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摘 要:《史記》是一部研究秦漢語言和漢語史的重要傳世文獻,具有承上啟下的特殊意義。本文以《史記·72列傳》為研究對象,對成語的來源及其結構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其中的成語在現代漢語中的繼承和發(fā)展。
關鍵詞:史記;成語;考證
[中圖分類號]:H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1--01
《史記》處于上承先秦,下起中古的特殊時期,是古漢語詞匯研究的重要語料。因此,研究《史記》中部分成語,不僅對于深入探索《史記》中成語對后世影響有重要的作用,對現代成語的研究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史記》部分成語探源
孫維張先生在《漢語熟語學》成語的來源一節(jié)中對《漢語成語詞典》成語的來源做了初步統計,語源明確為《史記》的成語在各類語源中穩(wěn)居第一。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史記》是成語來源的重要典籍。
(一)《史記·72列傳》成語概貌
《史記·72列傳》不僅直接記錄保存了大量成語,它在歷史的流傳過程中,同樣成為一個鮮活的漢語詞匯的源頭, 后世從《史記》一書里概括、總結出的成語不計其數。一些成語隨著《史記·72列傳》故事的流傳而在后世的著述中, 逐漸被改造成約定俗成、深入人心的成語。
1、源自《史記》的成語
這類成語指在《史記》中首次出現,定型,定為后世長期使用的成語,約占我們調查的《史記·72列傳》成語的一半。如白頭如新、杯盤狼藉等等?,F舉例說明。
(1)錐處囊中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見:現,顯露。囊:口袋。錐子放在口袋里,錐尖就會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不會長久被埋沒,終能顯露頭角。陳三立《次韻再答王義門》:“書傳圯上此人去,錐處囊中相士誰?”
(2)無出其右 《史記·田叔列傳》:“上盡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右:古代以右為尊。沒有能超過他的。形容才能出眾。后泛指居領先地位。清·李汝珍《鏡花緣》四○:“我們前在東上游玩,小弟以為天下之山,無出其右?!?/p>
成語是中國古典文籍中重要的敘事表達形式,它依靠一定的語法手段組成一定的語法形式,表現出一定的語法意義?!妒酚洝?2列傳》中首次出現的成語按照結構劃分可以分為主謂、述賓、偏正等結構。示例如下:
(1)主謂結構:天下無雙、天下第一、優(yōu)孟衣冠等。
(2)述賓結構:坐觀成敗、聞所未聞、無出其右等。
(3)偏正結構:虛位以待、沾沾自喜、脫穎而出等。
2、非首見成語
《史記》里的成語有不少都是由前人那里繼承下來的,《史記》在沿用它們的同時, 對其中的一些做了改動。有的是把原有成語的某個成分進行替換,如把“切齒拊心”寫作“切齒腐心”等等。《史記·72列傳》直接引用他書的成語也有很多,如述而不作、過猶不及等等。現舉例如下。
(1)述而不作 《史記·日者列傳》:“述而不作,君子義也?!笔觯宏愂觯U述;作:創(chuàng)作。只闡述前人的學說,自己沒有創(chuàng)見。最早出自《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p>
(2)過猶不及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曰:“過猶不及?!辈患埃翰粔颉J虑檗k得過火了,與做得不夠一樣,都不好。最早見于《論語·先進》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二)《史記·72列傳》成語在現代漢語中的繼承和發(fā)展
《史記·72列傳》中的成語大大豐富了漢語詞匯,一是《史記·72列傳》引述前代古籍的成語通過《史記》的傳播,而進一步擴大影響。二是一些原本和具體歷史事物相關的成語,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化成了一般性的成語。
1、現代漢語中的成語對《史記》中成語的繼承
(1)以暴易暴 《史記·伯夷列傳》:“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暴:殘暴。易:替換、替代。用殘暴替代殘暴。表示統治者更換了,其暴虐的統治依然如故。馮玉祥《我的生活》37章:“革命必須有紀律,有組織,革命不是以暴易暴。”
(2)傳檄而定 《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毕郝曈憯橙说奈臅0l(fā)布一道檄文就可平定。形容聲威極大。李劼人《大波》3部2章:“把民怨甚深的官吏參辦了,四川亂事甚至可以傳檄而定?!?/p>
2、《史記·72列傳》中的成語發(fā)展
如《史記·72列傳》中成語形式在后世發(fā)生變化示例如下:
(1)正襟危坐 危坐:端坐。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恭敬的樣子。出自《日者列傳》:“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彼巍ど鄄疁亍堵勔娗颁洝肪硪痪牛骸拔糍H涪州,過漢江,中流船幾覆,舉舟之人皆號泣,伊川但正襟安坐,心存誠敬,已而船及岸。”亦作“整襟危坐”。茹志娟《阿衛(wèi)》:“小船晃得厲害,銀扣爹要我坐好,勿可動。于是我只得正襟危坐?!?/p>
《史記》一書流傳甚廣,其中的成語時過境遷,意義發(fā)生了變化,如下:
(2)不得要領:沒有簽訂盟約或達成協議。語出《史記·大宛列傳》:“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彼抉R貞索隱引李奇云:“要領,要契也?!彼巍し舵?zhèn)《東齋記事》卷二:“凡半月,卒不得要領而歸。”在這之后一般用來表示沒有抓住關鍵或要點。
二、結論
通過對《史記·72列傳》中部分成語的首現與非首現、異形、異義等幾方面的研究,對其中的成語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對現代漢語研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成語大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3)
[2]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