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千華,江蘇揚州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南寧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2006年開始行走南方,作嶺南田野考察?,F(xiàn)旅居廣西南寧,從事嶺南文化研究。系《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資深作家。代表著作有《嶺南文化三部曲》《像麥子那樣金黃》《中國美女地理》《三沙人文地理》《家山何處》等十余部。榮獲首屆“朱自清文學(xué)獎”。
桂中大量的地主莊園是嶺南文化中的一個異數(shù)。在古代,地主莊園雖然也有一定的防御措施,但不具備政治、軍事功能。武宣第三次文物普查發(fā)現(xiàn),清末民初百年以上歷史且規(guī)模較大的莊園,共有20余處。這些莊園的建筑特色,除植物、亭榭、樓閣、花園等園林元素之外,更多的是與周邊大片良田、山川、果園、林場、魚塘等融為一體,像一個高度集中的小社會,具備生產(chǎn)、生活、防御、教育、祭祀等多種功能。和開平碉樓不同,和嶺南客家圍屋也不一樣,武宣莊園,是中國近代社會出現(xiàn)的新生事物,由地主精英與地方軍閥融合而成,是寫在嶺南田野上的一組史詩。
——題記
一、山野霸氣:黃肇熙莊園
無論怎樣破敗,黃肇熙莊園散發(fā)出來的氣息依然逼人,那是一種居高臨下的霸氣,像一個風(fēng)燭殘年的行伍之人靜靜坐在樹蔭下,不怒而威,警惕地注視你一步步走近,盡管整個莊園已是殘垣斷壁,瀕臨消亡。從武宣縣城沿209國道一直向北,過二塘鎮(zhèn),經(jīng)坡貫村、張家村和廟嶺村后,轉(zhuǎn)入樟樹村,全程大約十三公里。進入莊園之前可看到幾棵百年柿樹,中秋節(jié)后,在武宣二塘一帶的鄉(xiāng)村,到處都能看到這種沉甸甸的黃金果,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牛心柿。南方秋天依然碧綠,四野草木映照著黃肇熙莊園曾經(jīng)如日中天的輝煌。
和南方任何一座莊園、圍屋、碉樓一樣,黃氏莊園在正門前面安置了一口半月形的水塘,面積30 多畝,俗稱風(fēng)水塘,這是中原風(fēng)水文化和園林文化在嶺南傳播的重要例證,并且成為客家圍屋一個顯著的特征,客家人所帶來的風(fēng)水觀也逐漸在嶺南各種文化中融入。屋前水塘,在古代建筑學(xué)上有“蔭地脈、養(yǎng)真氣”之意。屋前有水,四方財來。水塘還可供農(nóng)田灌溉、村落消防,更重要的是,嶺南氣候炎熱,風(fēng)水塘還有調(diào)節(jié)氣候的特殊作用。夏天,從南邊吹來的熱風(fēng)掠過水面,降溫后吹進宅院,使屋內(nèi)空氣清新涼爽。
這是嶺南人長期以來所形成的一種樸素的生態(tài)觀,把建筑與山丘、河流、村落、池塘、田野等融為一體,彼此錯落,相互依存。從遠處看,黃氏莊園規(guī)模宏大,其主體建筑系傳統(tǒng)圍屋中融入一些西式建筑風(fēng)格,整潔而莊重。莊園正門是少有的中西風(fēng)格組合體,高大門樓和城墻式護樓共同組成一座兩層的碉樓。碉樓的主要功能除瞭望之外,亦可防御,與古代城門功能相似,卻又比古城門更美觀和靈活。
