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人論》一書中,卡西爾在總結了西方歷史上關于人的各種理論后,對“人是什么”這一問題做出了一種全新的解釋??ㄎ鳡枌⑷硕x為符號的動物,認為人的本質特性在于勞作,即人運用符號創(chuàng)造文化。在卡西爾看來,符號的各種形式——語言、神話、宗教、藝術、歷史、科學等既是人與動物的區(qū)別所在,又彰顯了人性的不同方面,而且所有形式都指向人性的解放。盡管卡西爾的人學思想有所不足,但其對人類文化哲學的發(fā)展仍有著獨特的貢獻。
關鍵詞:卡西爾;人;人學;符號
中圖分類號:B5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9-0076-03
恩斯特·卡西爾是新康德主義馬堡學派的代表人物,且著述甚多,其中流傳最廣的是他晚期哲學思想的代表作品——《人論》。在《人論》一書中,卡西爾以批判的態(tài)度審視了西方兩千多年以來關于人的問題的各種理論,認為應當對人的古典定義進行修正,進而提出了自己對于人的本性的理解,即人是符號的動物。他認為這種定義與以往觀點的不同之處在于,從功能意義上來解釋人的本性。同時,卡西爾強調(diào),人的標志性特征在于,人利用符號創(chuàng)造文化,即“人的勞作”,并由此形成了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科學、歷史等活動領域,這些人類活動均彰顯了人性的不同方面。
一、人類自我認識的探索
卡西爾開篇即指出:“認識自我乃是哲學探究的最高目標?!盵1]3從古希臘起,自我認識的探索和爭論就始終是哲學的一個重要主題。對于“人是什么”這個問題,不同時代的思想家做出了各異的回答。
1.人是理性的存在物
在古希臘時期,蘇格拉底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第一個答案,也是經(jīng)典答案。卡西爾援引蘇格拉底《申辯篇》中的論述,并指出:“他把人定義為:人是一個對理性問題能給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盵1]11正是在這種對自我及處境不斷查問和審視的活動中,人成為一個知識和道德的主體。在古希臘階段,審視和批判的理性能力成為人類生活的價值,理性被奉為最高力量??梢哉f,這一階段哲人的基本主張是人是理性的存在物。
2.人是宗教的依附物
在中世紀時期,理性的力量式微。在奧古斯丁、阿奎那等人的學說中,理性轉而成為“最成問題的東西”。理性無法靠自身的獨立性發(fā)揮力量,原初力量遭到了遮蔽,必須依附于上帝才能得到發(fā)展。因而,在中世紀,哲人對人的認識無法離開宗教的背景,人被理解為宗教的依附物。
3.人是數(shù)學理性的存在物
在近代初期,隨著哥白尼日心說體系的提出,古典形而上學和中世紀神學中人的最高宇宙地位已然喪失。面對新的宇宙學說帶來的理智危機,十六七世紀的思想家——布魯諾、伽利略、笛卡爾、萊布尼茨、斯賓諾莎等從數(shù)學理性的層面對人的問題給予嘗試,認為數(shù)學理性是連接人和宇宙的紐帶,它是理解整個宇宙和道德秩序的關鍵。因而,人是數(shù)學理性的存在物。
4.人是高階動物
在19世紀,達爾文進化論的提出,打破了原有科學等級的平衡,生物學思想取得了高于數(shù)學思想的地位。生物學的研究理路不僅以經(jīng)驗的研究路徑取代了思辨的研究路徑,并且“消除了在有機生命的不同類型之間的武斷界線。沒有什么分離的種,只有一個不間斷的生命的流?!盵1]35因此,人僅能被解釋為高階動物。
由上述溯源可知,從古希臘到19世紀,雖然存在多種不同的關于人的理論,但是每個時期的理論仍有一個鮮明的中心,依次為:形而上學、神學、數(shù)學和生物學。而在此后的探索中,哲學家們卻趨于采用“經(jīng)驗主義”的方式:僅僅從自身所知所思的角度出發(fā),并相信自己得出的終極因即是真理。由于哲學家們相異的出發(fā)點,所有解釋匯集一處時甚至存在矛盾和對立。譬如世人熟知的尼采、弗洛伊德、馬克思等關于人的觀點就大相徑庭。于是,思想領域進入了“無政府狀態(tài)”,以致人類的自我認識并非隨著事實材料的增加而變得明晰,反而存在迷失于其中的危險。因此,人類的自我認識仍處于一種危機之中。
