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關工委
堅持三個依托 傳承雷鋒精神
鄭州市關工委
中原區(qū)伏牛路第四小學校外輔導員喬安山、陳雅娟捐贈雷鋒像
近年來,河南省鄭州市關工委堅持依托“五老”、各級關工委,積極開展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活動,努力營造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形成人人踐行雷鋒精神、個個“爭做雷鋒式青少年”的生動局面。
依托“五老”興文化家園,發(fā)揮“傳、幫、帶”作用?!拔謇稀笔俏沂懈骷夑P工委多年來對青少年開展行之有效的關愛和教育活動的重要力量。市“五老”報告團常年堅持把宣講雷鋒事跡和本地道德模范人物事跡,弘揚雷鋒精神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信念作為主要內容,貼近青少年實際,精心編寫報告,與教育等相關部門協(xié)同制定宣講計劃,充分發(fā)揮報告團的宣講、動員、教育作用。同時,通過組織廣大“五老”組成“雷鋒團隊”、宣講團等進學校、進廠礦、進企業(yè)、進社區(qū)、進農村,探索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爭做雷鋒式青少年”活動新模式,讓青少年能夠更多地接受雷鋒精神的熏陶。
在學習雷鋒精神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的、鄉(xiāng)土的榜樣更能將學雷鋒活動生動化、生活化、情景化,更易于激發(fā)廣大青少年的學習認同與情感共鳴。82歲的段希超,是中牟縣關工委報告團成員,他50年堅持做一件事---學雷鋒。1962年5月,段希超在湖北江漢師范學院任教時看到解放軍報刊登了雷鋒同志先進事跡,就帶領學生學雷鋒。1978年10月退休后,回到河南省中牟縣又被姚家鄉(xiāng)中心學校和姚家鄉(xiāng)團委聘為少先大隊和少先隊員總輔導員,講雷鋒故事,教唱“學習雷鋒好榜樣”歌曲,傳播雷鋒精神。1992年4月又成為中牟縣關工委報告團成員,專門報告雷鋒的先進事跡,到學校作報告達148場,聽雷鋒先進事跡報告的師生達14多萬人次。
依托各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發(fā)揮主陣地作用。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始終堅持把學雷鋒活動與青少年學生成長結合起來,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分層次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主題教育活動,把“爭做雷鋒式青少年”活動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廣泛開展爭創(chuàng)“雷鋒學?!薄袄卒h班級”“雷鋒團隊”“雷鋒小組”“雷鋒式學生”“雷鋒式少年”等,開展學雷鋒主題班日、主題隊日、主題團日等活動,組織學生讀一本書、講一個故事了解雷鋒事跡,通過開一次班會、寫一篇心得感受雷鋒精神,通過做一件好事、參加一次志愿服務開展學雷鋒實踐。通過讀、講、寫、唱、演、做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推動學雷鋒活動多樣化、常態(tài)化。堅持把學雷鋒活動與課堂教育教學結合起來,在中小學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理論課和語文、歷史等各門課程中融入雷鋒精神;堅持把學雷鋒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志愿服務活動結合起來,引導青少年學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自覺在孝老敬長、行為養(yǎng)成、互幫互助、促進學習等方面弘揚和踐行雷鋒精神,使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成為一種新風尚。
中原區(qū)伏牛路第四小學作為我市的“雷鋒學?!?,把學雷鋒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五、四、三、二、一”模式?!拔鍌€紀念日”:3月5日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紀念日、4月5日清明節(jié)、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紀念日、10月10日雷鋒擔任校外輔導員紀念日、12月18日雷鋒生日。每個紀念日學校都要組織相應的文化教育活動?!八膫€一”:新生走進校園的第一天,輔導員老師就把他們帶到雷鋒塑像前,認識雷鋒叔叔,了解校名來歷;入學第一周,新生要參觀學校的學雷鋒展室,了解雷鋒的生平事跡和學校的發(fā)展歷程;入學第一個月,要像雷鋒叔叔那樣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參加自我服務勞動和社會公益勞動;第一學年,要觀看有關影視資料,進一步認識雷鋒精神?!叭殹保豪卒h生前留給少先隊員的針線包、儲蓄盒和節(jié)約箱,讓他們成為學校弘揚雷鋒精神、對學生進行艱苦樸素教育的傳家寶?!皟身椈顒印保骸罢f給雷鋒叔叔的悄悄話”是讓孩子們把想不開的事情寫在卡片上,投到“悄悄話”信箱里;“續(xù)寫雷鋒日記”是引導孩子們把雷鋒叔叔作為自己的人生楷模。一個“一”:“每年一個主題教育活動。”學校每年都有針對性地進行貫穿全年的主題文化教育活動,如愛心在身邊、微笑進課堂、和諧求發(fā)展、快樂對人生,爭戴雷鋒章、爭做快樂人等。這些文化教育活動,使學雷鋒教育融入到學校德育工作的全過程、全領域。
依托各級關工委,發(fā)揮組織引導作用。各級關工委在開展學雷鋒活動中,充分發(fā)揮組織引導作用,把“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主題教育活動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引導廣大青少年弘揚傳統(tǒng)文化。在家庭,開展“感恩父母、體驗親情”活動,孝順父母、尊敬長輩,主動分擔家務,養(yǎng)成健康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在學校,開展“互助友愛、美德校園”活動,同學之間結對互助,互學互愛,知禮儀、重禮節(jié);在社會,開展“關愛他人、愛心奉獻”活動,為孤寡患病老人、殘疾人和軍烈屬提供服務,積極投身社區(qū)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等,使他們從懂得感恩入手,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二七區(qū)關工委聯(lián)合有關部門,在全區(qū)小學中開展少先隊“學雷鋒、微公益、微服務”活動,共成立了36支志愿服務隊,在未成年人中營造了“人人學雷鋒、天天做雷鋒、時時有雷鋒”的良好氛圍,真正把雷鋒精神滲透到言行中去,使雷鋒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