莊園整體呈四方形,沿中軸線左右對稱,屋雖破落,總體布局尚完整。主屋前后三進,每進之間隔以天井,有過廊相連。左右?guī)?,為兩層建筑。園中主房前為演練場。莊園之中仍可見桂花、玉蘭等庭院植物。后院有假山,山上灌木叢生,有龍眼、荔枝果木數(shù)棵。踏著破損的木梯登上主房二樓,木梁、樓板等多已朽壞,無論是斗拱還是廊柱,無精雕細刻,風(fēng)格亦不奢華。莊園四角設(shè)崗樓,高四層,有喇叭狀射擊孔,外小里大,可瞭望數(shù)里。莊園之外,原有護城河,如今已成小溪,水深沒人,四季長流。
盡管黃氏莊園中加入了一些西式建筑元素,但整體仍屬中國傳統(tǒng)圍屋風(fēng)格,這與園主黃肇熙的個人性格有關(guān)。黃氏掌管軍權(quán),財大氣粗,思想?yún)s相對保守,龐大的黃氏莊園所透露出來的氣息,更多的是財氣和不可一世的霸氣。
黃肇熙,1869 年生于武宣二塘鎮(zhèn)樟村。家中殷實,少入廣東警校,后當(dāng)差順德。此人頭腦機靈,頗得上司青睞。四十多歲時,終于補得一個肥缺,柳州稅局局長。黃肇熙人到中年,閱歷豐富,知道如何掘金。民間傳言:來者不拒金銀一起笑納,有求必應(yīng)黑白兩道通吃。
那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黃肇熙被山匪敲了一筆之后,才恍然明白一個道理,有足夠的錢并不代表這錢就屬于你,重要的是還要有能力來保護。如何保護?唯有武裝。有了槍桿子也就能挺起腰桿子。黃肇熙把目光瞄向了廣西最高軍政長官陸榮廷。陸都督見此人靈活乖巧,除讓他繼續(xù)掌管柳州稅局之外,還封他“護商營管帶(稅警)”之職。陸榮廷從小混江湖,何等精明,管帶之職豈是隨便封賞的——既然封了,你就得賣命。柳州革命黨鬧得很厲害,你得給我去鎮(zhèn)壓。
黃肇熙也覺得這是個報恩的機會,向陸“發(fā)電請兵”。黃肇熙聯(lián)合柳州民軍督帶(民兵營長)沈鴻英進行了一次巷戰(zhàn),最后于居民家中活捉了革命黨人劉古香。無論如何,這是黃肇熙為陸榮廷立下的大功一件,為此,陸都督論功行賞,授予黃肇熙陸軍步兵中校。幾年之后,黃肇熙升任潯州水警廳長、廣西自治軍第四軍司令官等職,授予陸軍少將軍銜。
一次,黃肇熙急報陸榮廷,說風(fēng)雨之夜船沉黔江,船上槍支彈藥與軍餉全沉了。陸榮廷十分震驚,下令徹查。前來調(diào)查的官員收了黃肇熙的好處,結(jié)果不了了之。那批軍械與40萬兩銀子,在黑夜之中,由士兵用幾輛牛車悄悄運進樟樹村,藏在黃家的地下室。有了錢也有了槍,黃肇熙可以衣錦還鄉(xiāng)了。
1913 年,黃肇熙在樟樹村大興土木,開始實施龐大的“黃氏莊園計劃”。他從廣東請來工匠百余,一直修到1942 年才竣工,歷時30年。由于黃肇熙系軍警出身,黃氏莊園從開始設(shè)計,就強調(diào)防火、防盜、防匪諸多功能,比如墻體,采用特殊結(jié)構(gòu),地層由三合土打夯,異常堅固。
黃肇熙有錢有槍,有堅不可摧的黃氏莊園,可想而知,當(dāng)年莊園里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熱鬧情形。據(jù)記載,黃肇熙本人有妻妾4人,子女14人,其中大兒子黃鎮(zhèn)英有妻妾11 人。黃氏莊園雇傭有長工12人、短工10多人,有丫鬟8個,丁兵30多人,有長短槍百余支。
