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艷
何謂經典?“經典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边@是偉大的意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給“經典”下的定義。
經典著作的典型特征是超越時空,生命恒久?!爸刈x”說明了經典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更能給讀者帶來巨大的閱讀樂趣,而經典著作超越時代的最大秘密,就在于總能讓讀者從中找到共鳴,并賦予經典著作以個性化的解讀與再創(chuàng)作。
現(xiàn)在,國家正在倡導學生要多閱讀經典著作,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和精神世界的構建。《北京市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進意見》要求“傳承經典,把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革命歷史題材作為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基本素材?!?/p>
課改以來,“名著閱讀”開始進入中小學語文課堂。但不可回避的是,長期以來教師教學的功利性、隨意性,學生閱讀的低俗性,導致經典閱讀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虛假閱讀。雖然以前中高考對名著閱讀有要求,有考查,但很多時候停留在做題閱讀、文學常識閱讀的層面上,學生并沒有真正走進中國經典名著,并沒有真正受益。另外,語文教師長期以來只重視單篇閱讀教學的指導與研究,非常缺乏對名著閱讀指導的策略,尤其對個性化閱讀缺乏深刻的認識和深層次的探索,實踐經驗更是不足。
那么,怎么才能讓經典著作在個性閱讀中落到實處呢?關鍵在于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名著閱讀個性化的指導。
作為學生走進經典著作的引路人,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一位閱讀愛好者。語文教師本身的閱讀面、閱讀量直接決定著其文化視野和語文功底??梢哉f,語文教師的閱讀素養(yǎng)不同,引領學生達到的閱讀境界也是迥然有異的。閱讀素養(yǎng)深厚的教師,對經典的解讀往往既到位,又不乏自己獨到的見解,能給學生高屋建瓴的引導、啟迪和提升,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收獲與積淀。其次,語文教師要設法激發(fā)學生閱讀經典著作的興趣,尤其要選取好經典閱讀的切入點,使學生“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由點及面,“向青草更青處漫溯”,逐步深入到經典之中。再次,還要適時教給學生讀書之法,如怎樣做圈點批注、怎樣進行比較閱讀等,讓學生能自覺運用,學會獨立閱讀。
當然,想使學生從閱讀經典著作中真正受益,還要凸顯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充分展現(xiàn)個性閱讀之美。畢竟經典之所以成經典,不僅是其自身具有長久的閱讀或研究價值,還代表一個時代的精神價值與文化取向。后來讀者既要站在作者當時的社會土壤中理解作品,更要結合自己所在的當下闡釋領悟作品,甚至重構作品。
“閱讀不應以教師的分析替代學生的自主閱讀感悟,應倡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個性化行為”,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觀念。經典著作個性化閱讀不僅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使學生通過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來獲得對作品的獨持闡釋和理解,而且鼓勵學生勇于批判和質疑,發(fā)表不同的看法,并對言之有理的個性化見解予以尊重。
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閱讀的個性體驗。在經典著作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區(qū)別于篇章教學,不能逐一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只能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理解。理想的閱讀指導,應該是教師啟發(fā)激勵學生,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行閱讀、理解、品鑒、體悟,接受學生因社會閱歷、生活體驗、文化修養(yǎng)、審美趣味等方面的差異而對作品有不同的理解。
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吸收內化最有價值的文化元素,如生命智慧、民族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審美意趣等,充分進行批判性閱讀、聯(lián)想性閱讀、拓展性閱讀、個性化閱讀,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眼界、有趣味、有才華的讀書人,進而能夠對經典著作閱之、思之、辯之、好之并終而傳之。
編輯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