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娟
【中考示例】
文題示例:人的一生中,哪些東西可以丟?哪些東西不能丟?丟,有時會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丟,有時又會讓人暢快促人前行。丟,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獲得……
請以“丟”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2015年江西中考作文題)
作文示例一:
丟
江西一考生
人生中,取什么丟什么,是需要大智大勇的。善取者成之,不善取者敗之;善丟者成之,不善丟者敗之。
回溯歷史長河,不善丟者大有人在。
大筑長城,大修秦陵,自稱始皇,貪求子孫萬世的秦始皇,他的欲望太多了;他貪求太大了;他的殘暴太有名了。他丟不下名利享樂,丟不下天皇神威,絲毫不肯施行仁義,絲毫不顧及百姓的生死,他失敗了,敗得是那樣的快,亡得是那樣的速。
風花雪月,聲色犬馬,“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唐玄宗李隆基丟不下楊貴妃,以致“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ㄢ毼責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丟不下美色的李隆基成為了歷史的笑柄。
翻檢歷史長河,善丟者亦大有人在。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睂τ谑劳馓以矗恍南蛲?,而鄙棄世俗,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他毅然決然地拋棄了一切世俗的名利,丟棄了世俗的富貴,心甘情愿地做了一介草民,卻流芳百世。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更有航空工程碩士和航空、數(shù)學博士錢學森,他沖破重重阻撓,丟棄一切身外之物,只隨身帶著800公斤重的書籍、筆記本,在美國一位海軍次長金布爾的咆哮——“錢學森無論在哪里,都抵得上5個師,我寧可把這家伙槍斃了,也不讓他回到中國!”——聲中回國了。錢學森善丟一切身外物,最終,他收獲了我國一代“中國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和“導彈之父”的美譽。
貪求匪名利,所得亦已并。仍自貪求生愛戀,前頭路險如何免。只有善丟者才能迎來人生的輝煌。
作文示例二:
丟
江西一考生
不記得是哪個外國作家說過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中國人雖然漸漸地富裕起來了,但中國人卻難以真正地強大起來,因為目前他們丟掉了一點使他們強大的因素,等到他們找回這點因素時,世界將為之傾倒。
聽到這話,我久久地思索,特別是他話語中的“目前他們丟掉了一點使他們強大的因素”,那是一種什么“因素”呢?我們中國人能不能找回這種“因素”呢?何時何地、何年何月才能找回來呢?
事有湊巧,不久前我偶然地讀到了上世紀80年代的朦朧詩人梁小斌的著名詩作《中國,我的鑰匙丟了》,讀到了分析家們的精彩文字,說其中的“鑰匙”,象征青年一代在“文革”中所失去的青春等一切美好的東西,詩中通過“我”“尋找”鑰匙的過程,體現(xiàn)了一代青年的覺醒和思考。受此啟發(fā),我似乎明白了目前我們中國人所丟失的東西,即那位外國作家所說的“目前他們丟掉了一點使他們強大的因素”。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人窮啊,那時的國人,是不入外國人眼的。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成就斐然,中國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一舉站上了世界經(jīng)濟第二的位置,令人刮目相看。可是,我們?yōu)槭裁催€不強大呢?這大概與我們所丟失的東西息息相關吧。
我們丟失了文明的舉止。富裕的中國人走出去后,得到的反饋信息卻都是說中國人怎么于大庭廣眾之下喧嘩呀,怎么排隊加塞呀,怎么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呀,等等,等等。這是不是我們的毛病呢?我們能不能改掉、丟棄呢?
我們丟失了協(xié)作的精神。有人說,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可是,一群中國人,那就是一條蟲了!窩里斗是我們的弊病,是我們的劣根性。這是不是也切中了我們的痛處呢?
我們丟失了清廉的風氣。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在國家崛起的關鍵時刻,中國人啊,你能不能丟棄做官發(fā)財?shù)睦砟?,國家有沒有剎住腐敗的能力,懲治貪腐的決心,這大大地考驗著中國一屆又一屆新政府的能力。但得官清吏不橫,即是村中歌舞時。
我們丟失了任人唯賢的儒雅風度。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為官,三親六眷受益。單位成了家天下,地方成了家族區(qū)。我們的確是丟失了古人那種唯才是舉,任人唯賢的古風……
我想,這大概就是我們中國人目前所丟掉的因素之中的若干個因素吧。丟得是多么可怕,丟得是多么痛心??!