黃肇熙也曾為家鄉(xiāng)做過一些善事,比如創(chuàng)辦幾所小學(xué)和中學(xué),使當(dāng)?shù)刎毢拥芤灿辛俗x書的地方。1942年,73歲的黃肇熙病故??谷諔?zhàn)爭期間,黃氏莊園經(jīng)歷了一場小規(guī)模的戰(zhàn)斗。當(dāng)時日軍由桂平方向兵分兩路侵入武宣。1944 年11 月的一天上午,100 多名日軍一路掃蕩,來到樟樹村。村民驚慌四散,一些來不及逃走的村民,情急之下投奔黃氏莊園躲避。黃肇熙的兒子黃鉅英帶領(lǐng)家兵抵抗。經(jīng)過一番較量,莊園里訓(xùn)練有素的射擊槍法以及強大的火力,讓日本人明白這里面有職業(yè)軍人,不敢戀戰(zhàn),于是撤退,逃出樟樹村。
黃鉅英系黃肇熙第四子,1948年競選“國大代表”時,黃鉅英許愿誰選他,就給一碗米粉吃,結(jié)果他當(dāng)選“國大代表”,并當(dāng)上了武宣縣縣長。此時解放軍正向廣西挺進,黃鉅英惶惶不可終日,拒不投降,率領(lǐng)縣府官員、自衛(wèi)隊300余人竄入東鄉(xiāng)山區(qū)、大瑤山等地與解放軍進行游擊戰(zhàn)。后經(jīng)解放軍多次圍剿,1951年,在大年三十晚上,解放軍將黃鉅英包圍在大瑤山紫荊鄉(xiāng),黃拒捕,被擊斃。
新中國成立后,黃氏莊園于土改時被沒收歸公,用作糧倉。一直到1980年,莊園里的房子仍完好,因為是糧倉,有專人值守。后來分田到戶,村民都建有自己的樓房,由于缺少建筑材料,莊園內(nèi)的門板、木頭、樓板等有用木料都被偷偷拆除,莊園就成了一所斷垣殘壁的荒園。還有人認為,莊園的一些墻壁里藏有大量寶藏,于是用金屬探測儀,對整個莊園進行了全方位的檢測,如今所看到的那些墻洞,即為盜者留下。莊園里真有寶藏嗎?沒人知道。就像風(fēng)吹過的曠野,沒有回聲。
二、落日熔金:劉炳宇莊園
武宣東鄉(xiāng)鎮(zhèn)下蓮塘村在當(dāng)?shù)厝搜壑薪^對是風(fēng)水寶地。這里距武宣縣城30公里。立于村中,可見東南方向群山莽莽,連綿起伏,北有百崖槽大峽谷,東靠種有千畝茶園的雙髻山,南面為開闊田野。百崖槽為大瑤山南麓一個天然的裂隙,全長十余公里,從峽谷中流淌一注山泉,由北向西南繞村而過,在田野間形成湖塘十余處。最大者名下蓮塘湖,水面達40余畝,水草豐美的下蓮塘村周邊,林木極茂盛。據(jù)縣志記載,村中曾有老龍眼林近百畝,百年以上古樹20余株。
二百多年來,長期占據(jù)下蓮塘村這塊寶地的是望族劉氏。劉家原籍廣東惠陽,清乾隆末年,劉氏先祖劉日耀舉家遷至廣西平南縣,再遷武宣東鄉(xiāng)下蓮塘村。至今村里流傳著劉家早年與當(dāng)?shù)卮髴絷惣衣?lián)姻的傳奇故事。當(dāng)年劉日耀一家來到廣西平南縣的思旺鄉(xiāng)定居,這里土地肥沃,糧食年年豐收。幾年間購置土地五十多畝。平南城有個大戶財主,姓陳名尚白,他看到這劉氏一家人勤儉持家,尤其看到一個叫劉宗楷的孩子長得一表人才,心中暗喜,想招為婿。
很快,因為土地關(guān)系,劉日耀惹上官司入獄。劉氏一家上下打點營救。有人告訴劉宗楷,地方土豪陳尚白通黑白兩道,有辦法。為救父親,劉宗楷帶著厚禮上門請陳尚白出手相助。陳熱情接待,滿口答應(yīng)。事情圓滿解決之后,陳尚白認為時機已到,便派媒人上門說親,指明要宗楷為婿。如此好事,老劉家當(dāng)然受寵若驚。一切準備就緒,不用費財費力娶得陳氏千金。陳尚白看中了武宣東鄉(xiāng)這塊地方,由他出資,將女兒一家在此安置。
