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華
【摘要】 目的 觀察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患者行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63例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患者, 按照治療時所用方法不同分成研究組(34例)和對照組(29例)。研究組患者采用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放性手術治療, 比較兩組手術指標及肢體恢復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VAS評分均少于對照組, 且單下肢機能恢復率、雙下肢機能恢復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患者行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良好, 具有創(chuàng)傷小、預后效果較好等優(yōu)點, 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 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微創(chuàng)手術;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40
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屬于骨質疏松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 我國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 臨床多采用開放性手術治療, 但由于開放性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 恢復較慢[1]。本院應用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 獲得滿意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擇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63例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患者臨床資料, 按照治療時所用方法不同分成研究組(34例)和對照組(29例)。研究組患者中男22例, 女12例, 年齡58~72歲, 平均年齡(56.40±5.60)歲;受傷原因:9例交通傷, 7例摔傷, 6例壓砸傷, 無誘因骨折1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 女10例, 年齡59~76歲, 平均年齡(57.80±7.80)歲;受傷原因:8例交通傷, 6例摔傷, 6例壓砸傷, 無誘因骨折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P>0.05)。
1. 2 方法 研究組采取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 處仰臥位后在C臂X線機找準患者的病椎, 將病椎作為中心調節(jié)手術床和墊子, 使得骨折椎體伸長, 并采用手法幫助復位, 局部麻醉后經(jīng)皮通過椎弓根外穿刺嵌入到傷椎椎體中前1/3的靠近椎體邊緣處, 待球囊擴張后調好CPC, 黏滯度呈牙膏狀后再注入到骨折椎體中, 術后2 d指導下床活動。對照組患者采用開放性手術治療, 術后3周指導佩戴支具下床活動。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指標, 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及疼痛程度(VA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單下肢機能恢復及雙下肢機能恢復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研究組手術時間為(38.10± 4.23)min, 術中出血量為(23.58±4.12)ml, VAS評分為(2.44± 1.32)分;對照組分別是(93.01±9.46)min、(397.22±80.45)ml、(2.49±1.38)分, 研究組手術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恢復情況比較 研究組單下肢機能恢復率29.41%(10/34), 雙下肢機能恢復率44.12%(15/34);對照組單下肢機能恢復率6.90%(2/29), 雙下肢機能恢復率10.34%(3/29), 研究組單下肢機能恢復率、雙下肢機能恢復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頑固性背痛、腸胃功能障礙以及椎體高度丟失, 不僅影響生活質量, 還是導致老年患者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2]。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38.10±4.23)min、術中出血量為(23.58±4.12)ml, VAS評分為(2.44±1.32)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93.01±9.46)min、(397.22±80.45)ml、(2.49±1.38)分, 且研究組患者單下肢機能恢復率29.41%、雙下肢機能恢復率44.12%均高于對照組6.90%、10.34%(P<0.05), 表明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較傳統(tǒng)開放性手術創(chuàng)傷更小, 可以促進患者肢體機能康復。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名稱為經(jīng)皮椎體后凸形成術, 是一種新型骨水泥灌注填充固定方法, 主要是通過將骨水泥與生物材料經(jīng)椎弓根或直接注入到椎體中, 從而提高患者的椎體強度及穩(wěn)定效果, 防止發(fā)生椎體塌陷, 改善患者的椎體功能, 另外該手術不需做較大切口, 操作過程簡單, 因此創(chuàng)傷較小, 手術時間短, 術中出血量小, 患者的疼痛感也更為輕微, 利于術后患者肢體功能恢復[3]。微創(chuàng)手術過程若患者需進行上肢輸血, 則應確保患者的上肢伸展<90°, 避免患者出現(xiàn)手臂神經(jīng)受損;在輸血過程中需密切觀察患者脈搏的變化情況, 若患者輸血體位不正確則立即糾正, 改善供血情況;患者若采取俯臥位進行手術, 則應該在患者的腹部兩側及鎖骨下方分別放一個軟枕, 避免腹部直接接觸到場面, 從而確?;颊吒辜〖皺M隔可以正常運動[4, 5]。關于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并發(fā)癥情況, 需重新制定方案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 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患者行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效果良好, 手術創(chuàng)傷小, 患者疼痛程度輕微, 肢體功能恢復情況良好,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劍峰, 寧錦龍, 岑定善.胸腰椎骨折的微刨手本進展.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2, 9(9):16-19.
[2] 紀泉, 張良, 王強, 等.椎體成形術與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療效比較.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 2013, 6(1):28-33.
[3] 高義斌, 高麗輝.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療效觀察.當代醫(yī)學, 2013, 9(10):5-6.
[4] 李建哲, 賈全章.經(jīng)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102 例.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13):3235-3236.
[5] 陳華麗, 朱雪美, 顏晶晶, 等.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性骨折的護理體會.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14):1289-1290.
[收稿日期: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