二、人是符號的動物
對于人類自我認識危機的解決之道,卡西爾提出,在人類世界中,除了生物學家于克斯屈爾提出的感受器系統(tǒng)和效應器系統(tǒng)外,還可發(fā)現(xiàn)稱之為符號系統(tǒng)的第三環(huán)節(jié),它存在于這兩個系統(tǒng)之間,并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生活[1]42。由于具有符號系統(tǒng),人已不是對外界刺激做出直接反應的存在物,而是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才進行抉擇。人所存在的世界,“并不是根據(jù)他的直接需要和意愿而生活,而是生活在想象和激情之中”[1]44,這些經(jīng)驗生活孕育出各類多彩的符號文化,這些文化形式包括神話、宗教、語言、藝術等。并且隨著符號能力的增長,人趨于被包圍在自己經(jīng)驗創(chuàng)造的符號世界中,可以說符號日益成為人觀察和理解世界的媒介。正因如此,卡西爾認為“人是理性的動物”這個古典定義應該得到修正和擴大,應以能夠創(chuàng)造豐富的文化形式,即符號化的思維和行動來標志人的特性。因此,卡西爾認為應將人定義為符號的動物。那么卡西爾所謂的符號化思維和行為是什么呢?卡西爾通過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回答。
1.人與動物言語層次的區(qū)別
卡西爾指出,動物信號系統(tǒng)與人類的符號化思維存在著本質區(qū)別。巴普洛夫的試驗僅證明了動物可以經(jīng)過訓練而對間接刺激做出反應,而這種反應與人的符號化思維相去甚遠??ㄎ鳡枏娬{(diào),“信號和符號屬于兩個不同的論域:信號是物理的存在世界之一部分;符號則是人類的意義世界之一部分。信號是‘操作者;而符號則是‘指稱者”[1]54。即是說,信號表示的是諸如表情、行為等某種物理的或實體性的存在,符號則有著某種功能性、象征性的意義。人類正是依靠符號的普遍適用性、多變性和抽象性,不僅著眼于自身的生物需要,而且利用符號積極創(chuàng)造出屬人的文化世界。
2.人與動物時空觀念的區(qū)別
卡西爾試圖從時空觀念的不同層次入手來分析時空的性質。就空間來看,最低層次的有機體空間階段僅根據(jù)外部環(huán)境調(diào)整自身,尚未形成關于各種空間關系的觀念。到了人的階段,抽象空間,即符號空間的觀念才逐漸形成。特別是近代解析幾何的發(fā)現(xiàn),符號思維邁出關鍵性一步,使得“所有我們關于空間和各種空間關系的知識都可以翻譯成一種新的語言,即各種數(shù)的語言。而且由于這種翻譯和轉換,幾何學思想的真正邏輯特征就能以一種更清晰更適當?shù)姆绞奖磉_出來。”[1]83而從時間上來看,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連續(xù)整體。在過去與現(xiàn)在的關系中,人不僅能回憶起經(jīng)驗材料,還能將它們重新排列組合,安置于不同的時間瞬位上。這樣一種包含著定位與重建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是人類與其他有機生命在記憶形態(tài)上的區(qū)別所在。在關于未來的觀念中,人的特殊之處在于人形成了關于未來的理論觀念,這已超出了人的直接實踐需要,是人符號化的未來。
3.人與動物可能性觀念的區(qū)別
卡西爾認為,與其說人類理智有賴于康德所謂的“映像”,不如說有賴于符號,符號思維與可能性觀念之間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在自然科學領域,科學的事實不全是根據(jù)感性材料或直接觀察獲得的,它還含有理論的成分,亦是符號的成分。譬如各類科學中的假說便是一個典型例證。同樣,思想家所構建的各式烏托邦,其價值也在于“為可能性開拓了地盤以反對對當前現(xiàn)實事態(tài)的消極默認。正是符號思維克服了人的自然惰性,并賦予人以一種新的能力,一種善于不斷更新人類世界的能力?!盵1]104其中人所表現(xiàn)出的可能性觀念,與低于人的存在物所表現(xiàn)的“反應”顯然是不同的。