今下蓮塘村即是劉宗楷和妻子(陳尚白之女)安家居住地。這里是堪輿學(xué)上的經(jīng)典布局。一條溪水繞宅第兩側(cè)流過,東面流入下蓮塘湖,排出流水澆灌農(nóng)田。水是順坡而下,來勢湍急迅猛,但流經(jīng)宅第前,卻緩緩將水勢引入湖中,此格局在堪輿學(xué)上被譽為“金歸溪”,有倒錢入柜的意思。原來,陳尚白不但黑白兩道左右逢源,而且精通堪輿之術(shù),故幫女兒一家選址于此。如今,平闊的田野上仍然保留著劉氏將軍第和劉氏莊園兩處古建筑。自清代至民國期間,這里誕生了八位將軍。
走進劉氏將軍第,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闊的四合院,門樓上嵌黑底金字“將軍第”三字。至院中主宅,門頭上掛著“五代一堂”四字牌匾,兩邊有對聯(lián):五代共榮光甲地,一堂和樂振家聲。牌匾左右兩邊,由劉宗楷寫明此匾來歷:“同治十二年仲冬月吉日,清誥封振威將軍劉宗楷文?!贝謇锢先烁嬖V我,門頭掛的這塊牌匾,并不是同治帝賜給劉家的原件,原件掛在內(nèi)廳,經(jīng)多年戰(zhàn)亂,時間久遠,上面的文字已經(jīng)模糊不清。2008年,當(dāng)?shù)卣丛匦伦隽诉@塊牌匾。
跨過門檻,進入家宅,此為將軍第的下廳,經(jīng)過一方小天井,至中廳,此為祭祀堂,亦稱香火堂,供奉祖先。中廳墻上,掛著五幅紅底黑字條幅,上書五位先人:皇清誥封振威將軍劉宗楷、皇清誥封一品夫人劉母陳太夫人、武功將軍劉孟三、一品振威將軍劉季三、民國陸軍中將劉炳宇。條幅前置香案,上設(shè)香爐、燭臺和供品。
將軍第的建筑風(fēng)格為傳統(tǒng)四合式院落,布局呈長方形,坐北朝南,分為九井十八廳,兩側(cè)廂房與主體互相通連。大院圍墻及廂房皆以卵石層層壘砌,四角均筑崗樓,設(shè)瞭望口和射擊孔,當(dāng)?shù)厝艘喾Q此地為下蓮塘寨。
在將軍第西南方向500米處,有劉炳宇莊園。從遠處看,在一片菜地、池塘包圍中,6000多平方米的劉炳宇莊園平地凸起,整個莊園是一座四合院結(jié)構(gòu),莊園中心位置有主樓一座,西式風(fēng)格,共三層。主樓采用西方教堂建筑元素,窄而高的拱形窗,屋頂尖而長,一排排一列列,指向天空。大院兩側(cè)均有傳統(tǒng)廂房,圍拱、護衛(wèi)主樓。兩側(cè)廂房對稱,連以內(nèi)廊,一側(cè)廂房架廊橋與主樓二樓連通。廂房一側(cè)的墻壁,以大鵝卵石替代青磚壘砌,十分堅固。
劉氏莊園園主,名劉炳宇。據(jù)《武宣縣志》記載,1869年,劉炳宇生于下蓮塘村。由于劉氏家族多行武之人,劉炳宇一邊讀書,一邊練武,于光緒年間考取武舉。劉氏家族那么大,每日開銷如流水,錢從哪兒來?青年時代的劉炳宇開始做生意。最初在合山投資開采煤礦,成為廣西合山煤礦最初開采人。
清末至民國初年,下蓮塘村一帶匪患猖獗,為害鄉(xiāng)里。村民們把剿匪的愿望寄托在家鄉(xiāng)這位武舉身上。加上開礦虧本,劉炳宇立即從合山回鄉(xiāng),招募鄉(xiāng)勇,組成剿匪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方圓幾十里的土匪聞“劉”喪膽,再也沒來下蓮塘村襲擾。
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黨人劉古香任陸軍第五統(tǒng)領(lǐng),劉炳宇任幫統(tǒng),駐柳州。后來,孫中山特別授予劉炳宇陸軍中將軍銜。此后,劉炳宇又先后任數(shù)職,官至廣西梧州城防司令。民國六年(1917年),劉炳宇帶兵赴廣東,討伐龍濟光。后因腦疾發(fā)作,劉炳宇于1923年赴香港醫(yī)治。后不治,終年54歲,葬于下蓮塘村。
