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比畫風》這一課是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三年級漢語下冊的第三課。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小貓,小狗,小猴一起畫風時遇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即“誰能畫風”
。是小貓首先動腦筋想出了辦法,最后還是三個小動物合作,用不同景物的變化描繪出了風的樣子。本課我們要組織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課文中三個小動物的思想感情。去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xié)作的精神;想出不同的畫風的辦法。本課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要勤于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動腦筋、善于合作、敢于創(chuàng)新。
二、說教學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能理解課文內容;3.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風,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回答問題并利用多媒體教學理解課文內容。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懂得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并且學生會勤于觀察生活、遇事動腦、善于合作、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新課程標準提出:科學的設計教學內容,要緊緊抓住情感要素,發(fā)覺課文的內涵,增強學生的參與性,感染學生情緒,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培養(yǎng)學生具有豐富情感內涵的精神境界。
因此,我指定本課的重點是:能夠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培養(yǎng)學生動腦想像能力,激發(fā)熱愛大自然、勇于求知的興趣。
(四)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作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他們的個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把他們的潛能很巧妙地牽引出來,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和氛圍,讓學生能生動的學起來?!侗犬嬶L》這一課,重點僅在于讓學生了解三個小朋友是怎樣動腦筋畫風的,以及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意識。故而我在這堂課中選用了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讀書體會的教學方法。通過觀察圖片理解課文內容,然后再通過小組分角色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做到有感情朗讀。最后,讓學生大膽思維:你還可以怎樣畫風?并放手讓學生自己參與的方式。這一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對課文理解更深,效果更好。在動手、動嘴、動腦中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為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培養(yǎng)他們的漢語表達能力。
學法: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領悟”
是我教學這堂課文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我班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讓學生用自主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達到營造主動、互動、合作和生動的課堂學習氛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智慧。
教具:多媒體課件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謎語導入.學生喜歡動腦筋,對猜謎語非常有感興趣,所以我先猜謎語導入 討論:風看不見,摸不著,能畫出來嗎?怎么畫?
(二)學習朗讀課文
1.板書課題,齊讀三遍。2.老師范讀課文。范讀是低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通過范讀,不僅培養(yǎng)孩子傾聽能力而且提高朗讀能力。3.領讀課文。4.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在小貓的話下面畫橫線,在小狗的話下面畫波浪線,在小猴的話下面話雙線。5.在小組中分角色朗讀課文。6.分別請兩個小組的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
1.在大屏幕上出示三個小動物畫的畫,通過觀察,體會來引導學生理解;2.討論問題。我共設計了7個問題。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3.講解句型:……都……;4.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風的圖片,讓學生明白還有很多畫風的方法;5.老師總結并給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四)擴展練習
1.讓學生自己動手畫風。2,展示學生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