總之,卡西爾認為,人在生命體意義上與動物并無本質差異,兩者的決定性差別在于人具有符號化的思維和行為。從人與動物的言語層次、時空觀念和可能性觀念的差別來看,符號化的思維和行為在屬人世界的生成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同時,存在于人這些特征中的符號并非作為實體性力量,而是作為功能性力量發(fā)揮作用??梢哉f,從實體性定義到功能性定義,是卡西爾突破了歷史上種種關于人的理論的實體性思維后得出的結論。正是以此為前提,卡西爾架構起了他的符號形式哲學。
三、文化生成的勞作
在卡西爾看來,人運用符號所創(chuàng)造的人類活動,即人的勞作過程是人的突出特征。人憑借符號創(chuàng)造出人類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科學、歷史等各種文化形式。這些文化形式的生成過程,同時也是人性的生成過程。因此,卡西爾關于人的哲學與他的文化哲學始終緊密聯(lián)系著。他認為人類文化的各個組成部分從表面來看,似乎是完全相異的,然而從創(chuàng)造過程來看,都是人的勞作過程的結果。人類文化形式由符號紐帶相連接,有著共同的旨趣,而哲學的任務就在于從各種文化形式中揭示和闡發(fā)共同的旨趣。
1.神話與宗教形式
卡西爾認為,在人類文化的所有現(xiàn)象中,神話和宗教最難進行純粹的邏輯分析。因此,神話的分析應摒棄理論范式的姿態(tài),而根據(jù)它們本身來做出分析。原始文化最典型的特征是圖騰觀念,這在本質上是一種符號形式,原始人通過這些符號形式將自身與自然聯(lián)系起來,以獲得對生存世界的感知??ㄎ鳡栔赋觯瑥纳裨挼阶诮痰倪^渡,并非思想的突然轉折,而是兩者彼此相互滲透的連續(xù)性過程。宗教的進展并不意味著全盤消滅最初神話思維的特征,“一切成熟的宗教必須完成的最大奇跡之一,就是要從最原始的概念和最粗俗的迷信之粗糙素材中提取它們的新品質,提取出它們對生活的倫理解釋和宗教解釋?!盵1]177卡西爾以宗教中禁忌的發(fā)展為例,闡釋這種不斷“提新”的過程??ㄎ鳡栔赋觯筛拍钣稍醯谋粍臃?,發(fā)展成為積極的宗教情感,宗教的義務也成為人類自由理想的表現(xiàn)。
2.語言形式
卡西爾指出,語言的類型可以分為情感語言和命題語言兩大類。在動物世界中,動物僅能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能指謂或命名對象,即是說動物語言僅有情感性語言的存在。而人類的語言既有情感語言成分,又包含命題語言成分,人類言語的任務不在于簡單復制既定的秩序,而具有再創(chuàng)造的功能。一方面,在共同體中生活的人以語言符號作為理解和解釋的媒介;而溯源歷史將會發(fā)現(xiàn),語言又非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人接觸語音、語法的過程,同時也是積極參與言語發(fā)展的過程。由此,語言發(fā)展經(jīng)歷了由神話語言到科學語言、由具體語詞到抽象語詞的發(fā)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新的進展,都導向更為廣泛的概觀,都導向對我們的知覺世界做出更好的定向和安排。”[1]233
3.藝術形式
在卡西爾的文化哲學中,藝術被定義為一種符號語言,是一種激發(fā)美感的表現(xiàn)形式。藝術既不是對物理事物的直板模仿,亦非是強烈情感的沖動,而是一種以感性形式為媒介的對實在的再解釋。并且人在藝術中感受到的不是單一的情感性質,而是對立的兩極情感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這個過程生成的是一種構形的力量,一種自由積極的狀態(tài)。同時,卡西爾強調(diào),藝術或是以游戲,或是以夢幻狀態(tài)、迷醉狀態(tài)等人類經(jīng)驗的無秩序定義本質,都沒有抓住要點??ㄎ鳡栒J為,藝術一方面展現(xiàn)了實在的多彩的形象,另一方面展現(xiàn)出實在的形式結構。這一特性也彰顯出了人的特性,“不局限于對實在只采取一種特定的唯一的態(tài)度,而是能夠選擇他的著眼點,從而既能看出事物的這一面樣子,又能看出事物的那一面樣子?!盵1]292
