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遺傳學讓癡呆癥老鼠不健忘
英國《經濟學人》 3月19日
普通老鼠能輕松想起自己把食物藏在何處,但通過基因工程改造使老鼠患上癡呆癥后,它們就會變得健忘,兩個月后,老鼠大腦里就充滿了β-淀粉樣蛋白,這種蛋白在阿爾茲海默癥晚期患者中也存在。不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用光遺傳學技術,成功地幫助癡呆癥老鼠保存了記憶。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一種無害病毒注射到7個月大的癡呆癥老鼠大腦的齒狀回區(qū),該區(qū)域是海馬體內幫助存儲害怕記憶的一部分。病毒含光敏感通道的基因,產生的光敏感蛋白能在被病毒感染的神經元細胞膜上形成通道,研究人員用光纖植入老鼠大腦來刺激感染的神經元。隨后進行記憶測試,老鼠被放在盒子里,并給它的腳進行微小電擊。為了使癡呆癥老鼠保持對電擊的記憶,研究者用100赫茲的藍光照射其齒狀回區(qū),誘導長時程增強作用(學習記憶的神經基礎)。之后老鼠連續(xù)6天待在盒子里不動,表明它們能記住電擊感受。該實驗證明,記憶若被正確保留在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的大腦里,以后就可能通過類似試驗恢復這些記憶,這對全球4000多萬個阿爾茲海默癥患者也許是福音。當然,該技術仍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