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英
引用就是寫文章時,作者有意引用詩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說明自己對新問題、新道理的見解的修辭手法。常見的引用有如下幾種:
第一,較為常見的是引用詩句。
古典詩文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妙用古詩文可以美化語言、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fā)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
例:《引得春風(fēng)度玉關(guān)》中首段就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在《涼州詞》中所寫的:‘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這一情形在1000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觀。楊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所為,賦詩一首:‘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fēng)度玉關(guān)?!弊髡咴谖恼碌臉祟}、首段開頭和末尾等部位引用詩詞,這些地方嵌入詩詞佳句,可以起到領(lǐng)起全篇、增強文章內(nèi)涵的作用,使語言凝練精辟,更能讓讀者“窺”到作者的文化積淀和人文素養(yǎng)。當(dāng)然若在文章收尾處引用古典詩文,則具有畫龍點睛之效,能夠啟人心智、升華主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令讀者掩卷沉思,回味無窮。
第二,在作文過程中,為了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點,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對人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我們可引用人物在書信、日記中的表白。
例:《鐵血柔情林覺民》的尾段寫到“廣州起義失敗后,兩廣總督張鳴岐與水師提督李準會審林覺民,驚見一個剪了短發(fā)的美少年‘侃侃而談,暢論世界大勢并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國家安強,則吾死瞑目矣,這個美少年就是林覺民。林覺民說到痛處,難以遏制激動的情緒,把身上的鐐銬揮得哐哐作響。李準被打動了,命人把鐐銬解開,允以紙筆。在林覺民口含血痰卻含而不吐之時,李準更是親手拿了痰缽,走到他身邊。兩廣總督張鳴岐亦很動容,他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惜哉!林覺民面貌如玉,肝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上奇男子。當(dāng)時有人勸總督大人為國留才,而張鳴岐認為這種英雄人物萬不可留給革命黨,遂下令處死。死亡來臨時,林覺民面容平靜,甚至沒有多眨一下眼睛,‘吾輩此舉,事必敗、身必死,然吾輩身死之日距光復(fù)期必不遠矣。他用堅定的信念為革命殉情,豪氣干云。”
文中兩次引用林覺民臨刑前的表白,“革除暴政”“事必敗、身必死”突出了其為革命事業(yè)敢于犧牲、大義凜然的高大形象,屬于正面描寫,真實可信,增強了文章的藝術(shù)感染力;不僅如此,作者還引用了敵人張鳴岐的感嘆,“惜哉”“奇男子”等詞句,用兇惡的敵人發(fā)自內(nèi)心之感嘆,烘托林覺民的高大形象,使其形象豐滿動人;一正一側(cè),就水到渠成地表達了作者對林覺民的崇敬、贊美、惋惜之情。
第三,為了印證自己的觀點,使文章具有更為真實感人的力量,也可引用他人的評價。
例:《楊絳先生的書香世界》中作者先陳述說,“楊絳與錢鐘書都是有名的‘讀書種子,對于他們來說,讀書已經(jīng)不是職業(yè)所需,而成了他們的精神支柱”這一觀點,再引用楊絳先生好友黃裳的話 “吃過晚飯以后我找到他的住處,他和楊絳兩位住著一所教授住宅,他倆也坐在客廳里,好像沒有生火,也許是火爐不旺,只覺得冷得很,整個客廳沒有任何家具,越發(fā)顯得空落落的。中間放了一張挺講究的西餐長臺,另外就是兩把椅子。此外,沒有了。長臺上,堆著兩疊外文書和用藍布硬套裝著的線裝書,都是從清華圖書館借來的。他們夫婦就靜靜地對坐在長臺兩端讀書,是我這個不速之客打破了這個典型的夜讀的環(huán)境。他們沒有想到我會在這時來訪,高興極了,接下去,就是快談?!币S裳之語,再現(xiàn)教授夫婦靜夜攻讀的情形,很好地印證了作者關(guān)于錢氏夫婦是有名的“讀書種子”的觀點。
第四,除了引用詩文、人物語言之外,為了增強文章的可讀性,還可引用發(fā)生在人物身上的趣味故事。
例:《最景仰之人物——張謇》中首句是“張謇一生創(chuàng)造了巨大財富,而他給自己取號叫嗇翁?!弊髡邽榱送怀鰪堝馈皢菸獭毙蜗?,不僅引用了他常說的一句話,“該用者,為大眾用者,雖千萬不足惜;自用者,消耗者,一文錢也須考慮,也須節(jié)省”。為了增強說服力,增加趣味,干脆一連寫了他兩個故事:“一雙襪子縫補過七八次還舍不得扔,十幾年中只做過兩件長袍;一次,他在紗廠車間巡視時,看見一個紗工隨手將兩張紙扔在地上,他連忙撿起來,用手抹平,遞給身后的襄理。”接著又寫“他把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不能產(chǎn)生利潤的公共事業(yè)上,有記錄的就有白銀150多萬兩?!眱上鄬Ρ戎戮捅憩F(xiàn)了張謇克己節(jié)儉,慷慨救世的高大形象。
總之,引用作為一種寫作技巧,引用不同的內(nèi)容,則具有不同的作用:引用詩詞,可以從側(cè)面烘托和豐富文章思想精神,使文章顯現(xiàn)出一種古樸文雅的風(fēng)格;直接采用人物自白,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點,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使文章具有更為真實感人的力量;引用故事,可使文章更具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