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麗
河北蠡縣醫(yī)院 蠡縣 071400
綜合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患者預防院內感染的效果
劉俊麗
河北蠡縣醫(yī)院 蠡縣 071400
綜合護理干預;神經內科;院內感染
神經內科患者發(fā)病急,病情危重,在搶救過程中難免有侵入式操作,選擇合適的護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患者院內感染,提高治療效果[1-2]。筆者運用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對我院神經內科收治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取得一定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01—2014-06我院神經內科患者482例,隨機分成2組,觀察組241例,男143例,女98例;年齡22~76歲,平均(62.15±6.37)歲;住院時間3~25 d,平均(10.12±1.26)d;其中腦梗死132例,腦出血56例,腦栓塞35例,腦膜炎12例,其他6例。對照組241例,男151例,女90例;年齡23~75歲,平均(61.77±6.59)歲;住院時間4~27 d,平均(10.38±1.74)d;其中腦梗死128例,腦出血55例,腦栓塞37例,腦膜炎13例,其他8例。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和儀器檢查均為神經內科確診病例,無其他臟器合并性疾病,根據(jù)患者知情同意權,簽訂知情通知書,自愿參加本研究,并報請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神經內科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1)認知干預:根據(jù)患者文化水平和年齡制定科學的認知教育方案,通過講座、健康手冊和一對一交流等方式,對患者的病情、治療及預后,對患者和家屬進行認知培訓,使患者清楚的知道所得病情的具體狀況,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院內感染和并發(fā)癥,要求和指導患者積極配合預防院內感染的康復治療工作。(2)工作干預:根據(jù)預定護理方案,加強培訓科內一線護理人員,使臨床護士明確掌握院內感染的診斷標準,和使用消毒器械、無菌操作的規(guī)范流程,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按照規(guī)程熟練操作。(3)康復干預:①呼吸道抗感染干預:每天早晚2次通風和紫外線照射消毒,每次不低于30 min,保持病房空氣新鮮、潔凈。對長期臥床患者叩背5~6次/d,每次不低于10 min,指導患者多做深呼吸,鼓勵自主咳痰。對患者雙側鼻黏膜用無菌棉簽沾消毒液消毒1次/d,吸氧患者及時更換一次性吸氧管和對濕化瓶進行消毒,消毒方法:500 mg/L的有效氯溶液浸泡濕化瓶30 min后,95%酒精10 mL沖洗內壁1 min,盛無菌蒸流水備用。②泌尿系統(tǒng)抗感染干預:對于大小便失禁患者,用碘伏消毒進行導尿,盡量減少導尿管留置時間,更換導尿管時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guī)程;鼓勵患者多飲水,以預防排尿不暢,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消毒清洗外陰,保持外陰干燥、尿道口清潔。③胃腸道抗感染干預:為防止長期服藥和不當飲食而導致胃腸道菌群失調,堅持餐具每日消毒,杜絕不潔飲食,加強抗生素用藥管理,對于已有腹瀉癥狀患者,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并密切觀察用藥效果,根據(jù)恢復情況和醫(yī)生及時結合調整治療藥物。④醫(yī)源侵入性抗感染干預:根據(jù)工作干預培訓內容,要求護理人員提高無菌操作觀念,在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和使用呼吸機過程中,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guī)程,最大限度避免醫(yī)源性和侵入性交叉感染。
1.3 觀察指標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下發(fā)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觀察2組院內感染率、感染菌屬種類和護理感染因素。根據(jù)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評分評價護理前后2組焦慮、抑郁程度變化;SAS評分標準:采用4級評分,共20個題目,50分以下為正常,分數(shù)越高,說明癥狀越嚴重。根據(jù)自制調查問卷評價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調查問卷分值100分,>95分為非常滿意,94~85分為滿意,84~75分為基本滿意,<75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調查例數(shù)×100%。
2.1 2組院內感染情況比較 觀察組院內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349,P<0.05)。見表1。觀察組護理因素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734,P<0.05)。見表2。觀察組檢測出感染病原菌種類3類:金黃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對照組檢測出感染病原菌9類:金黃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鏈球菌屬、腸球菌屬、不動桿菌屬、肺炎克雷伯菌、產氣腸桿菌和陰溝腸桿菌。
表1 2組院內感染比較 [n(%)]
表2 2組護理因素感染率比較 [n(%)]
2.2 2組護理效果比較 2組護理后焦慮、抑郁狀況明顯優(yōu)于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7561,P<0.05)。見表4。
表3 2組SAS評分比較
表4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神經內科患者一般病情危重,在搶救中侵入式操作較多,破壞了人體的天然屏障,易發(fā)生院內感染[3],傳統(tǒng)護理模式只是按照醫(yī)囑,常規(guī)操作,不能夠有效預見和預防院內感染,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新興的護理工作模式,以現(xiàn)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核心,根據(jù)人的心理、生理、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多方位提供合適的最佳護理,達到預期的護理目的[4-5]。結合本研究,綜合護理干預首先根據(jù)患者文化層次、年齡、病情制定出科學的認知教育方案,通過各種形式,使患者掌握預防院內感染知識,增強預防院內感染意識,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配合治療;并對一線護理人員加強無菌操作規(guī)范培訓,使臨床護士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各種無菌器械操作,特別是對侵入式操作和危重患者的護理,要從細節(jié)上落實,最大限度的減少醫(yī)源性交叉感染[6-7]。本研究中,運用多種護理干預措施,針對患者呼吸道、胃腸道、泌尿系統(tǒng)等進行院內抗感染干預,極大降低了院內感染比例,提示運用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院內感染率為7.05%,檢驗出感染病原菌種屬3類,感染患者大多因自身抵抗力低下所致,17例感染患者中,因護理因素感染患者4例(23.63%),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比較,效果明顯;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差異明顯,護理后明顯優(yōu)于護理前(P<0.05);良好的治療效果增加了患者護理滿意度,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在神經內科的應用,能有效降低院內感染率、減少感染病原菌種屬,提高治療效果,增加患者護理滿意度,具有指導意義。
[1] 唐玉艷,李霜,劉小蘭,等.護理管理對神經內科患者醫(yī)院內感染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21(10):182-183.
[2] 馮雯,張立堂,劉思海,等.綜合預防性護理干預對預防神經內科醫(yī)院感染的影響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6):4 026-4 032.
[3] 韓軍.綜合護理干預減少內科院內感染的作用評估[J].河北醫(yī)藥,2015,37(1):148-149.
[4] 鐘艷芳,張海燕,邵芳,等.神經內科重癥感染患者臨床分析及護理對策[J].河北醫(yī)藥,2015,37(3):479-480.
[5] 張靜.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患者院內感染發(fā)生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2):133.
[6] 周永生.神經內科重癥監(jiān)護患者院內感染控制措施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11(10):78-79.
[7] 黨軍麗.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醫(yī)院感染患者影響的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2):2 854-2 856.
(收稿2015-03-10)
R473.74
B
1673-5110(2016)07-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