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章
到過頤和園的游客,在樂壽堂前(慈禧寢宮)的庭院里,會看到一塊橫臥在漢白玉石座上的巨石,上有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的“青芝岫”三字。在此石圍欄外的標注牌上,赫然寫著它的俗稱——“敗家石”。一塊石頭為何有如此俗稱?
“敗家石”之稱來源于明朝著名書畫家米萬鐘。米萬鐘平時喜歡收藏奇石,一日,米萬鐘在房山發(fā)現(xiàn)了一塊巨石,他準備將其運往他在海淀的私家園林——勺園。于是,他打制了多輪大車,用四十匹駿馬、上百名夫役拖拽拉扯,費了七天時間才將巨石拖出深山,再驅(qū)車五日到達了良鄉(xiāng)。這時,米萬鐘幾乎將家財耗盡,再無余力將巨石運回勺園了。此外,米萬鐘因不肯附逆,遭魏忠賢陷害罷官,更無力運回巨石。但他并不死心,他為大石蓋起一間草房,將其嚴實地保護起來,又雇人在此看守,以待來日再運。他還寫了一篇《石出山記》,記載此事始末。米萬鐘與巨石的故事傳遍京城,因為這些曲折的經(jīng)歷,巨石遂被世人稱為“敗家石”。
“敗家石”在良鄉(xiāng)沉睡了一百多年以后,被前往西陵祭祖的清朝乾隆帝發(fā)現(xiàn)了。他見這塊巨石突兀雄偉,頓生喜愛之心,也贊嘆米萬鐘眼力超群,便降旨將巨石運回正在修建的清漪園樂壽堂前。那時,樂壽堂正門“水木自親”剛剛建好,便拆墻破門,將巨石放置在樓前庭院南部正中,就好像門前的一堵影壁。乾隆皇帝將此石命名“青芝岫”,并吟詩御題鐫刻于巨石上,兩旁又題刻“蓮秀”和“玉英”四字。
這塊由米萬鐘發(fā)現(xiàn)、乾隆運回海淀的房山巨石,如今還完好地橫臥在頤和園樂壽堂院中的海浪紋石座上,供千百萬人觀摩欣賞。它已成為當代中國最著名的奇石之一。