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思雨
摘要:到底是父母帶著孩子玩,還是孩子帶著父母玩呢?最重要的是雙方基于一個平等的關系上,才會產(chǎn)生真正的心靈溝通、精神交流,才會了解真實、自然的狀態(tài)。當你能夠真正進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你才能體會到孩子的純真和童趣,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跟孩子玩可以如此興奮、激動,同時你也收獲到了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和感悟。
關鍵詞:父母;孩子;玩
中圖分類號:G7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3-0003-02黃昏時刻,一對夫婦帶著他們的孩子在小河邊玩,興致勃勃地替孩子捕撈河里的蝌蚪。我立即發(fā)現(xiàn)我的記述有問題。真相是——黃昏時刻,一個孩子帶著他的父母在小河邊玩,教他們興致勃勃地捕撈河里的蝌蚪。
——選自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到底是父母帶著孩子玩,還是孩子帶著父母玩呢?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nèi)ニ伎嫉膯栴}。很多人認為,成人作為已經(jīng)社會化的人,一個長大的人,無論在身體發(fā)育上還是在閱歷上,都要比孩子更好更多,無可厚非他們在孩子面前就有著更高的權利,他們可以隨意支配和控制孩子的意志和行為,他們把自己放得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樣子,使得孩子們拼命的伸著腦袋仰望著他們,緊緊的追隨著他們的步伐。孩子作為未被開化的人,一定要聽從父母的安排、指示和命令,他們帶著這種優(yōu)越感和功利心,認為把跟孩子做的事情是沒有用,沒有價值和意義的,而經(jīng)過他們的教導、引領、指示的事情,跟著他們做的事情,才是有用、有價值的,譬如學知識、學才藝、學技能技巧等。
豆豆(化名),3歲,是鄰居家的一個小女孩,前兩天跟她媽媽在街上買了一個氣球,氣球看上去像一朵向日葵,豆豆喜歡的不得了。她媽媽為了防止氣球飛上天,就把氣球末端的繩子綁在豆豆的胳膊上,小家伙興高采烈地跑到我家來給我看,我一瞅,便開心的拍打了幾下,逗她玩,她連忙搖搖晃晃的跑開了。正當我們玩耍氣球時,她爺爺大喊:豆兒,我們?nèi)シ艢馇蛲婵?,她爺爺用了一大截繩子接在氣球繩子的末端,使氣球繩子變得很長很長了,然后牽著豆豆的手,走到離家不遠的空地處,就讓豆豆放氣球玩,就像放風箏一樣,手拉的線,因為孩子一高興,就喜歡拉著氣球到處瘋跑,她爺爺就說:豆兒,不要亂跑,就在這塊空地上玩,跑出去氣球就會飛走。因為豆豆小,抓氣球線的時候,要么猛拉、要么猛拽、猛放(氣球繩子的末端系在豆豆胳膊上了),豆豆看到氣球一會兒被她拉的矮矮的,一會兒又忽然放的很高,開心地大笑著,樂此不疲的重復著。她爺爺看不下去了,收起氣球,對豆豆說:氣球不是這么放的,我們應該抓住繩子,慢慢的拉上拉下,讓氣球飄動起來,然后在放一截繩子,讓它慢慢飛高些。小家伙學著爺爺?shù)臉幼?,有板有眼的模仿起來,看上去很是認真,但是我卻發(fā)現(xiàn)少了爽朗的笑聲,興奮的眼光和激動的神情。成人們總是不理解屬于孩子世界中的那種純粹的精神享受,因為成人的優(yōu)越感總是將規(guī)范、技巧、意志灌輸在孩子身上,并且認為這是理所應當、自然而然的事情,孩子需不需要,根本不用做任何考慮。豆豆放氣球,本來是件非常開心、愉快的事情,但是在成人帶領下,儼然已經(jīng)失去了純真的樂趣,而是追求怎樣放更好。他們限定了孩子放氣球的位置,規(guī)范孩子放氣球的技巧,看似為了讓孩子放的更高更遠,實際上將孩子局限在一條條框架內(nèi),失去自主行動的自由,也失去了孩子玩耍的樂趣。
“玩”就是要無拘無束,按照孩子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去體驗,不管她玩的地方是否平坦,玩氣球的技巧和方式是否規(guī)范到位,這些對孩子來說,都不重要。孩子只要看到自己放的氣球能夠飄在空中,就獲得了極大的精神享受。成人帶著孩子玩,往往放不開自己的身段,結果使“玩”蒙上了成人的色彩,披上了社會規(guī)范的枷鎖,使美好的感受變得充滿功利性目的。
“玩”就是以孩子為中心,實現(xiàn)孩子獨立自主的權力。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用平等的觀念看待孩子的世界,那些在成人看來無用的“玩”,但是對孩子來說卻是價值無窮,意義非凡。孩子有他自己純真的世界,有他自己對于世界的理解、感受和領悟。我們想要了解孩子,探索孩子世界的奧秘,首先需要的是摒棄優(yōu)越者的姿態(tài)和功利性的目的,全身心的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感知全新的世界。那一刻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的天空是如此這般鳥語花香、絢麗多彩。