早年,劉炳宇在合山開煤礦時,曾經(jīng)賺了不少錢,這也是劉氏莊園最初的資金來源。莊園始建于1908年,歷三年而成。無論是將軍第,還是劉氏莊園,建筑設(shè)計中與兵戎相關(guān)的元素?zé)o處不在。例如,莊園門前現(xiàn)仍保留一大片空地,這是劉炳宇昔日的練兵場。和國內(nèi)其他莊園一樣,武宣很多莊園的地主武裝,最后都具有了地方宗族勢力與國家權(quán)力的雙重特征,而莊園的主人也順勢完成了由地方鄉(xiāng)紳精英向地方軍閥轉(zhuǎn)化的過程。
如今的劉氏莊園已修葺一新,整個下蓮塘村種下千畝葵花,每年十月下旬,這里都要舉辦金葵花節(jié)。劉氏莊園孤獨地矗立在田野上,無盡的陽光,在眼前散亂成漫山遍地的葵花。
三、謀士浮沉:郭松年莊園
桐嶺鎮(zhèn)距武宣縣城約18公里,位于一處盆地中央,東面是龍頭群山,西面低丘起伏,中部平坦,郭松年莊園即位于此地的石崗村。郭氏莊園始建于1920年,歷時五載,耗銀18萬兩。這是一座融嶺南建筑元素和西洋建筑風(fēng)格于一體的莊園。共有房屋99間。主房三層,輔助用房兩層,磚石混合,布局上為傳統(tǒng)院落。但主體建筑受西洋建筑風(fēng)格影響,造型精巧玲瓏,莊重高雅,內(nèi)外墻壁上古松花草、飛鳥走獸、八仙故事等浮雕,栩栩如生,雖歷百年仍清晰如初。四角設(shè)炮樓,整座建筑左右嚴格對稱。房前設(shè)庭院,種植花草,院前有半月形池塘,一棵百年古榕像把巨傘,蔭庇莊園。然園內(nèi)雜草叢生,樓板及屋梁大多腐朽,樓梯幾欲坍塌,滿目瘡痍。
郭氏莊園主人,名郭松年。坊間傳言,郭家祖上從廣東梅縣遷徙而來,以養(yǎng)鴨為生,然后才發(fā)達。實際情況完全相反,郭松年生于武宣縣桐嶺鎮(zhèn)的一個書香之家。其父郭尚貞乃清同治年間歲貢,后棄文練武,招兵買馬,成為當(dāng)?shù)匾恢е匾牡刂魑溲b,后因鎮(zhèn)壓會黨起義,頗得清政府賞識,賜五品花翎,家境越加殷實。
郭松年從小聰穎異常,勤奮好學(xué),塾師多有嘉許,謂此子他日定能出人頭地,決非等閑之輩。1905年夏,郭松年東渡日本,攻讀法律,1907年學(xué)成回國。因成績優(yōu)異,成為廣西當(dāng)年送京的三貢生之一,后被欽點為拔貢。歸來之后,家鄉(xiāng)好不熱鬧,郭松年很高興,提筆寫下一副對聯(lián):姓字雖云登帝榜,功名猶愧在今科。
郭松年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貴人,是蔡鍔。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清廷駐云南新軍統(tǒng)領(lǐng)蔡鍔欲宣布起義,又恐部下統(tǒng)帶羅佩金和唐繼堯不配合,即派郭松年去游說二人。郭鼓動三寸不爛之舌,羅、唐二人表示支持起義。有此奇功,蔡鍔任命郭松年為昭通府府長,而郭松年的跌宕人生亦從此開始。
在那個年代,要成就一件大事,武器、資金固然重要,而一個優(yōu)秀的謀士也是十分稀缺。郭松年的智慧與游說能力很快得到了一些高官的青睞,尤其受到老鄉(xiāng)——廣西副都督陸榮廷的器重。郭松年為陸榮廷策劃的第一件事,就是游說廣東都督陳炯明。當(dāng)時陸榮廷只是副都督,要想轉(zhuǎn)正,困難比較多,比如財政一項就很難解決。郭松年獻計:“郭某可親自去廣東游說陳炯明?!惫赡甑綇V東后,不辱使命,得到陳炯明允諾:廣西財政有困難,一定給予幫忙。陸榮廷大喜,以廣西督軍署秘書長之職,嘉獎郭松年。
