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關鍵詞】 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問題
意識;參與者;效率
【中圖分類號】 G423.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9—0070—01
一、 要樹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村”的意識
1. 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而應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校、班級、學生這些因素,不能搞“零式教學”,讓每一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感受。
2. 無視文本、過分發(fā)揮,也不是好課。我們提倡創(chuàng)造性使用課本,但是創(chuàng)造性也是有限度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視文本內容,甚至于曲解文本內容,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講得是眉飛色舞,而學生則是一頭霧水,甚至不知道學了什么,這樣的課,也不是好課。
二、教師應當是教學中平等的參與者,但更是首席參與者
1. 學生處于教師被動、控制狀態(tài)之下進行的學習,這樣的課不能算是好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成功感應當是通過學生的成功感來折射出來的,或者是解決了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或者是提出了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或者是與他人進行的收獲體驗的交流,總之,學生只要是感覺到自己學到了東西,就是一種成功。
2. 盲目無序、隨意講述的課要摒棄,要提倡有特色、有創(chuàng)新、有突破的課。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平等的參與者,但更是首席參與者,因此,在教學中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矛盾。
(1)處理好“用教材教”與“脫離文本”的矛盾。在教學中,學生會因為自己對于文本的理解不同而發(fā)表不同的意見,但是這樣的內容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所得到的,教師要做好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對于文本的解讀要多樣化,因為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也會因為切入點的不同而不同。
(2)處理好“氣氛活躍”與學生“守秩序”的矛盾。在教學中,學生個性得到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性得到解放,課堂氛圍可謂是異?;钴S,但是這必須是以學生在文本內容的基礎之上,而且學生還得遵守教學的秩序,因此,不能為了課堂活躍而無視課堂秩序,也不能因為要課堂秩序而限制學生的思維。
(3)處理好自主探究與課時任務的矛盾。在教學中并非課課都得“自主、合作、探究”,應當根據(jù)學習內容正確對待,應當講的內容要大膽去講,應當讓學生自己學習的就要認真指導,另一方面教師要敢于在學生面前承認不足,并與學生一起去學習。
三、要有問題意識,主張以問題來帶動教學
有結果無過程的學習、有學習無思考的學習、重視講授而輕視創(chuàng)新的課堂,都不是好課堂。在教學中,我們提倡通過問題來帶動教學,并不是說要讓學生回答多少個問題,而是讓問題走進文本,在“應用與拓展”的過程中努力實現(xiàn)“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新”。同時學生對于問題的解決不能太過膚淺、瑣碎,教師要追求問題意識,要提高問題的價值,尤其是進行探究式問題設計的時候,不能防止“應景式問題”。
四、在教學中要有追求效率意識
1.精當?shù)哪繕?,精選的內容,精心的設計。
(1)精當?shù)哪繕司褪且邆鋷讉€功能——定向功能,強化激勵功能,適應功能,評價功能;符合幾項要求——綜合化,系統(tǒng)化,細目化,行為化。
(2)精選的內容。如何精選內容呢?抓住主要內容:指向“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度目標的內容,這在“長課文短教”、“深課文淺教”、“多篇課文組合教”的策略運用中,尤其重要。挖掘獨特內容:挖掘能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教學效果的內容。不放過深奧之處。充分發(fā)揮講授法的積極作用,對于較重要而又難懂之處,教師要做精細講解。講解要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
(3)精心的設計。比如,精心選擇切入點——從題目入手(另擬題目法,添加題目法,加修飾成分);從概括入手;從復述入手;從關鍵句入手等。
2.民主的氣氛,生活的氣息,創(chuàng)新的氣魄。
(1)民主的氣氛。教師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要敞開心扉,傾聽接納,坦誠相待。學生要人人參與,表現(xiàn)個性,展示創(chuàng)造性。師生之間最終達到共識、共進、共發(fā)展的境界。
(2)生活的氣息。所謂生活的氣息,就是杜威的觀點“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就是陶行知的觀點“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這些都強調了教學與生活的重要關系。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能夠走近生活,觀察社會,體悟人生,幫助學生形成樂觀開放、勇于競爭、敢于負責、善于合作的人生態(tài)度。
(3)創(chuàng)新的氣魄。高中課程標準制定了專門的“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的條款:“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有所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我們的教學就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人格。那么,“創(chuàng)造性人格”的特征是什么呢?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得出的結論是:有高度的獨立性和自覺性;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對事物深究的強烈動機;善于觀察,知識面廣;工作追求準確而嚴格;有豐富的想象力;富有幽默感;意志品質出眾,能長時間專注于感興趣的問題之中。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