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斛珠》在宋代常用詞調(diào)中居第四十位。[1]在全唐五代詞與全宋詞中共存詞141首。本文對該詞詞調(diào)與聲情及平仄用韻方面做初步的簡要分析。
關(guān)鍵詞:《一斛珠》;詞調(diào);平仄;題材;聲情
作者簡介:郭娜,女,1987年1月出生,河北省任丘市人,河北大學(xué)文學(xué)院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2013級在讀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3-0-01
一、詞調(diào)探源
據(jù)舊題曹鄴小說《梅妃傳》,謂唐玄宗密令身邊的人封珍珠一斛給梅妃,梅妃不接受,卻以一首詩回進(jìn)御前,道:“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濕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覽詩,悵然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度之,取名為《一斛珠》,曲名是此始。陳明源在《常用詞牌詳解》稱“本調(diào)蓋借舊曲名另翻新聲”,《一斛珠》又名《一斛夜明珠》(為宋大曲,見《宋史。樂志》)《一斛金》(明夏樹芳詞名《一斛金》,見《消暍詞》[2])《章臺月》《醉落托》《醉落魄》《醉落拓》等。
二、詞調(diào)的平仄
晏幾道詞名《醉落魄》,張先詞,名《怨春風(fēng)》,黃庭堅詞,名《醉落拓》。[3]
從字?jǐn)?shù)的格式來分析《一斛珠》的平仄情況,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格式一:上下闕字?jǐn)?shù)格式為47745——77745。該情況一共有132首詞。其中《一斛珠》詞牌下有10首,《醉落魄》詞牌下有120首,《怨春風(fēng)》詞牌下有1首,《章臺月》詞牌下有1首。該格式中《一斛珠》基本上可視為正體的字?jǐn)?shù)格式。該字?jǐn)?shù)格式下的具體平仄格式為:
《一斛珠》
晚妝初過。
◎○⊙●
沈檀輕注些兒個。
⊙○⊙●⊙○●
向人微露丁香顆。
⊙◎⊙●○○○
一曲清歌,
◎●○○
暫引櫻桃破。
◎●○○●
羅袖裛殘殷色可。
⊙◎◎⊙○◎●
杯深旋被香醪涴。
○○⊙●○○●
繡床斜憑嬌無那。
◎○⊙◎○○●
爛嚼紅茸,
◎●⊙○
笑向檀郎唾。
●●⊙○●
《怨春風(fēng)》、《章臺月》與之格式歸為一體,故不再贅述。
格式二:上下闕字?jǐn)?shù)格式為434745——77745。該情況一共有4首詞。均為《醉落魄》。如《醉落魄》(茸金細(xì)弱)
格式三:上下闕字?jǐn)?shù)格式為4745——77745。該情況一共有1首詞。即張元干的《醉落魄》(改溪蹤跡)
格式四:上下闕字?jǐn)?shù)格式為48745——77745。該情況一共有1首詞。即揚(yáng)無咎的《醉落魄》(雙心小萼)
格式五:上下闋字?jǐn)?shù)為 47765---77745 格式,這種格式下的詞只有一首,即王千秋的《醉落魄》(驚鷗撲蔌)
格式六:上下闋字?jǐn)?shù)為 47746---77745 格式,這種格式下的詞只有一首,即李呂的《醉落魄》(休休莫莫)
格式七:上下闋字?jǐn)?shù)為 5573444---5573444 格式,這種格式下的詞只有一首,即趙鼎的《怨春風(fēng)》(寶鑒菱花瑩)
三、詞調(diào)與題材
《全唐五代詞》收錄了1首,《全宋詞》中收錄了134首。此調(diào)易抒憂郁感傷之情。《尊前集》作商調(diào),李煜詞作卻歡快輕松,與原曲格調(diào)相反,也與商調(diào)聲情迥異,當(dāng)為變調(diào)之作[4]。全詞塑造了一個嬌羞嫵媚的女子形象:晨起進(jìn)行精致的梳洗,突顯其愛美之心。朱唇猶如熟透的櫻桃,清麗的歌聲油然而出。下片寫女子微醺,衣衫染酒痕,斜倚繡床,把嚼碎的紅絨唾向心上人,充滿了生活氣息。全詞從“口”出發(fā),寫出了女子的愛美之心、清麗婉轉(zhuǎn)的嗓音和嬌俏可人的形象,給人以極大的美感享受。
蘇軾的《一斛珠》是他為妻子王弗而作。洛城晚春,華麗的小樓被楊柳枝掩蓋,小池泛漣漪,本是美好季節(jié)的美好事物,偏偏在詞人眼中打上了不和諧的元素。詞人只身一人冷眼觀花,觸景生情憶起曾經(jīng)與妻子執(zhí)手看花的往事,短短五句,盡顯思念之深。
以《一斛珠》或《醉落魄》為名的詞作,其內(nèi)容廣泛,題材豐富,涉及時序、思鄉(xiāng)、懷人、贈別、詠物、酬唱、悼亡等。
四、詞調(diào)與聲情
詞調(diào)的聲情與詞名本意有著密切的淵源,可以說詞名本意對詞調(diào)的情感走向有著深刻的影響。《一斛珠》源于唐玄宗與梅妃之間由一斛珍珠引起的糾葛,卻恰恰是二人感情凋敗的征兆。因此此調(diào)易抒憂郁感傷之情,且后世作詞多用入聲韻,更顯凄抑之感,當(dāng)以入聲韻為宜。[5]縱觀全部的《一斛珠》《醉落魄》其中的內(nèi)容仍多數(shù)為感時傷節(jié)、羈旅思鄉(xiāng)、仕途哀嘆、悼亡懷人等傷感題材的作品,這些傷懷的內(nèi)容與憂愁的詞調(diào)相結(jié)合,將詞人的傷悲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
詞牌的聲情與押韻也有著一定的關(guān)系,四聲用韻的聲情效果各不相同:平聲流美,上聲嫵媚,去聲勁健,入聲激切?!兑货椤穼儆谪坡曧?,且以仄聲中宜用入聲居多。入聲韻宜抒凄壯激烈、或幽潔險峻之情[6],但情感凄抑中不發(fā)悲壯風(fēng)格,如蘇軾的《醉落魄》(蒼顏華發(fā))。
上片寫詞人在仕隱取舍間的矛盾,在人情冷漠中的落寞,在挫折中幸遇知音,下片寫與佳人離別時的不舍。詞人將壯志難酬與離別傷懷兩種情感結(jié)合起來,而入聲短促急切,醞釀已久的情感噴薄而出,詞人復(fù)雜糾結(jié)的情緒在這入聲韻中體現(xiàn)得更加明顯強(qiáng)烈。
以上通過對詞調(diào)《一斛珠》淵源、平仄、題材、聲情的總結(jié),將這一詞調(diào)的基本特征進(jìn)行了大致的梳理總結(jié)。
參考文獻(xiàn):
[1]劉尊明,范曉燕.宋代詞調(diào)及用調(diào)的統(tǒng)計與分析[J].齊魯學(xué)刊,2012,(4):124-131.
[2]吳藕汀. 詞名索引[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陳廷敬,王奕清.欽定詞譜[M].北京:中國書店,1983.
[4]田玉琪.詞調(diào)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陳明源. 常用詞牌詳介[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87.
[6]葉嘉瑩,唐圭章. 蘇軾詞新釋輯評[M].北京:中國書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