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16世紀中葉,法國人文主義作家蒙田跟隨傳教士不遠萬里,深入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帕塔科部落傳經(jīng)布道。在傳教士眼里,尚處于原始社會的帕塔科人愚昧、落后。傳教士花了兩年多時間,窮盡所有的辦法說教,卻始終沒能啟蒙帕塔科人,當?shù)厝烁静幌嘈艂鹘淌磕翘住?/p>
1560年,年僅10歲的查理九世接替英年早逝的哥哥弗朗西斯二世,登基成為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加冕儀式,宮廷邀請世界各地的代表前來朝覲。消息傳來,傳教士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可以借機向帕塔科人展示法國的文明和富庶,讓他們心生向往,也許回來后會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說道。
帕塔科人愉快地接受了邀請,派出50名武士穿上節(jié)日盛裝,跟隨蒙田跨越重洋踏上法國的土地。到了巴黎,蒙田每天都帶著帕塔科武士四處參觀游覽,富麗堂皇的宮殿、車水馬龍的道路、琳瑯滿目的市場、奢華時髦的服飾、豐盛無比的美食,讓帕塔科武士大開眼界,應(yīng)接不暇。
查理九世的加冕儀式剛結(jié)束,暗自得意的蒙田便迫不及待地問起帕塔科武士對法國之行的印象。然而,蒙田聽到的不是溢美之詞,而是一連串的不解和詰問。帕塔科武士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大人為什么要聽一個10歲小孩發(fā)號施令?第二個,窮人為什么要向富人繳納財物?第三個,子女為什么要為死去的父母鋪張辦喪事?
蒙田不以為然地回答:“那個10歲小孩是國王,所有人都得聽他的話;窮人向富人租地借錢,理所當然要繳納財物;只有將喪事辦得豪華,父母的靈魂才能安息?!?/p>
聽了蒙田的解釋,帕塔科武士更是疑惑不已,反問一句:“這個小孩憑什么能當國王,他殺死過鱷魚嗎?富人的財產(chǎn)根本用不完,還要那么多做什么?父母在世時不好好對待,死了再補償又有什么用?”
蒙田覺得帕塔科武士的問題有點滑稽可笑,但還是一五一十地告訴他們:“那個10歲小孩是已故國王的弟弟,只有他最有資格當國王;富人的財產(chǎn)都是自己的,不能白白借給窮人;辦喪事是子女報答父母的最后一次機會,多花點錢是應(yīng)該的?!?/p>
帕塔科武士臉上浮起鄙夷之色,冷笑著說:“法國人不過如此,還不如我們呢。在我們那里,殺死鱷魚最多的人才能當國王,富人會毫不吝嗇地將財產(chǎn)分給窮人,父母活著時會得到子女最好的照顧?!?/p>
聽了帕塔科武士的話,蒙田頓時語塞,可又想不出什么話來反駁,甚至連自己剛才說的話都沒法自圓其說。蒙田懊惱不已,將帕塔科武士的三個問題收錄進自己的作品《隨筆集》,至死也沒有找到答案。
幾百年過去了,世界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帕塔科人仍然和祖先一樣,在亞馬遜熱帶雨林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與世無爭,與人無求??墒?,許多看過《隨筆集》的都市人逃離現(xiàn)代文明的喧囂,來到帕塔科部落領(lǐng)地過起了隱居生活。
或許,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最好的答案就是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