4.歷史形式
在闡釋歷史領域的活動時,卡西爾從歷史事實與物理事實的區(qū)別入手,指出歷史符號的特征。對于歷史學家來說,他的工作對象屬于過去,是不可能在純物理意義上進行重建的。因此,歷史學家所做的工作只能從過去留下的物質痕跡中進行符號的重建。文獻、記錄等作為單純物理事物不具有歷史層面的意義,必須通過歷史學家的知識經(jīng)驗,將其作為符號理解和闡釋,以此“回憶”過去的世界。正是這種符號重建的功能,歷史學成為探索人類本性的有力工具。這種探索形式不同于人對自我主觀的見解,也不同于心理學實驗純粹的描述方式,呈現(xiàn)出的是真實的、有個性的人??ㄎ鳡柨偨Y道,歷史學是“認識自我的一種研究方法,是建筑我們?nèi)祟愂澜绲囊粋€必不可少的工具?!盵1]354
5.科學形式
卡西爾認為,科學“被看成是我們?nèi)咳祟惢顒拥捻旤c和極致,被看成是人類歷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學的最重要主題。”[1]355在科學史中,科學概念經(jīng)歷了一個由神話語言到數(shù)的語言的發(fā)展過程,直到畢達哥拉斯時代數(shù)的語言的發(fā)現(xiàn),近代科學概念才得以形成。數(shù)是一種全新的符號體系,僅要求在邏輯世界中首尾一致即可。因此,借由數(shù)的語言,人類心智能夠以自身力量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事物領域,而不必改變關于客觀世界的全部概念。這種符號形式的優(yōu)越性就在于以程序對項進行排列,呈現(xiàn)出一個明確清晰的結構法則,而非執(zhí)著于孤立的語詞,同時這種綜合觀也是科學發(fā)展的方向。除此之外,與其他符號形式一樣,科學家的工作一方面體現(xiàn)出對事實的嚴格把握,另一方面其組織理論也意味著創(chuàng)造性要素的滲入。正是這種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表達了符號形式的核心,亦表達了一切人類活動的核心。
可以看到,神話、宗教、語言、藝術、歷史、科學都是“人性圓周”的各扇面,這些部分并非以完全獨立的形式存在,而都由一條功能性紐帶相連接,體現(xiàn)出功能統(tǒng)一性。從整體的人類文化看,是一個人用符號能動地參與和創(chuàng)造人類生活的過程,亦是一個指出人性從穩(wěn)定到創(chuàng)造、不斷解放的歷程。
四、結語
在《人論》一書中,卡西爾歷數(shù)西方哲學史上對人的各式理論后,提出了自己關于人的理解,即人是符號的動物。符號是某種功能性、象征性的意義,而非具體的實在。在卡西爾看來,正是人的符號化思維和行為,人的世界與動物的世界劃清了界限。人運用符號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人類文化,逐漸構建起屬人世界。神話、宗教、語言、藝術、歷史、科學等符號形式都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并以不同的形式彰顯著人性,這也體現(xiàn)出卡西爾人類文化哲學的特點。但正如《人論》一書的副標題所示,卡西爾僅是從“人類文化哲學”角度進行的考量,并且他所規(guī)定的符號也是先驗存在的??ㄎ鳡査^的人的勞作本質僅是文化活動的勞作,而忽略了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質活動。正如馬克思指出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解釋?!盵2]18這種實踐活動才是人性的真正彰顯。但在《人論》這部著作中,卡西爾引入“符號”這一概念,在視角上突破了以往對人的實體性定義,轉而采用功能性定義法;在理論上修正和擴大了“人是理性的動物”的傳統(tǒng)定義;在實踐上體現(xiàn)當下信息化社會符號化的特點等等,諸多方面都引人深思。
參考文獻:
[1]恩斯特·卡西爾.人論[M].甘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