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非誠勿擾》播出后,人們見識到了“征婚廣告”的魅力。其實征婚廣告在世界上早就出現(xiàn),已經(jīng)有300多年的歷史了。但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里,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連自由戀愛都被視為恥辱,更別說征婚了。新中國成立后,反對包辦婚姻,提倡自由戀愛,但人們還是很難接受征婚這種現(xiàn)象。直到改革開放前,國內(nèi)還沒有人敢去吃“征婚”這只“螃蟹”。
1981年1月8日,人民日報社主辦的《市場報》刊登了新中國第一則“征婚”廣告,標題為“求婚”,全文共68字:
“求婚人丁乃鈞,男,未婚,四十歲,身高一米七。曾被錯劃為右派,已糾正?,F(xiàn)在四川江津地區(qū)教師進修學院任數(shù)學教師,月薪四十三元五角。請應(yīng)求者,來函聯(lián)系和附一張近影?!?/p>
四川江津教師進修學院是今重慶文理學院的前身,丁乃鈞是這所學校的數(shù)學老師。我(即本文作者)后來曾在這所學校任教,從與丁乃鈞共事過的一些老師那里聽了不少關(guān)于他的軼聞趣事。
丁乃鈞其人
丁乃鈞1941年出生在江蘇淮安,1958年從南京地質(zhì)學校(中專)畢業(yè)后,分配到成都地質(zhì)學院(今成都理工大學)當實驗員。一年后,他剛滿18歲就在“反右”運動中被劃為“右派”,開除公職,送到西昌、永川等地“勞動教養(yǎng)”。在永川茶場三大隊勞教時,與江津教師進修學院被打成“右派”的幾位老師相識。1979年獲得平反,落實政策后,調(diào)到四川江津地區(qū)教師進修學院任教。
在當“右派”的20年里,丁乃鈞受盡了磨難,也耽誤了婚姻,但他是一個心胸寬廣、又有些特立獨行的人。他多才多藝,愛拉胡琴,愛唱京戲,愛跳舞。當時,在教師進修學院,男女學生如果沒有戀愛關(guān)系,連手都不敢牽,他就教學生抱著板凳跳交誼舞。
因為他戴了多年“右派”帽子,自己的婚姻大事一直很難解決。獲得平反后,周圍曾有一些熱心人紛紛幫忙介紹,他也多次相親,但始終沒有找到令自己滿意的人。他曾經(jīng)看上過當時四川電視臺的一位美女播音員,并冒昧地寫過一封求愛信。播音員把這封信轉(zhuǎn)寄到永川教育局,丁乃鈞受到訓斥,說他“不知天高地厚”、“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征婚廣告”引起全國轟動
丁乃鈞到江津地區(qū)教師進修學院后,有兩個最大的心愿:一是找個適合的對象;二是調(diào)回江蘇淮安老家定居。他相親、求愛無果,就突發(fā)奇想,鼓足勇氣給人民日報社主辦的《市場報》寫了一封介紹自己的長信,在信的結(jié)尾提出刊登“征婚廣告”的要求。
當時,《市場報》的編輯趙立崑收到丁乃鈞的信件后,先是吃了一驚,但是看到如此別出心裁的廣告,不禁喜上眉梢。在征得了編輯部主任林里的同意后,趙立崑冒著風險,破天荒地在1981年1月8日的《市場報》上刊登了這則“征婚廣告”,同時刊登了丁乃鈞戴著眼鏡的照片。
在報刊上登廣告,是要花錢的,但《市場報》這次網(wǎng)開一面,未收丁乃鈞任何廣告費,破格支持他這種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新生事物”。
《市場報》的編輯沒有想到,這則征婚廣告刊出后,各種報紙、雜志競相轉(zhuǎn)載。一時間,“丁乃鈞”這個名字迅速傳遍全國。
與此同時,人們對他的這一舉動展開了一場討論:多數(shù)人支持他,認為他膽子大,很新潮,敢于敞開心扉,獨樹一幟;也有人批評他,說他“破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污染社會主義道德風氣”。
后來,新華社又用英文電稿轉(zhuǎn)發(fā)了這則征婚啟事,丁乃鈞又成為世界各大通訊社報道的對象。英、美一些媒體評價說,他的征婚啟事是中國民眾“沖破思想禁錮走向解放的典型”。對這些議論,丁乃鈞并不在意,就像什么事也沒發(fā)生一樣。
“征婚廣告”給他帶去兩段婚姻
很快,丁乃鈞的征婚啟事有了回音。據(jù)悉,至少有270多位姑娘給他寫了信,其中有一位內(nèi)蒙古姑娘,還千里迢迢地趕到四川,但不巧當時他已回江蘇老家探親。在這些來信中,丁乃鈞看中了一位家在吉林的姑娘。兩人后來通過書信來往,產(chǎn)生了感情。1981年底,兩人在四川結(jié)婚。
然而,這段婚姻并沒能維持多久。兩地分居兩年后,丁乃鈞帶著妻子回到了江蘇。他被安排在縣城的一個教師進修學校任教,妻子則在一個商校任教。但是,妻子一直向往去南京那樣的大城市生活,丁乃鈞卻給不了她。兩人最終只好離婚。
丁乃鈞的第二次婚姻也和征婚廣告有關(guān)。第一次婚姻結(jié)束幾年后,丁乃鈞在一則女方征婚廣告中結(jié)識了第二任妻子。但兩人結(jié)合后沒多久,她又要與前夫復婚。丁乃鈞理解她的想法,兩人于是平靜地分了手。
1991年,在學生的牽線搭橋下,丁乃鈞與一位比他小30歲的姑娘結(jié)了婚。他們的年齡差距不小,但在生活上卻十分合得來,有共同的興趣和話題。如今,他們的女兒已長大成人。
現(xiàn)在,丁乃鈞已經(jīng)退休。他在散步時,不經(jīng)意間就能看到一家婚姻介紹所;看電視時,隨時都可能“碰”上一檔婚戀節(jié)目;翻看報刊時,滿眼都是征婚的廣告……他知道,對現(xiàn)在的中國人來說,“征婚”二字早已見慣不怪。每到此時,他都會想起1981年自己的那次“沖動”,以及它給中國大地帶來的沖擊。不過,丁老現(xiàn)在的生活很平靜,他希望自己不要因為那件事而受到打擾,只想與家人平淡而幸福地過日子。
(摘自《龍門陣》2012年第6期,譚定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