嫦娥又是怎樣的呢?和學生一起走進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名詩《嫦娥》。
二、授課過程(解古詩意思)
生:自讀古詩,要求 讀準字音,畫出節(jié)奏。
師生共同:齊讀古詩,進一步把握古詩的節(jié)奏。
生:小組合作學習沒人翻譯一句古詩,其他人補充糾正時間五分鐘。
師:檢查小組討論結果,學生開始匯報,老師相機指導共同說詩句的意思。云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下靈藥,如今獨處碧海青天夜夜寒心。
師講解:云母屏風:以美麗的云母石制成的屏風。燭影深:燭影暗淡,表明燭已殘,夜將盡。長河:銀河。漸落:漸漸西沉。曉星:晨星。沉:落。
師:依舊按照剛才的四人小組的分工,每人匯報一句詩意,要求匯報時組員認真聽。
生:匯報。
師:讓同學再讀一遍古詩。
生:讀古詩。
三、悟詩情,想畫面
師:是啊,嫦娥生活的月宮,室內燭光越來越暗淡,云母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暗影,越發(fā)顯出居室的空寂和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長夜獨坐中黯然心境。室外,河逐漸西移垂地,牛郎織女隔河遙望,本來也許可以給獨孤室的不昧著帶來遐想,而現(xiàn)在這一 派銀河即將消失。那點綴著空曠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無言地陪伴著一輪孤月,也陪伴著永夜不寐者,現(xiàn)在連這最后的伴侶也行將隱沒。那么,室內又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問同學們看見了什么?這樣的畫面給人一種什么感受?
四、知作者,知背景
師:其實啊,不只有嫦娥,還有一個人和她有一樣的感受,讓同學們猜是誰?
生:作者李商隱。
師:相機介紹作者及背景?;叵朐娙说囊簧?,20歲考取進士,原來也有很大的政治思想抱負,但一生卻被政派別和感情的痛苦糾纏,妻子英年早逝,留下孤獨寂寞的他,造成他憂郁傷感的性格。雖然處境不同,天上人間,但心境遭遇卻一樣,正因為同病相憐,才寫出這樣的詩。寫作背景的揭示方法自然,高效,適時
五、升華,鞏固
師:同學們讀得好,想畫面,想象力如此豐富又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艱巨的任務,完成一首小詩:冰涼的( )幽暗搖曳的( )濺落的( ) 下沉的( ) ( )的月宮( )的嫦娥( )的心
整首古詩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指導的高效,感情朗讀扎實,教師的教學語言準確,豐富富有啟發(fā)性和引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