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格言>>
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 焉,如不終日。
漢·戴 圣《禮記·表記》
最近一段時間,關于延遲退休的議論喋喋不休。其實,拋開經(jīng)濟上的利益不談,我覺得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延遲退休對健康和養(yǎng)生還是有益的。
《禮記》是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明代時列入《五經(jīng)》,成為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其中《表記》是孔子的弟子輯錄孔子教學時的言語,故“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這句話,也可以說是孔子之言。安肆日偷者,孔穎達疏:“言小人安樂放恣,則其情性日為茍且?!眱а烧?,鄭玄注:“可輕賤之貌也。”意思是說君子莊重恭敬,就會一天天強大;安逸放縱,就會一天天茍且懦弱。君子不能讓自己處于茍且馬虎的狀態(tài),如果有,也不會讓這種狀況持續(xù)一整天。
每日按時上下班,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約束和負擔,因而許多年輕人周末休息會賴床不起;上班時肯定不能蓬頭垢面,衣帽不整,因而人們需要梳洗打扮,規(guī)矩穿衣;上班時要聚精會神于工作,因而不允許你嬉笑懶散……其實,這正是“莊敬日強”,只不過你囿于約束和規(guī)律的壓力而不自知罷了。有些老人上班時還精力充沛,不見老態(tài),退休后懶散沒幾年,便疾病纏身,老態(tài)畢現(xiàn),可見此言不虛也。
因此,從健康和養(yǎng)生的角度出發(fā),延遲些退休應當是好事。中國農(nóng)村改革之父杜云生,90歲之前仍每天堅持上班;肝病權威吳孟超,90歲高齡仍每天堅持查房,做手術……我身邊的朋友,眼科專家張效房先生今年96歲,仍每天上午堅持到辦公室,看資料,審閱同行、學生的學術文章;還有一位心血管專家,年近90歲仍每天到病房查房,指導學生,風雨無阻……他們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莊敬日安”。
或許有些老年朋友說,你說的都是些專家教授,他們退休了還有自己的專業(yè),可以退而不休,我們一無所長,能干些什么?其實只要放下過去的面具,只要身體還行,可干的工作還是很多的。鄭州就有年過七旬的百萬富翁去當環(huán)衛(wèi)工,每天掃大街的?,F(xiàn)在國家勞動力緊缺,社會應當創(chuàng)造條件,給身體還行的老人提供再就業(yè)的機會。即使不愿意再工作,也可以上老年大學或參加一些需要遵守規(guī)矩的集體活動,只要你能感到有約束、有壓力,使自己的生活不至于懶散就行。當然,老人畢竟不再年輕,因而壓力要適當,要量力而行,不可逾越自己精力和體力的限度。
衰老是人生的必然規(guī)律,而養(yǎng)生則是要延緩衰老和死神的到來,從這一點來說,養(yǎng)生就是在順應天意這個大概念之下的“逆天而行”。懶散和休閑是不可能達到養(yǎng)生目的的,唯有約束和壓力才能使人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