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詞義的感情色彩的存在方式是很復(fù)雜的,本文從構(gòu)詞法、構(gòu)詞語素獲得意義的方式以及一些特殊格式使得詞義具有感情色彩這三方面來解析詞的感情色彩的存在方式。
關(guān)鍵詞:感情色彩;構(gòu)詞法;語素義;存在方式
作者簡介:蔣靜麗(1989-),女,河南商丘人,河北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9--01
關(guān)于詞義的感情色彩,一般認為是附屬于詞的概念意義之上,表達人們對于詞語所指對象的贊許和貶斥的傾向。楊振蘭認為“感情色彩是主體對客觀對象的態(tài)度或感受”。周薦認為“詞的感情色彩就是表達人們的某種感情而隨附與理性意義的意義要素。
不是所有的詞語都有感情色彩,詞義感情色彩的存在方式比較復(fù)雜。詞的感情色彩意義和詞匯意義的關(guān)系也比較復(fù)雜,有時很難區(qū)分。本文試圖從三個角度來解析詞義感情色彩的構(gòu)成方式。
一、從構(gòu)詞法的角度分析詞義的感情色彩
1.1構(gòu)詞語素義本身帶有感情色彩
1.1.1合成詞的兩個語素義均具有感情色彩
這種合成詞以聯(lián)合式的比較多。如:敏捷(形):(動作、思路等)迅速而靈敏。(敏,聰明、靈敏;捷,迅速)敏和捷都含褒義的色彩,所以敏捷則含有褒義色彩。這樣的詞語還有靈巧、狂妄、表率、模范、廉潔、愛護、刻薄、蠻橫等。
1.1.2合成詞兩個語素的意義只有一個帶感情色彩,另一個則不具有感情色彩。
這類合成詞在構(gòu)詞方式上以偏正式居多。劣跡(名):惡劣的事跡(指損害人民的)。劣,壞,不好,含有厭惡的感情色彩,含貶義。跡,事跡,中性詞。“跡”受含有貶義色彩的“劣”修飾,整個詞語也含有了貶義色彩。此外還有烈士、美女、美貌、豐碑、凱歌、虐待、懶漢等。
1.2構(gòu)詞的語素義中無感情色彩,詞義卻具有感情色彩
1.2.1詞的概念意義影響詞的感情色彩。
這類詞由中性語素融合而成,構(gòu)詞的語素本身沒有明顯的感情色彩,但整個詞的理性意義卻呈現(xiàn)出明顯的感情色彩。如:“學者、教授”等詞所擁有的尊敬感情色彩,并不是以其構(gòu)造成分的中性色彩為基礎(chǔ)的,而是由于詞義所指稱的概念在社會生活中的印象而獲得的感情色彩。這樣的詞語還有保守、墮落、收買、勾搭、刻苦、流言、標兵等。
1.2.2構(gòu)詞的語素影響詞的感情色彩。
漢語中有些詞語添加詞綴會產(chǎn)生感情色彩。能夠產(chǎn)生感情色彩的詞綴主要有后綴“兒”,常常會有喜愛的感情色彩,如“貓兒”、“狗兒”、“臉蛋兒”等等。后綴“子”則往往會產(chǎn)生厭惡之情,如“老媽子”、“人販子”等等。前綴“阿”用在排行、小名或姓氏前有親昵色彩,如“阿大、阿寶”等;用在某些親屬名稱前也有感情意味,如“阿哥、阿姐”含親熱意,“阿爸、阿媽、阿公、阿婆”含尊敬意。當然,該類詞綴所體現(xiàn)的感情色彩有的具有普遍性,如“阿”、“兒”,有的則沒有普遍性,如“老”、“子”。
二、從構(gòu)詞語素獲得意義的方式的角度分析詞義的感情色彩
2.1構(gòu)詞語素通過比喻使得詞義具有感情色彩
有些詞的本義并不具有感情色彩,由本義派生出來的比喻義卻帶有感情色彩。動詞“蠶食”,本義為“像蠶吃桑葉一樣”,無感情色彩。用蠶吃食的樣子比喻“逐步侵占”,比喻義帶有了貶責的感情色彩,是貶義詞。類似的詞語還有:狼狽、巢穴、踐踏、蛇蝎、標兵等。
2.2構(gòu)詞語素通過引申使得詞義具有感情色彩
有些詞語本義不具有感情色彩,而本義派生出來的引申義則具有感情色彩。如“寶貝”一詞,本義是指珍奇的東西,并無感情色彩。而引申義是對小孩兒的愛稱,則是褒義詞。還有一個引申義指無能或奇怪荒唐的人(含諷刺義):這個人真是個寶貝!這個引申義則含有了貶義的色彩。還有“鬼”一詞,本義是迷信的人所說的人死后的鬼魂。引申義指有不良嗜好或行為的人(含厭惡義),如“煙鬼”、“討厭鬼”、“吝嗇鬼”等是貶義詞,和其他語素組成的詞也一般含有貶義色彩,如“色鬼”、“膽小鬼”、“酒鬼”、“淘氣鬼”等。
三、特殊的格式使得詞義具有感情色彩
3.1格式“A不(里、了)BC”使得詞義具有感情色彩
主體對客觀事物的某些性狀特征懷有一種厭惡的心理,以形象的方式將其寓于造詞的形式中,這樣所造的詞既具有形象色彩又包含感情色彩,其中最為典型和集中的表現(xiàn)是“A不(里、了)BC”格式的詞,所具有的感情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厭惡的、不喜歡的情感類型。如“灰不溜丟”《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形容灰色(含厭惡義)。“花里胡哨”《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形容顏色過分鮮艷繁雜(含厭惡義)。此外還有,黑不溜秋、白不呲咧、稀里糊涂、滑不唧溜、傻不愣登、蠢了呱嘰等。
3.2格式“不A不B”使得部分詞語具有褒貶色彩
《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不A不B”格式用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或詞素的前面,表示否定(稍強調(diào))。如“不干不凈”、“不三不四”、“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不理不睬”等含有厭惡或不滿的情緒,含貶義色彩。而“不屈不撓”、“不卑不亢”、“不折不扣”、“不離不棄”、“不見不散”等則含有堅持、勇敢的精神,含褒義色彩。
四、結(jié)語
詞的感情色彩的構(gòu)成方式是很復(fù)雜的,本文只是試圖從某個方面來解析詞義的感情色彩,肯定還有不全面的地方,但是希望從這幾個角度讓人們更加清楚的認識詞義的感情色彩,也為研究詞義的感情色彩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角度。
參考文獻:
[1]楊振蘭.現(xiàn)代漢語詞彩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
[2]周薦.試論詞的感情色彩及其構(gòu)成方式[J].天津社會科學,1985,(第8期).
[3]劉縉.談詞的褒貶義與構(gòu)詞語素義之關(guān)系[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3,(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