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關工委
“四有”組合拳 提升革命傳統(tǒng)教育
六安市關工委
老紅軍戴清和孩子們交流
安徽省六安市是大別山革命老區(qū),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有30萬英雄兒女為國捐軀,涌現(xiàn)出108位共和國開國將軍,目前在冊的革命遺址500余處。悠久、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豐厚的紅色資源,是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生動、最實際、最有說服力的教材。在總結過去經(jīng)驗和不足的基礎上,我們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打造了全方位提升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四有”組合拳。
學習有教材。為了編寫適合青少年閱讀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讀物,我們與市黨史研究室聯(lián)合,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著手編寫《紅色精神代代傳——六安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簡明讀本》。讀本力求做到歷史過程簡明扼要,歷史事件翔實準確,歷史故事真實生動,歷史結論準確明晰,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一本受歡迎的紅色文化讀物。市委得知后,積極解決出版費用。
宣講有隊伍。我們物色了多名政治素質(zhì)好、理論水平高、宣講能力強的退休干部、教師,成立“市關工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團”進行宣講。僅去年一年,就在中小學開展了11場宣講活動,受教育學生達3萬余人。有著40多年教齡的宣講團成員魏先根一次在皖西中學為1200名高一學生作報告,他聯(lián)系當前社會現(xiàn)象和學生實際的深刻剖析,引用烈士、科學家名言、警句、故事的開導,使同學們思想受到震撼。在一個小時的宣講中,大家自發(fā)鼓掌10多次。
教育有基地。我們和宣傳部、教育局、民政局經(jīng)過調(diào)研和認真篩選,在全市選定了9個基地作為全市革命傳統(tǒng)教育示范基地,出臺了《關于做好六安市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建設和使用工作的意見》,并舉行了隆重的授牌儀式。舒城縣新四軍四支隊紀念館聘請5名老同志為宣講員,一年來向3000多名中小學生進行宣講教育。六安一中等25所學校師生、45家市直單位和35家縣直單位組織職工來基地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
活動有效果。市“五老”先進個人、83歲的離休干部戴清,近4年來,在市關工委的組織安排下,以《激情的歲月,殷切的希望》為題,在全市417所學校,作革命傳統(tǒng)教育報告422場,聽講的中小學學生達20多萬人。他以飽滿的激情講述自己和戰(zhàn)友在淮海戰(zhàn)役中出生入死、英勇作戰(zhàn)的故事,贏得會場一片掌聲,走后一片贊聲,使青少年們領悟到革命勝利來之不易,今天要百倍珍惜幸福生活。他在各地作報告,不接受招待,不要單位派車接送,不給學校增加負擔,食宿、車費自理,受到廣大師生的贊揚。皖西學院師生贊道:“激情歲月燃燒愛國宏愿,殷切希望延伸青春未來。革命傳統(tǒng)植根立德樹人,繼往開來筑夢民族復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