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霞燕 黃敏 顏春惠 黃在萍 梁志迎 鄭清紅 陳鐵英
【摘要】 目的 探討壓瘡管理專業(yè)小組對降低壓瘡高?;颊邏函彴l(fā)生率的作用。方法 選擇2015年4~9月科室上報壓瘡高?;颊?1例作為觀察組, 并選擇2014年10月~2015年3月科室上報壓瘡高?;颊?7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通過建立壓瘡管理專業(yè)小組進行管理, 對照組未建立壓瘡管理專業(yè)小組進行管理。 比較兩組壓瘡發(fā)生率。結果 觀察組壓瘡發(fā)生率為4.40%,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7.24%,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壓瘡管理專業(yè)小組對降低壓瘡高?;颊邏函彴l(fā)生率作用顯著,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壓瘡;專業(yè)管理小組;高危;發(fā)生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96
壓瘡為臨床住院患者常見并發(fā)癥, 多系機體長期受壓致血液循環(huán)受阻, 持續(xù)性缺氧、缺血、營養(yǎng)不良等因素使患者皮膚正常功能受損, 進而引起組織壞死或損壞, 對患者治療及康復效果造成嚴重不利影響[1]。隨著社會、經濟及醫(yī)療分科不斷細化, 專科、專病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對??谱o理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為提高本院壓瘡管理水平, 培養(yǎng)一支??颇芰姟⒕C合素質高的??谱o理隊伍, 經研究決定, 成立本院壓瘡管理專業(yè)小組。本研究旨在探究壓瘡管理專業(yè)小組對降低壓瘡高?;颊邏函彴l(fā)生率的作用, 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4~9月科室上報的壓瘡高?;颊?1例作為觀察組, 其中男55例, 女36例;年齡35~86歲, 平均年齡(55.7±11.3)歲;院內發(fā)生壓瘡4例。并選擇2014年10月~2015年3月科室上報的壓瘡高?;颊?7例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50例, 女37例;年齡36~88歲, 平均年齡(54.1±10.8)歲;院內發(fā)生壓瘡1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未建立壓瘡管理專業(yè)小組進行管理, 觀察組通過建立壓瘡管理專業(yè)小組進行管理, 小組由1名組長、2名副組長和4名組員構成。
1. 2. 1 壓瘡管理小組工作職責 ①在護理部的指導下開展壓瘡預防與護理專項工作。②負責制定醫(yī)院壓瘡預防與護理工作計劃、工作目標, 每6個月對壓瘡管理專業(yè)小組工作進行總結。③負責制定全院壓瘡預防與護理措施。④協(xié)助護理部修訂完善壓瘡風險評估與報告制度、工作流程。⑤負責培訓全院護理人員, 使護理人員了解、掌握壓瘡預防與護理的最新理念及進展, 正確使用評估工具, 不斷提高全院護理人員壓瘡預防與護理水平。⑥負責全院壓瘡及壓瘡高?;颊叩淖o理會診, 組織對難免壓瘡的認定, 并對院內新發(fā)的壓瘡進行分析、總結、反饋, 提出整改措施, 以達到管理質量的持續(xù)改進, 降低院內壓瘡的發(fā)生率及提高帶入壓瘡治愈率。
1. 2. 2 壓瘡危險因素評估流程 ①責任護士對新入院、長期臥床、截癱、大小便失禁、坐輪椅、大手術后、意識不清、病危、營養(yǎng)不良、強迫體位等患者進行壓瘡風險性評估, 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②評估頻率:入院后2 h內由責任護士評估, Braden評分[2]總分≤12分者每日評估1次, 13~14分者每3天評估1次, 15~18分者每周評估1次, 病情變化及皮膚完整性發(fā)生變化隨時評估記錄。③效果評價:每次評估時應對前一時期護理的效果進行評價。
1. 2. 3 壓瘡高?;颊邎蟾媪鞒?①報告流程:屬于輕度、中度危險者, 報告護士長或壓瘡管理員, 并采取相應護理措施。②屬于高度危險者(Braden評分總分≤12分), 需護士長再次評估確認, 不能確認時, 請壓瘡管理小組成員進行會診, 確認屬于高度危險者填寫“壓瘡高危患者預報表”報壓瘡管理小組備案。
1. 2. 4 壓瘡高?;颊咛幚砹鞒?①責任護士將壓瘡風險告知患者或家屬并簽字。②采取有效預防措施, 做好護理。③每天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評估, 記錄于“壓瘡風險評估及護理單”。④壓瘡管理小組成員每周檢查本區(qū)域壓瘡高危患者的護理措施是否到位, 評估記錄是否及時準確, 并針對疑難或特殊的壓瘡高?;颊咛岢鲋笇宰o理意見。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壓瘡發(fā)生率為4.40%,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7.24%,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壓瘡發(fā)生率比較(n, %)
組別 例數 壓瘡 發(fā)生率
觀察組 91 4 4.40a
對照組 87 15 17.24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3 討論
傳統(tǒng)壓瘡管理模式下的護理工作對于難免壓瘡及帶入壓瘡無統(tǒng)一評價標準, 既存的評估量表多由各科室擬定, 在評估壓瘡危險程度及病情程度缺乏科學性, 故臨床護理工作中所采取的護理方案均具有一概而論的性質, 缺乏個性化和針對性, 致使護理質量低下、護理效果較差, 難免壓瘡發(fā)生率相對較高[3]。
建立壓瘡管理專業(yè)小組進行管理后, 通過規(guī)范壓瘡管理流程, 建立健全壓瘡會診、操作、管理制度, 使全院對壓瘡預防工作予以高度重視, 有章可循得實施個性化、針對性護理方案, 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效果[4]。此外, 壓瘡管理專業(yè)小組通過活動、培訓等措施, 使護理人員通過應用Braden評分量表, 掌握科學的評估方法, 采取多種措施避免局部長期受壓, 同時及早治療高危壓瘡患者, 從而降低壓瘡發(fā)生率。本研究中, 觀察組壓瘡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明壓瘡管理專業(yè)小組對降低壓瘡高?;颊邏函彴l(fā)生率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 通過建立壓瘡管理專業(yè)小組可有效降低壓瘡高?;颊邏函彴l(fā)生率, 其臨床效果較為顯著,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屈麗萍. 壓瘡的預防及護理.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2, 41(8):840-841.
[2] 孫素芬, 劉月欣, 劉敬珍.泡沫敷料聯(lián)合銀敷料治療糖尿病合并Ⅱ期壓瘡的療效觀察.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2, 9(15):22-23.
[3] 周桂珍, 薄存霞, 沙鳳珍.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患者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與護理干預.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3):33-34.
[4] 楊惠花, 眭文潔, 施耀方, 等. 課題小組在壓瘡護理管理中的應用.中華護理雜志, 2006, 41(4):343-344.
[收稿日期: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