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茫
上世紀20年代,趙元任夫婦由法國馬賽回國,途經(jīng)香港。港人慣用英語和廣東話,通曉國語的不多。他們碰上的一個店員,國語就很糟糕,無論趙元任怎么說他都弄不明白,趙很無奈。
誰知臨出門,店員用濃重的廣東話奉送他一句:“我建議先生買一套國語留聲片聽聽,你的國語實在太差勁了。”趙元任問:“那你說,誰的國語留聲片最好?”“自然是趙元任的最好了?!壁w夫人指著先生笑日:“他就是趙元任。”店員憤憤:“別開玩笑了!他的國語講得這么差,怎么可能是趙元任?”
由于語言天賦高,趙元任到了世界任何地方,當?shù)厝硕颊J他做“老鄉(xiāng)”。二戰(zhàn)結束后,他到法國參加會議。在巴黎車站,他對行李員說巴黎土語,行李員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于是感嘆道:“你回來了啊,現(xiàn)在可不如從前了,巴黎窮了。”后來,他來到德國柏林,用帶柏林口音的德語和當?shù)厝肆奶?。鄰居一位老人對他說:“上帝保佑,你躲過了這場災難,平平安安地回來了?!?/p>
1981年5月21日,趙元任應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之邀,回國錄制國際音標。錄制時,他發(fā)了400多種元音、輔音和聲調,連非常細微的差別都十分確切,發(fā)音辨音能力與他在30年代時一樣。在座者無不驚訝,非常欽佩。
(黃粱摘自《人民政協(xié)報》2015年11月5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