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生煙
小兒麻痹后遺癥的父親,不能正常工作生活,走路還得靠拐杖支撐著。母親的身體比父親好不了多少,年輕時被拉煤車撞倒,過重的傷勢讓她不能長時間站立。現(xiàn)實是冷酷的,身患殘疾的父母給她的就是這個既殘又貧的家。她的到來,在父母的心里也沒感受到一絲暖意。因為,她的撫養(yǎng)成了父母心頭上最大的負擔。
出生于貧寒中的她,最渴望的是能得到那種溫暖人性的溫度。這種渴望對她來說,有點奢侈。殘疾的父母不能給她許多,相反,還要她來安慰和照顧。
父親行動不便,一個人待在家里寂寞,她就充當父親的耳朵,將在學校里、院子里聽到的趣事講給父親聽。母親勤勞要強,做起家務總停不下來,她就搶著干些重活,以減輕母親身上的疲勞。寒暑假,別的孩子都在瘋玩,而她還得想辦法籌措學費。
貧寒催生“早熟”。有時候,也想溜出去和同伴們痛快地玩一場,但想到母親的勞累,父親的不能動彈,她就覺得:自己真的和伙伴們不同,她們有健康的父母,而自己只要幫家里做點事,就能讓父母少操一份心。于是,她就有了和自己年齡不相稱的想法:憑借自己的力量來溫暖一個貧寒的家。
一晃進了高三。不曾想那一年,母親舊傷口復發(fā)引起潰爛,醫(yī)生建議做手術治療。一家三口靠低保生活,日子本來就捉襟見肘。在高昂的手術費面前,望而卻步的母親只好選擇放棄治療。母親選擇放棄治療,就是想省下手術費供她讀書,過早懂事的她怎會不知道母親的這個痛苦選擇呢?一番權(quán)衡之后,她也作出了選擇:輟學打工也要治好母親的??!
這樣的選擇,是母親不愿意看到的,母親看重的是她能考上大學。母親的勸慰,她至今記憶猶新:只有自己發(fā)光發(fā)熱了,才能更好地溫暖家人。
她聽從了母親的勸慰,回到了學校。用心復習功課的同時,她不忘母親的病情,利用假日,跑進書店,淘來中醫(yī)書籍,開始自學中醫(yī)知識。黃芪可以“托瘡生肌”,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到藥店買來了便宜的中藥,并每天泡給母親喝。一個月后,母親腳上的傷口竟然有了好轉(zhuǎn),原來潰爛的傷口上長出了新肉。
小試成功,這讓她看到了中醫(yī)的希望。忽然間,她的心里萌生出了報考中醫(yī)的念頭:做名中醫(yī),治病救人。做個有溫度的人!經(jīng)過短短一年的苦學,她不負眾望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錄取。
相比西醫(yī)的“冷漠”,中醫(yī)就更顯得有“溫度”。邊學邊用,她首先將中醫(yī)的“溫度”通過愛心傳遞到了父親身上——她成了父親的“御用醫(yī)師”。父親有慢性腹瀉的病根,她就用艾灸為父親進行治療。沒有輸過一次液,服過一粒藥丸,父親的腹瀉竟這樣治好了。
她叫楊靖,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級針灸推拿學專業(yè)的學生。她用有溫度的中醫(yī),治好了父母身上多年的頑疾,換來了他人的理解和肯定,贏得了2015年全國“孝親敬老之星”的稱號。
用溫度來丈量人生的楊靖,用自己的堅持和溫暖治愈了命運帶來的傷,她在博客上的留言更能打動人心:“我總是把家庭給自己帶來的苦難,看做是上天的恩賜!因為沒有差距,就不會被縮短。沒有困境,就不會有所改變??嚯y也是一種溫度,它是冰冷的。冰冷并不可怕,冰冷更能激發(fā)人的斗志。做一個有溫度的人,就是將身上的這股斗志轉(zhuǎn)化成人生的正能量,去溫暖著他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