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柳
摘要 《二馬》固然是部好作品,但仍存在不足。筆者結(jié)合老舍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二馬》文本,從愛國情感削減文學(xué)性、人物塑造能力的偏差兩方面來論述《二馬》的瑕疵之處。
[關(guān)鍵詞]二馬;愛國;人物
張愛玲曾在《私語》中這樣寫道:“老舍后來的《離婚》《火車》全比《二馬》好得多。”確如張愛玲所言,《二馬》的創(chuàng)作存在不足。誠然,老舍筆端的幽默依然妙不可言,令人折服。但筆者此次對《二馬》中寫的好的地方略去不談,將從兩方面淺論《二馬》這部作品中存在的瑕疵。
1 愛國情感削減文學(xué)性
創(chuàng)作《二馬》時,作為弱國子民的老舍正在英國東方學(xué)院講解漢語。那時正值一戰(zhàn)結(jié)束,國際勢力重新分割。老舍“感時憂國”,在《二馬》中力圖“展示一種高度的道德感”,“寫這本東西的動機不是由于某人某事值得一寫,而是在比較中國人和英國人的不同處”,他雖然“沒有完全忽略了他們的個性,但更注意他們所代表的民族性”。由此可見,老舍在創(chuàng)作初就設(shè)定民族性凌駕于人物個性之上,一切服從主題——中英比較。這在小說中十分明顯,批判中國的民族劣根和英國文化的偏執(zhí),最終探討的是“國”與“人”的關(guān)系。老舍意圖不在貶低英國文化,亦不在咒罵中國,而是立志于鼓舞鞭策中國,尤其是激勵當(dāng)時的青年——要想得到其他民族尊重,只有自己強大起來。在這種政治意圖下,老舍在展示二馬的倫敦生活的同時,將愛國主義的情感注入到小說人物身上,一旦這種外在的情感強加到人物身上,便失去了人物原有的生命力,淪為了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下的工具。且使得作品不夠“真實”。
老舍試圖用愛情包裝掩蓋政治訴求,小說主要敘述了來自中國的二馬父子愛上倫敦的房東溫都太太母女,以悲劇收尾,雖然表面看父子倆的悲劇原因各不相同,但實質(zhì)都是因為受到種族歧視、國別歧視。小說將愛情的失敗歸結(jié)于國家的貧弱,主題便由愛情轉(zhuǎn)換到愛國,再自然引出李子榮的婚姻愛情觀,其實也是老舍理想中的愛國青年的行為——“放棄個人的幸福、快樂是為了中國的進步必須付出的代價”。愛情成了幌子,是為了水到渠成達到“愛國”目的的工具,因此在情節(jié)設(shè)定上也顯得生硬。小說中還有一對容易被忽視的愛情三角戀,瑪力,凱薩琳和華盛頓。華盛頓選擇和凱薩琳在一起,竟然不是愛情使然。華盛頓“還是愛瑪力,可是他和凱薩琳的關(guān)系似乎在‘愛以上”。華盛頓和凱薩琳不過是老舍理想中“他國形象”,所謂的“愛”以上,便是“和平、自由;打破婚姻,宗教;不要狹窄的愛國;不要貴族式的代議政治?!睈矍榈木駬褡罱K偷換成了政治的選擇。
2 人物塑造能力的偏差
老舍對于自己在《二馬》中的人物塑造有著清醒的認(rèn)識,“《二馬》除了在文字上是沒有多大的成功的。其中的人與事是對我所要比較的那點(中英關(guān)系)負(fù)責(zé),而比較根本是種類似報告的東西”?!抖R》屬于長篇小說中篇幅較短的,人物涉及不多,一對中國父子,一個中國留學(xué)生,一對英國母女,再加上倫敦伊牧師一家。人物關(guān)系簡單明了,但是細讀下來,發(fā)現(xiàn)老舍在人物塑造上除了老馬先生以外,其他人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老舍在談到我是怎樣寫《二馬》時,坦言道“老馬的描寫有相當(dāng)?shù)某晒Α?。但“至于小馬,我又失敗了”,“他是個空的,一點也不象個活人。他還有缺點,不盡合我的理想,于是另請出一位李子榮來作補充;所以李子榮更沒勁”,“對于英國人,我連半個有人性的也沒寫出來。他們的褊狹的愛國主義決定了他們的罪案,他們所表現(xiàn)的都是偏見與討厭,沒有別的?!?/p>
確實如老舍對自己作品的自我剖析,他最了解、認(rèn)識最深的是像老馬這樣的“舊”民,所以下筆深刻,寫出了一個飽滿生動的,不好與不壞,可恨又可愛的舊民。而小馬和李子榮為“新”人代表,老舍設(shè)定的“新”人模式是“個人的私事,如戀愛,如孝悌,都可以不管,自要能有益于國家,什么都可以放在一旁”,所以小馬和李子榮便被剝奪了自我,只是一個模式化下的單薄人物,因而失去原來人物的個性,讀起來也令人感覺做作和虛假。筆下的英國母女和伊牧師一家的都缺少復(fù)雜性,好象一群能說話的立體布景,除了顯示他們對中國人的厭惡(凱薩琳除外)就沒有分別了,寫了一打卻像只寫了一個人,似乎將伊牧師一家去掉也不會影響故事的表達。這些單薄的人物和鮮活的老馬寫在一塊,好象一出戲碼不勻的大戲,讀來總是不能令人暢快。
人物塑造上老舍也不能避免落入“善惡分明、二元對立”的俗套,典型反面人物亞歷山大、保羅,通篇看來,無一絲令人有好感之處。老舍激于義憤,筆下刻薄,因而亞歷山大的外貌也是丑陋的,“寬肩膀,粗脖子,禿腦袋,一嘴假牙,兩腮非常的紅,老像剛挨過兩個很激烈的嘴巴似的?!倍鴮Υ嫒宋飫P薩琳,老舍則下筆溫柔,全文看來,幾乎無一絲一毫過失,連不出彩的外表也跟著好看起來,“坐著的時候,小脊梁一挺,帶光的黃頭發(fā)往后垂著,頗有一點東方婦女的靜美?!比宋锖脡姆置鳎蜗箢D時干癟無生機。且老舍在小說中總是將正反對比人物搭配出現(xiàn),用意太過明顯,情節(jié)也不免顯得虛假。
綜上所述,過于充沛的愛國情感削減了作品的文學(xué)性,人物塑造能力的偏差使得人物空洞單薄讀來令人不悅,這些方面體現(xiàn)了《二馬》的不足。
參考文獻
[1] 張愛玲.流言[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1.
[2] 孫康宜.劍橋中國文學(xué)史[M].三聯(lián)書店,2013.
[3] 老舍.二馬[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4] 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M].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5.
[5] 王朔.王朔文集[M].華藝出版社,1995.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