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文青
剛剛打開這本書的時候,恐怕絕大多數(shù)讀者都并不知道故事的苦難所在,這時候,我們正跟著一個正開開心心等著過五歲生日的男孩子,走進他那個童趣盎然的世界,細心的人會驚訝他言辭上的成熟,知性的人會發(fā)現(xiàn)他的語言認知能力如此的強,同時會困惑于他的活動空間如此狹窄,而寵愛他的母親帶著他在房間里完成了各種各樣的堪稱全能的教育,直到晚上九點來臨,當他睡進衣柜里,數(shù)著自己的牙齒,聽著屋子里那個給他們“周日優(yōu)待”的叫“老尼克”的家伙與母親在床上發(fā)出的聲音,我們才帶著極度的迷惑隱約知道其中必定有些特別特殊的原因,等到他爬上床跟媽媽睡在一張很小的床上之時,讀者對這個懂事的五歲男孩的喜愛和憐憫已經(jīng)不能減淡。
不久,生日之后,母親在男孩子隨著年齡增長的對外界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驅(qū)使下,開始告訴男孩一個顛覆了他五歲之前所有認知的事實,而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在自己孩子五歲之時還不曾給他斷奶的母親,竟然是從十九歲就被拐騙被一次次強暴而囚禁于此的,在這樣僅有一個天窗的“房間”被嚴密囚禁了長達七年。緊接下來,便是一個到了五歲才知道天窗外有一個很巨大世界的孩子,努力參與出主意,并且親自模仿基度山伯爵出逃的方式出逃,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與被囚禁的母親一塊兒驚險自救。這段文字緊張得讓人透不過氣來。為孩子擔憂,為母親擔憂,直到他們被解救才能喘一口氣。
絕大多數(shù)故事都會在主角逃出升天之后停止。然而,杰出的作家并不會就此住手,他們會更深地挖掘和剖析那些看不見的細密之處。擁有長長文學獲獎紀錄的愛瑪·多諾霍正是這樣做的。一直以來,勇敢的五歲男孩,以為自己的空間就是“房間”這么大,只有十一米乘十一米,當他來到了外面,他唯一的念頭是想要“房間”里的舊玩具,想回到那張床上去睡覺。相反,成年的母親原本來自外界,卻差點兒以自殺來結(jié)束所有逃離之后的壓力和噩夢。終于,勇敢的母親,毅然選擇了帶他去看看舊的“房間”,而這時候,小英雄終于發(fā)現(xiàn)那個地方不是他的“家”。最后,在面對那囚禁他們母子的“房間”之后,在決定去法庭上面對老尼克之后,母親最終完成了對苦難的解脫。這個過程,愛瑪·多諾霍沒有簡化到童話般的“母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的日子”,而寫成了母子一起擺脫了舊日陰影,告別了“房間”,真正重新走向新的生活,即便是需要為他們各自上學而規(guī)劃,他們也要獨立地生活在一起。
掩卷思量,完成這個自救的壯舉,應(yīng)該歸功于他們對生命的愛和勇氣,就像古老的哲人修昔底德留下了這樣的句子——“要自由,才能得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一個成長在優(yōu)越環(huán)境中的孩子恐怕很難擁有杰克的勇氣,幸好,人類的愛卻是相似的,它能讓母子彼此連接更為緊密,從而將自由帶回給他們,它同樣也能讓讀者從中獲益匪淺。
苦難,讓母親從一個十九歲的少女,變成了一個極其細心照顧兒子的母親,她教給孩子各種各樣的知識,她帶著孩子在僅僅十一米見方的空間里鍛煉;為了不讓兒子看見自己被強暴,將他關(guān)進衣柜里;為了讓母子倆脫離苦難,她設(shè)計重重細節(jié)讓兒子裝病直至裝死,她細致認真更是嚴厲地指導(dǎo)兒子如何跳下老尼克的車子,向外面的人求助;為了兒子未來的大學基金,她甚至在身心都尚未恢復(fù)時便面對媒體采訪,坦誠面對主持人并不人性的提問;而聽母親話的兒子雖然明知面對陌生的一切,依然還是按照母親的要求去做,雖然未必每一步都做得很好,但還是解決了問題,同時,在三周之后,基本上適應(yīng)了外面的生活。說過:“我崇拜勇氣、堅忍和信心,因為它們一直助我應(yīng)付我在塵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在閱讀此書的時候,我們能感受到的勇氣、堅忍、信心可能比這樣簡單的名人名言更多。
羅素曾經(jīng)這樣說過:“希望是堅韌的拐杖,忍耐是旅行帶,攜帶它們,人可以登上永恒的旅途?!薄斗块g》正是這樣讓我們?nèi)祟惗孟M?,懂得不折不撓,懂得勇敢的拐杖和旅行帶,它就是我們登上永恒旅途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