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成 馮進
摘 要:預應力在橋梁施工中尤為重要。影響預應力質量的主要因素有:施工工藝,原材料質量,施工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和素質等。本文結合某大橋箱梁預應力施工情況,對施工工藝進行淺顯的分析。
關鍵詞:箱梁;預應力施工工藝;原材料;設備;張拉;壓漿
1 原材料
1.1 鋼絞線
鋼絞線每批檢查重量不大于60T,領取鋼絞線應按質保單逐盤檢查,含有斷絲不得使用。檢查鋼絞線每捆有無不均勻初應力,檢查方法取2-3米長的鋼絞線,在室內放置24小時,檢查各絲是否仍處為一個平面。若發(fā)生變化,說明鋼絞線存在不均勻初應力,此類鋼絞線嚴禁使用,應予以退貨。隨機抽取3根送檢測單位進行表面質量、直徑偏差、力學性能檢測,試驗結果如有一項不合格應做報廢處理。鋼絞線切割采用砂輪機進行切割,嚴禁采用電弧焊、氧焊切割。
1.2 精軋螺紋鋼
每批精扎螺紋鋼檢查重量不大于100T,應對表面質量應逐根目視檢查,外觀合格后,在每批中任選2根截取試件進行拉伸力學試驗。若有一根不合格,則應取雙倍數(shù)量重做全部各項試驗,若仍有一根不合格,則該批材料為不合產品。
1.3 錨具、夾片、連接器
夾具應具有良好的自錨性能、松錨性能和重復使用性能。同時應按設計使用、應滿足分級張拉、補張拉及放松的預應力要求。從每批中抽取5%,但不少于5套作HRC硬度試驗,每個構件測試3點,若有一個構件不合格,則取雙倍數(shù)量重做試驗,若仍有一個構件不合格,該批構件作為不合品。從每批中取6套錨具(夾片)組成3組,進行靜載錨固性能試驗,若有一個試件不符合要求,則另取雙倍數(shù)量重做試驗。若仍有一個試件不符合要求,則該批錨具為不合格產品。錨具、夾片、連接器的性能,應100%達到預應力鋼材最小規(guī)定的抗拉強度、錨固系數(shù)、回縮量(≤6mm)、夾片與鋼絞線之間的摩擦力、夾片外露量等指標都要滿足產品的相關要求
1.4 預應力管道
按出廠合格證和質量保證書核對其類別、型號、規(guī)格是否滿足強度和剛度要求。施工前應對波紋管進行抗壓力、抗?jié)B漏、抗彎曲試驗。管道安裝時嚴格按設計圖所給定的坐標準確定位固定,確保直線段順直,曲線段圓順平滑無彎折變形,以免在澆筑砼過程中發(fā)生管道上浮。
2 千斤頂與油表校驗標定
2.1 千斤頂、油表的選用
應根據(jù)鋼束的張拉力選擇合適的千斤頂和油泵,以達到張拉的要求。油表的選用:精度不低于0.4級,最大表盤讀數(shù)60MPa,讀數(shù)分格應不大于1 MPa,表盤直徑應大于150mm,應為防震型的油表。
2.2張拉設備的使用和標定
千斤頂使用期超過個月或張拉行程超過200次以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不正?,F(xiàn)象,應檢修以后重新校驗標定。標定是要配套標定,先標定油表,再將油表和千斤頂配套標定。標定好后得到回歸方程式y(tǒng)=bx+a。檢驗時,要將油表、千斤頂、油泵配套,記錄編號,不得混用。
2.3張拉設備使用的注意事項
預應力筋連續(xù)斷裂;千斤頂嚴重漏油;千斤頂更換油壓部件或使用修復后的儀表或更換油的規(guī)格;油壓表和千斤頂使用期限達到校驗的有效期;油壓表指針不能回零,超過規(guī)定;油表在高壓時,油壓讀數(shù)穩(wěn)不住或缸體漏油,出現(xiàn)示值超過基本允許誤差;均應進行重新標定。
3 預應力張拉要點
3.1 預應力施工前應做好如下準備工作
(1)、檢查梁體是否達到設計的張拉強度,砼強性模量是否達到80%的要求,否則不允許張拉。
(2)、原材為檢驗合格,張拉設備配套標定,并在有交效期內。
(3)、張拉前,應對首件試驗梁段測定下列數(shù)據(jù),以熟悉掌握張拉工藝,確保梁體預應力的準確性。
