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元亮+王孝家
朝陽似火,霞光萬道,映照得鄒東山區(qū),五彩紛披,燦若錦繡。環(huán)顧眺望,峰巒連綿,群山環(huán)抱,林木蒼翠,青山碧水閃著金光,群山、田野、城鄉(xiāng)、河流、樹木充滿著生機。
在齊魯大地的孟子故里——鄒城市田黃鎮(zhèn)境內有一座山,名叫圣土山,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蕞爾小山,過去荒山禿嶺、怪石嶙峋。山下有一個小村莊,其名曰:棲駕峪村。相傳,唐王李世民東征討伐薛剛反唐時,在此安營扎寨而得名。但是,棲駕峪的名氣遠不止這些,在這里曾發(fā)現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址,出土過精美的銅器制品。東周和西漢時期的墓葬群就在附近,又稱寺頂子遺址。1985年,該遺址被濟寧市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又被列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這里的山水孕育了古老的歷史文明,人們世代堅守著這里的山、這里的水,守望著養(yǎng)育他們的土地。
有一天,他們發(fā)現山外的世界真精彩,開始埋怨與他們世代為伍的貧瘠的大山,開始以渴望凝重的目光審視世代人為之皈依的那種安貧樂道的信仰和圭臬,何時才能甩掉這沉重的包袱,象城里人一樣過上幸福的日子?于是,人們有了美好的夢想,盼望有一個人帶領他們實現這個夢想。盼了一年又一年,這個人終于盼來啦,他就是本文主人公馬傳勝。馬傳勝圓了他們心中的夢。
棲駕人樂在心頭
2016年3月的一天早晨,陽光爛漫,春色怡人,我們驅車在通往田黃鎮(zhèn)的公路上,在車內,我們欣賞著車窗外的遠山近水。當汽車駛進田黃境內,令人眼前一亮,棲駕峪村到了。
我們站在山崗上向棲駕峪望去,棲駕峪村掩映在青山綠水中。村前公路,兩邊的景觀路燈為村莊增添了幾分美麗,村里道路寬闊整潔,路邊的花草樹木高低相間,一排排庭院式的別墅樓寬敞明亮,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讓人產生無限遐思,那種田園牧歌式的心情油然而生。往昔的破墻爛瓦、柴門草房、煙薰火燎、污濁瘴氣……已成為村民苦澀的記憶。
一條筆直小河由西至東從村中穿過,清澈的河水成了村中的一道風景;小河兩岸垂柳裊娜,玉帶橋跨河而過,河道用石頭砌壘鋪就,清水汩汩流動,游魚追逐戲耍;也許是為了村民的安全,兩岸用石雕的欄板防護起來。欄板上雕刻的圖案更是豐富多彩,如“連年有余”、“竹報平安”、“喜鵲鬧梅”、“梅蘭竹菊”等,眾多的圖案相互交替著,這些景觀都給村子增添了姿色,喬遷的喜氣在村里彌漫著,人們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漫步在棲駕峪村,只見村民走出家門,三五人聚在一起,或打牌娛樂、或散聚閑聊,孩子們歡叫奔跑,老人們拄杖倚樹暢談,一副其樂融融的畫面呈現在眼前。這個被貧窮所困的小村莊,短短四年間就發(fā)生了巨變,一戶一幢的170平方米的庭院樓房,太陽能、熱水器、天然氣管道都已入戶,農民收入在年年增長,他們和城里人一樣享受著社會的現代文明,曾經的夢想已變成現實。
在棲駕峪村,我們見到了村民曹思安,說起村莊的搬遷改造,他說出了心里話:“新農村建設太好啦,一開始,我還懷疑,這事能成嗎?沒想到,夢想成真啦?,F在的新房子又寬敞又亮堂,我雖然交了幾萬塊錢,要按現在的標準,我自己都蓋不起來。”
說起村里的變化,人們喜上眉梢,樂在心頭。村民馬全軍更是感慨萬分,他向我們講述了過去的感受:“以前我家的房子是三間石頭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風,那時候,我在淄博打工,逢年過節(jié)都不愿意回來?,F如今,寬敞明亮的樓房,太陽能、熱水器、閉路電視,哪一樣都不比城里差。我們的生活如今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p>
“俺從心里佩服他”
在鄒城市的田黃鎮(zhèn),只要一提起棲駕峪村的黨支部書記馬傳勝,無人不知。在他的帶領下,棲駕峪村由原來的亂子村、貧窮村,變成全市聞名的文明村、富裕村。馬傳勝是明星級的人物,他在眾多的村支部書記中脫穎而出。我們慕名采訪了馬傳勝。
馬傳勝四十出頭,身材魁偉,英俊臉龐,說話簡潔,辦事果斷利索,給人一種充滿朝氣和平易近人的感覺。
1998年,馬傳勝高票當選為棲駕峪村村委會主任,時隔不到一年,他又被全村黨員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那一年,他二十五歲。上任后,他嚴格要求自己,一心為民,公而忘私,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2004年,他被田黃鎮(zhèn)政府聘為鎮(zhèn)長助理。
村民贊揚他,是因為他有一顆赤誠的心,他勤勤懇懇、默默耕耘、開拓創(chuàng)新,他是造福大眾的共產黨人。
村民贊揚他,是因為他全心全意地為村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他是一心為民的共產黨人。
村民贊揚他,是因為他甘為孺子牛,強村富民立功勛,他是勇挑重擔的共產黨人。
每個人都有追求,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人生價值的實現,馬傳勝的人生追求、價值實現就是和群眾的利益連在一起,他用心為群眾辦實事,用情為村民謀福利,用實際行動印證了共產黨員的高尚品德。
艱難困苦,方顯英雄本色。幾年來,馬傳勝以敏銳超前的思維、抓鐵留痕的作風、埋頭苦干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韌勁,在村黨支部書記的位置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也受到了上級黨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他先后被田黃鎮(zhèn)黨委、政府評為“人民滿意公仆”、“優(yōu)秀共產黨員”、“十佳村黨支部書記”;被濟寧市政府評為“百佳文明家庭”。他是鄒城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濟寧市第十五屆、第十六屆人大代表。2015年5月,他又被濟寧市政府評為“勞動模范”。
在棲駕峪村,人們提起馬傳勝,都稱他為年輕的老支書,總是贊不絕口,有說不完的話。村民李憲娥的話道出了村民的心聲:“今年我都六十多歲了,我雖說是一個家庭婦女,不會說道,要說馬書記,那真是干實事的人,把俺這窮村發(fā)展到現在這樣,過上了城里人一樣的日子,讓我們住上了樓房,獨門獨院,比城里人住的還好,為村的發(fā)展操了很多心,受了很多難。他是一個好書記,俺從心里佩服他?!?/p>
醒來的棲駕峪人
要說這棲駕峪,名氣還真夠大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大發(fā)展的時期,棲駕峪的村辦企業(yè)——明膠廠應運而生。這在鄒東山區(qū),也曾經轟動一時。由于項目選擇失誤,生產經營不當,明膠廠以破產而告終。破產后的明膠廠給村里帶來了130多萬元的債務,村里人均600多元,對于貧窮的山區(qū)村民來說,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村民長年上訪,有的人一個月曾3次到北京,還有人成了“上訪專業(yè)戶”,棲駕峪也以上訪村而聞名十里八鄉(xiāng)。貧窮加混亂,這不光彩的名氣,讓棲駕峪人在外村人面前也矮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