從此,郭松年正式成為陸榮廷的高級謀士,并屢出奇計,成功策劃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其中“空手擒龍”的故事,一直是郭松年幕僚生涯中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之作。1915 年,袁世凱復(fù)辟,蔡鍔組織護國軍在云南興師討袁。袁決定派北洋軍從四川、廣西兩地夾擊蔡鍔。但陸榮廷拒絕北洋軍經(jīng)過廣西。
這讓袁世凱無可奈何。后來,他得知督理廣東軍務(wù)的龍濟光有個長兄,名龍覲光,與陸榮廷是兒女親家,袁立即任命龍覲光為攻打云南部隊的總司令,命其率兩萬人取道廣西攻打云南。龍覲光遂致電親家陸榮廷,請求放行。陸榮廷礙于情面,同意其部隊過境廣西。
出師之日,廣東巡按使張鳴岐對龍覲光說,部隊不能全部帶走,需留一萬人堅守廣東,以防不測。龍覲光想了想,認為很在理,但是,剩下一萬人怎么去打云南呢?他又想到親家陸榮廷,請求借兵一萬,以補不足。陸榮廷很惱火,認為這真是得隴望蜀。但龍覲光又是親家,還不好撕破臉面。怎么辦?陸榮廷想到了郭松年,看看他有何高招。
郭松年仔細分析了前因后果,為陸榮廷貢獻一出奇計。他勸陸榮廷將計就計,將龍覲光全部吃掉,然后占據(jù)整個嶺南。陸榮廷聽完,覺得十分可行,簡直說到他的心坎上了。因為他不愿意只做廣西王,他的目標是“嶺南王”。于是,他告訴龍覲光:廣西兵少,無法相借,但廣西這邊想當(dāng)兵的人很多,你若多帶軍餉和武器,我在廣西可以代你征兵。
龍覲光不知是計,請求陸榮廷代招新兵八千人,所需軍餉、槍械立即起運。就這樣,陸榮廷派兒子陸裕光來到梧州,迎接龍覲光的軍餉與武器,并且真的公開招兵。誰也想不到的是,招募的那些兵,都是陸榮廷自己的兵,他們化裝成百姓去應(yīng)募。這一切做得天衣無縫,龍覲光被蒙在鼓里。
龍覲光率部隊順利通過廣西,進入云南。哪里想到,云南護國軍早就布下口袋陣等候,龍覲光慘遭埋伏,被打得落花流水,逃至百色。更要命的是,陸榮廷宣布廣西獨立、參加討袁的通電,不啻晴天霹靂,讓疲憊不堪、進退不得的龍覲光無所適從。陸榮廷覺得時機成熟,讓兒子收網(wǎng)。于是陸裕光一聲令下,那些招募的八千“新兵”瞬間倒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龍軍繳械。龍覲光被俘。此役,陸榮廷不費一槍一彈,不折一兵一卒,獲得1 萬多支槍械,100 多萬元的餉銀。
郭松年在后來的日子里,緊跟陸榮廷。孫中山在廣州就任軍政府大元帥后,郭松年提出“修正軍政府組織法”案,改大元帥制為總裁合議制,排擠孫中山。舊桂系失敗后,郭松年敗走上海,隱居法租界。有一天,他在上海的寓所遭人襲擊,包括其妻在內(nèi)共7人斃命,而且其妻已是有孕在身,造成震驚上海灘的大血案。驚恐不已的郭松年狼狽逃回武宣,從此隱居。1950年,郭因與土匪暴亂有牽連,被法辦,終年73歲。
郭松年不在了,莊園還在。新中國成立后,這里曾經(jīng)駐軍,做過糧倉。20世紀80年代后,莊園無人認領(lǐng),周邊農(nóng)戶建房,就地取材,將二樓房間的一些梁木盜鋸,現(xiàn)已殘缺不全,最終成了一個養(yǎng)雞場。也曾有人懷疑郭氏莊園里的墻壁藏有金銀器物,多次進入莊園,使用金屬探測器開挖尋寶,結(jié)果一無所獲。
責(zé)任編輯 藍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