①錨具的錨圈口的摩阻損失;(≯3%)②管道的摩阻損失(k-孔道偏差系數(shù),μ-孔道的摩阻系數(shù))③錨具錨固后鋼絞線的回縮量(≯7mm)④夾片的回縮量(≯6mm)⑤鋼絞線的強性模量“E”⑥鋼絞線的斷面積“A”⑦鋼絞線的抗拉強度“R by”。
3.2 預應力的張拉程序
(1)低松馳鋼絞線
0→初始應力“0.1R by”→持荷2分鐘→錨下控制應力“0.75R by”→持荷2分鐘→錨固→0
2)精軋螺紋鋼
0→初始應力“0.1R by”→持荷2分鐘→錨下控制應力“0.9Rby”→持荷5分鐘→錨固→0
3.3 張拉要點
(1)、預應力張拉束的張拉與錨固順序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兩端平衡對稱,同步進行張拉,張拉的原則先長束后短束。
(2)、張拉前,在鋼絞線的尾部用顏色表標出同一個平面作為基準面,以便量測鋼絞線各個階段的伸長值。張拉時應測量該平面距錨墊板之間的距離,不得以油缸的伸長值來代替。
(3)、張拉前應對設計給定的伸長值進行修正伸長量計算方法(△L=σk*L/E)修正后的伸長量計算方法(δ=(E*A/(E*A)*△L)。
(4)、張拉完成后,檢查鋼絞線尾端所劃平面標準線是否仍為一個平面,若該平面出現(xiàn)了變化,說明有個別鋼絞線出現(xiàn)了滑絲現(xiàn)象,必須采取措施進行及時處理。并檢查測量值與理論伸長值進行比較,超過[(δ-△)/△*100<±6%]偏差時,應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5)、張拉過程中若出現(xiàn)滑絲超標現(xiàn)象,或夾片斷裂時應停止張拉,應對預應力束進行整束更換,重新張拉。
(6)、鋼絞線的工作長度切割,應采用砂輪機切割。若砂輪機切割有困難需用氧割時,應采用纏繞石棉繩澆水的方式來克服高溫聚熱影響,并應得到監(jiān)理的認可。
(7)、檢查千斤頂和錨具有無滑絲,具體查看δ2-δ1是否大于7mm,若大于7mm則表明出現(xiàn)了鋼束整體的滑絲,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處理后,方可繼續(xù)張拉。
(8)、橫向預應力采用一端間隔對稱張拉,張拉從跨中束開始,若遇有縱向束張拉槽時,待縱向張拉后,再張拉橫向束。
(9)、全橋張拉結束后,要測量梁體的上拱度和彈性壓縮值。
4 伸長值的測量計算
4.1 初應力張拉
兩端同時對千斤頂主油缸充油,打緊工具錨夾片,使鋼絞線略為拉緊,充油時調整錨圈、墊圈及千斤頂位置。使孔道、錨具和千斤頂三者之間保持與軸線相互重合,同時注意使每根鋼絞線受力均勻。隨后兩端同時加荷載到0.1σk,持荷兩分鐘,并在鋼絞線束上劃上平面記錄,作業(yè)觀察滑絲和量測伸長量的標記。
由于初張拉的各根鋼絞線的松緊、彎、直程度不一定一致。所以初應力時的伸長不宜采用量測的方法,只能采用推算方法,可采用相鄰級(10%-20%)σk。
4.2 控制應力張拉:(σk:)
控制應力的張拉見3.3張拉程序和3.4張拉要點。
4.3 實測伸長值的計算
6 孔道灌漿
孔道壓漿工作宜在張拉完畢后盡早進行,一般在張拉完畢24h內進行,觀察預應力筋束和錨具穩(wěn)定后,即可進行孔道壓漿工作。
壓漿前的準備工作:割切錨外鋼鉸線,錨具外部多余的預應力筋束需使用手提砂輪機進行切斷,預應力筋束割切后的余留長度不宜小于3cm。
封錨:錨具外面的預應力筋束間隙應用水泥漿填塞,以免冒漿而損失灌漿壓力。
首先采用真空泵抽吸孔道中的空氣,使孔道內的真空度達到80%以上,然后在孔道的另一端再用壓漿機以大于0.7Mpa的正壓力將水泥漿壓入預應力孔道內。由于孔道內只有極少量的空氣,很難形成氣泡。同時,由于孔道內與壓漿機之間的正負壓力差,大大的提高了孔道壓漿的飽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