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山海
紅色靖江 激情澎湃
宋山海
江蘇省靖江市是江中平原的一座小城,是長江“龍頸”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靖江境內紅色資源豐富,對青少年開展“兩史”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靖江市各級關工委以紅色文化為主線,搭建平臺,在青少年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兩史”教育,取得明顯成效。
讀紅色書籍。全市各中小學校利用“國旗下講話”和校園廣播電視臺,以由“五老”進行導讀,引導學生進行通讀的方式,讓紅色書籍走進校園,走進孩子們的心田。市實驗學校利用課間操時間,堅持每日學“兩史”雷打不動,一本本紅色書籍讓學生增長知識,銘記歷史。
講紅色故事。全市各校、村、社區(qū)乃至家庭普遍掀起了講紅色故事的熱潮。在城東小學,校關工委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講紅色故事大賽,經過層層篩選,每班挑出優(yōu)秀選手參加學校的比賽。比賽時,小選手們個個精神飽滿,熱情洋溢,神態(tài)自然大方,感情真摯樸實,生動地演繹了《小英雄雨來的故事》《朱德的扁擔》《雞毛信》等一個個經典故事。西來中心校開展了“我講‘兩史’中的英模人物”活動,李大釗、聞一多、楊靖宇、王杰、王進喜等人們所熟知的人物,經同學們聲情并茂地講述,一個個栩栩如生。馬橋鎮(zhèn)侯河村關工委的“五老”深入校園與青少年共同追憶“長征路上的故事”?;顒又?,“五老”結合自身經歷給孩子們講紅軍長征的艱難困苦和經歷的一段段令人驚心動魄的故事,學生們聽得動情動心。
訪紅色故里。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和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全市不少社區(qū)(村)關工委組織青少年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尋訪活動,讓青少年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靖江第一塊紅色根據(jù)地普濟庵等紅色遺址,孩子們聽介紹,看實物,從心底里發(fā)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呼聲。市關工委組織200名小記者聯(lián)合《關心下一代周報》社開展“‘兩史’浸潤心田‘加油’面向未來”夏令營活動,通過參觀、尋訪、體驗等形式寫出真情實感的報道文章,讓小記者們真正成為“兩史”教育的參與者、實踐者、宣傳者。以烈士浦利珠命名的利珠村,自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現(xiàn)在發(fā)展成為文明富裕的“雅橋”村。孩子們來到這里,親身感受到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靖江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
西來中心校關工委利用德育碑廊向學生講“兩史”
演紅色節(jié)目。為了展現(xiàn)孩子們的學習成果,“五老”和各學校的教師一同指導孩子們把成果轉化為自編自演的文娛節(jié)目。市城中小學組織參加活動的百名小小書法家,在廣場上,書寫“‘兩史’哺育后代、黨恩滋潤童心”12個字,表達了孩子們心中對黨、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濱江新區(qū)關工委組織學生分別到馬洲公園、牧城公園和7個新社區(qū)開展“隨手拍”攝影活動,謳歌整個靖江的變化。市關工委利用新媒體,以“學黨史國史、做‘三愛’少年”為主題,開展網(wǎng)上知識競答、征文比賽、隨手拍作品征集,激發(fā)了孩子們對知識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