又一日,豆豆抱著一個鞋盒子跑到我家來玩,開心地大喊:姑姑,我們一起來打畫片玩吧。說完,把鞋盒子的蓋打開,里面裝了大小各異的畫片,都是從書本上撕下來的紙折成的正方形畫片。聽她媽媽說,這是他哥哥的畫片,因為經(jīng)??吹礁绺绾推渌∨笥汛虍嬈运蚕矚g學著打,鬧著玩。我一看,畫片還是很小的時候打過,長大后再也沒碰過了,那天玩興大起,對豆豆說:好呀,我們一起來打畫片。說是一起打畫片,其實豆豆完全沒有如何打畫片的概念和競爭意識,她把手高高揚起,啪的一下拍打下去,不管下面的畫片有沒有真正翻面,她都把它們收起來,一會又去把鞋盒里的畫片全部搬出來,一會又一張張撿進去,不斷重復著,樂此不疲,絲毫沒有累的感覺。我自己也在一旁玩著打畫片,盡管我倆看上去各玩各得,但重要的是我們倆因為畫片都玩得很投入、很開心、很愉快,我在打畫片的過程中仿佛找到了童年的回憶和感覺,那種純粹的興奮和激動,不是因為任何外在的獎勵和夸獎,而僅僅是因為帶著一顆童心全身心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找到了童年時曾帶給我的興奮和激動,讓我從成人的世界逃脫出來找到了不一樣的感動。
成人的世界是充滿準則、秩序、規(guī)范、要求和標準的,而孩子的世界是充滿純真、童趣和自由的,成人想要了解孩子、探索孩子,首先最重要的是承認孩子世界的存在,尊重孩子的世界,然后以平等的態(tài)度看待兩個世界各自的特色和不同。在尊重的前提下,可以偶爾忘記掉自己,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和角度上,去感受孩子的世界,體味孩子純真世界的美好。只有以一個客觀者的姿態(tài),以一個不帶強烈主觀色彩的體驗者才能捕捉到他人世界的美好存在、真實感受。因為你體會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是跟你一直站在自己世界里,自己的圈圈內(nèi),自己天空下所完全不一樣的景色和視野,這是屬于另一個世界里真實的美好,而你因為帶著一顆如白紙一般的心境,描繪上了屬于孩子世界的快樂天堂,你的人生也收獲了不一樣的經(jīng)歷和感悟,這是一份原汁原味的感悟,是真實自然的心靈體驗。當我在豆豆面前,完全釋放已經(jīng)被各種框架束縛的自己,在她面前變成了一個孩子,融入到她的世界和環(huán)境中,去觸摸她的那份天真爛漫和感動,我變得很興奮、很激動,不僅因為自己能夠體會到孩子世界里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態(tài),感受到了那份純真、美好,同時也將隱藏在自己內(nèi)心最深處的童年回憶翻涌而出,這是一份被遺忘的美好,一份被塵封已久的感動,卻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在一個孩子的帶領下,再次感受到這份珍貴而美好的精神享受。是呀,在孩子身上,你總能找到和發(fā)現(xiàn)許多不可思議的啟迪和感受。
不管是父母帶著孩子玩,還是孩子帶著父母玩,最重要的是雙方基于一個平等的關系上,只有平等的關系、平等的對話,才會產(chǎn)生真正的心靈溝通、精神交流,才會了解真實、自然的狀態(tài)。孩子帶著成人玩,不僅是一種平等價值觀的體現(xiàn),使成人收獲了不一樣的感受和體會,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變得更加獨立、自主、自信。當一個人能自己選擇和決定自己的想法、觀念和行為時,他更能保持一種愉快的心境和找到自我存在感。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也認為,對于0—6歲的孩子,主要的發(fā)展任務就是獲得信任感、自主感、主動感,能夠克服不信任感、羞怯和疑慮感和罪疚感,體驗著希望的實現(xiàn)、意志的實現(xiàn)、目的的實現(xiàn)。
成人能夠尊重孩子,能夠摘掉身上的有色眼鏡,融入孩子的世界,發(fā)現(xiàn)這個童話王國的豐富多彩、五彩繽紛。他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并不無知,他對世界有自己的獨特想像和體會,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而只是這些大人太過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對孩子的世界充滿無知罷了。正如《小王子》中,作者六歲的時候,畫了一幅蟒蛇正在消化一頭大象的情景,然后去問那些大人,大人就說是一頂帽子罷了,還勸他把心思要放在地理、歷史、算數(shù)、或者語法上,這些大人的無知,不了解自己豐富的想像世界,讓他泄了氣,放棄掉了自己畫畫的夢想。所以,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無知,而是大人的無知!當你能夠真正進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能真正了解到孩子的世界時,你才能體會到孩子的純真和童趣,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跟孩子玩可以如此興奮、激動和投入,同時你也收獲到了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和感悟。此外對于學前孩子來說,并不是學到多少知識和技能,而是培養(yǎng)他獨立性、自主性和主動性,充分調(diào)動主體性的發(fā)展,有自由活動和玩耍的空間,體驗著信任感以及意志和目的的實現(xiàn),所以孩子帶領父母玩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fā)內(nèi)在的潛能,讓他有一個可以鍛煉自己的機會,相信自己的能力。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周國平著.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