示例解析:我們根據(jù)材料中的“哪些東西可以丟?哪些東西不能丟”來看,該作文題起碼可以從三個角度去立意。一是從可以“丟”方面去立意,闡述或敘寫人生中可以丟的東西,且必須丟的東西。二是從“不能丟”方面去立意,闡述或敘寫人生中不能丟的東西,丟了不行的東西。三是從兩者的關系的角度去立意,即有的東西可以丟,而有的東西就不能丟的辯證關系去立意,闡述清楚二者的邏輯關系。
要注意,具體成文時,要善于擇取一點一事而寫,切忌什么都寫,泛泛而談。本文題唯一需要重點思考的是怎樣寫得深入,深刻。
作文示例一是篇難得的考場佳作。文章開門見山,辯證地提出“人生中,取什么丟什么,是需要大智大勇的。善取者成之,不善取者敗之;善丟者成之,不善丟者敗之?!鼻厥蓟?、唐玄宗、陶淵明、錢學森,四個人物的典型事例,從正反兩方面,有力地論述了自己的觀點。立意深刻,中心明確。詩文名句,引述豐富。此外,全文結構安排非常清晰,結尾點題升華,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作文示例二文章開篇自然,從一位外國作家的話語寫起,巧妙地引出“丟”的話題。接著,從梁小斌的詩歌中獲得啟發(fā),進而思索中國人所丟的東西,文意順暢通達。而此文最最出色之處是:與眾不同、獨具慧眼地剖析了中國人所丟失的東西。這種丟失,使得中國難以達到真正的強大,難以真正崛起。這種見地,深刻而獨到。
由此可見,“千古文章意為高”主要體現(xiàn)在深刻上,而立意深刻并非是寫驚天動地的“大”題材。就大多數(shù)同學而言,所見之人,所遇之事,往往是“平凡”的居多,只要在“深”字上下功夫,對自己熟悉的生活材料多做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挖掘出他們所蘊含的價值意義,同樣能寫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技法總結】
立意求深,指的是確立的主題不是淺顯的道理,而是自己獨特的感受、獨到的見解。這種感受和見解,來自對所寫事物的認真觀察、仔細研究和反復思考,只有這樣,才能使文章具有較深的思想和內(nèi)涵,給人以啟發(fā)和鼓勵。立意是文章的精神內(nèi)核和靈魂,立意是否正確、深刻,是能否拉開作文檔次的一個關鍵。那么怎樣使中考作文在立意正確的前提下新穎深刻高人一籌呢?
一、培養(yǎng)“選點”能力
有一些作文題目,本身含有多個不同的著眼點,可以由一個大話題分出很多小話題,每個小話題又有許多不同的角度。選點時要注意,選擇小的切入點更容易出奇制勝。有的作文題目限制少、范圍廣,化大為小就容易下筆,便于表情達意。構思文章就更容易,下筆就會游刃有余。寫作的時候選取自己最有把握的那一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聚焦”能力
所謂“聚焦”能力,就是指透過貌似雜亂無關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相同點的能力。這是一種求同思維,是通過對若干不同事物進行比較與思考,找出其相同的本質(zhì)特征的思維過程。
三、增強“透視”能力
所謂“透視”能力,就是指透過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看清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考生需要培養(yǎng)洞察生活的能力,要善于透過錯綜復雜的表面現(xiàn)象,迅速地抓住問題的本質(zhì)?!巴敢暋蹦芰Φ墨@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日常的思維訓練,要培養(yǎng)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銳能力。
【誤區(qū)警示】
一、意多文亂
如作文題目“就這樣被美征服”,針對此文題,有的考生在立意時會分別選取“家庭中的美”“學校中的美”“社會中的美”“自然中的美”等方面進行闡釋,殊不知并非立意越多就越深刻。只有找準某一最佳切入點,才能做到重點突出,思想明確。因此考生可以選擇眾多“美”中的一處,展開敘述,表情達意。
二、認識膚淺
如“感悟美好”,針對此文題,有的同學在審題時,會緊緊圍繞自己周圍的“美好”生活來寫,并非如此寫不可以,只是缺乏思想上的深度。若能從社會中的人與事中獲得感悟,受到啟發(fā),上升到“感悟人性的美好”這一角度立意,寫出的文章自然會格外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